当前,我市大面积水稻已进入生长旺盛的中期阶段,也是各种病虫害多发时期。根据当前的虫情分析,二代纵卷叶螟已形成发蛾高峰,稻飞虱,虽经前阶段的用药防治,但大面积残留虫量仍然偏高,二代大螟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因此做好当前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控制当前为害、压低后代基数的关键,也是促进分蘖成穗、争取大穗、夺取水稻丰收的关键。为此,各地务必要统一认识,加强宣传,全面适时抓好防治,以确保水稻正常生长。
一、发生趋势
1、二代纵卷叶螟:今年由于受入梅偏迟、梅雨量偏少,二代纵卷叶螟迁入期比往年偏迟,迁入量偏少,据各镇系统赶蛾,今年二代纵卷叶螟于7月16日盛发,7月20日进入发蛾高峰,高峰日大田平均每亩蛾量108.5头,最高镇每亩蛾量370头。7月20日植保站系统调查,平均百穴卵量100粒(0-200),卵以前中期为主,各镇7月20日普查33块田,平均百穴虫卵量55.1条(粒),其中虫量26.6条,卵量28.5粒,最高镇平均百穴120条(粒),随着田间成虫的增加,田间虫卵量还将继续上升,预计二代纵卷叶螟偏重发生。
2、二代大螟:近年来,随着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以及杂交水稻推广,近年来大螟快速回升,潜在威胁大。一是越冬代基数高;二是越冬代残留虫量高;三是灯下虫量高;四是田间虫量高;据7月20日植保站调查5块田,平均枯鞘穴率3.0%(0-8),枯鞘株率1.1%(0-4),虫量640头/亩(0-1980),特别是早栽田块和杂交水稻已出现明显危害。
3、稻飞虱:今年二代白背飞虱在本市的迁入峰出现在6/29-7/1日,二代白背飞虱若虫于7月10-15日孵化。通过7月12-13日的防治,发生量得到较好控制。7月20日植保站系统调查,百穴白背飞虱虫量75.6头(7月10日为165.4头),主要以1-3龄低龄若虫为主,其中成虫8.9头。随着若虫的孵化,田间虫量还将上升。另外,灰飞虱、褐飞虱通过上次防治,虫量也得到较好控制,但部分田块虫量仍然较高,如不抓紧防治,必将造成虫源的不断积累,增加后期防治压力。今年我市水稻以机插秧为主,移栽期明显早于常规稻,为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随着搁田还水后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发病,早栽田块预计在7月下旬将进入发病盛期。
二、防治意见
1、用药范围:全市所有水稻田(包括直播稻田)。
2、用药时间:7月25-26日。
3、主攻对象:二代纵卷叶螟、二代大螟,兼治稻飞虱。
4、用药方法:每亩用52%阿维·杀虫单80g(1包)加20%阿维·二嗪磷80毫升(一瓶), 对早栽早发田,每亩加5%井冈霉素250~300ml,兼治纹枯病,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三、注意事项
1、提高用药质量,特别是要兑足水量,每亩不少于50公斤水,喷雾要均匀。
2、要做到先上水、后用药,施药时田间要有浅水层,药后保水3天,保证药效。
3、阿维·杀虫单、阿维·二嗪磷两种农药对家蚕比较敏感,蚕桑地区桑地边稻田用药,要注意风向,防止直接污染桑叶,同时对水生生物比较敏感,药后田水不得直接排入鱼虾池。
4、高温季节要注意安全保护,提倡早晚两头打药,避免中毒中暑事故。
(植保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