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新型玉米田苗后除草剂——甲酰胺磺隆

时间 : 2023-08-18 投稿人 : 壹枝花 点击 :

酰胺磺隆(foramsulfuron)是安万特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其作用机理与其他磺酰脲类除草剂一样,也是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主要用于玉米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在玉米田甲酰胺磺隆经常与碘甲磺隆钠盐(iodosulfuron-methysodium)混用,以扩大对阔叶杂草的杀草谱,尤其可以增加对苘麻、藜、苍耳、豚草、田蓟、野向日葵等杂草和某些番薯属杂草的防除效果。另外,甲酰胺磺隆在制剂加工过程中常加入安全剂——双苯噁唑酸(isoxadifen-ethyl),以提高对玉米的安全性。甲酰胺磺隆既可制成浓悬浮剂,也可制成水分散性颗粒剂。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甲酰胺磺隆及其代谢物即可降解。按照标签推荐剂量使用时不会因淋溶作用污染地下水。甲酰胺磺隆对动物低毒,对环境和其他非靶标生物无明显不良影响。

新型玉米田苗后除草剂——甲酰胺磺隆 | 植物病虫害

甲酰胺磺隆的通用名为foramsulfuron(ISO推荐),代号:AEF130360,CAS登记号:173159-57-4。

化学名(IUPAC)为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3-(2-二甲氨基羰基-5-甲酰氨基苯基磺酰基)脲。

1  理化性质

原药为淡黄褐色固体,熔点199.5℃,蒸气压4.2×10-11Pa(20℃),亨利常数KH=5.810-12Pam3/mol(20℃),不光解。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g/L)为0.04(pH5)、3.3(pH7)、94.6(pH8);在辛醇/水中的分配系数为4.01(pH5)、0.166(pH7)、0.0106(pH8);非生物降解半衰期(d)为10(pH5)、128(pH7)、130(pH8)。

2  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

在所有急性毒理学试验中,甲酰胺磺隆对哺乳动物表现为低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mg/Kg。对兔皮肤无刺激,对眼睛中度刺激(1d后可消退)。对豚鼠皮肢无致敏性。离体或活体试验均无致突变性。甲酰胺磺隆在LC或EC50值(大于100mg/L)时对鱼和水生无脊椎动物无毒,对绿藻和高等水生植物很敏感,其EC50值分别为12.5mg/L和0.65μg/L。甲酰胺磺隆对鸟类(野鸭、鹌鹑)、蜜蜂或蚯蚓没有发现不良影响。按良好的农业操作规程(GAP)在推荐用量下使用甲酰胺磺隆对环境没有可预见的风险。

3  环境归趋

在正常条件下甲酰胺磺隆在大部分耕作土壤中很容易降解,半衰期为1.5-9.4d,其降解作用主要是通过微生物进行的。田间消散作用研究表明,甲酰胺磺隆和其代谢产物在土壤中几乎没有垂直移动。计算机模拟试验和土壤渗透研究,通过两年试验和对后两年正常剂量1.5倍量的监测表明,甲酰胺磺隆和其代谢产物不会转移到1m或更深的土壤层,其富集浓度也没有超过欧洲对饮用水的限量水平。

在田间和温室条件下测定了甲酰胺磺隆(在土壤中药剂的临界浓度)对大多数作物的ED10值(抑制作物生长10%的有效剂量),以评估药剂对轮作作物的潜在药农具厂。苗后处理,对甲酰胺磺隆和碘甲磺隆敏感的作物有:马铃薯、禾谷类作物、油菜、糖用甜菜、向日葵、大豆、苜蓿、黄瓜和番茄。1995-1998年间就对甲酰胺磺隆和碘甲磺隆在经济上重要的一些敏感下茬作物做了专门的轮作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的轮作条件下可以正常种植下茬作物。

4  制剂

甲酰胺磺隆与安全剂(双苯噁唑酸)混合可制成悬浮剂(22.5g.a.i./L甲酰胺磺隆+22.5g.a.i./L双苯噁唑酸)。甲酰胺磺隆加安全剂(双苯噁唑酸)再与碘甲磺隆混配可以加工成水分散性颗粒剂(300g/Kg甲酰胺磺隆+300g/Kg双苯噁唑酸+10或20g/Kg的碘甲磺隆)。

5  选择性和作用方式

甲酰胺磺隆是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ALS酶抑制剂。甲酰胺磺隆的作用症状是在喷药后几个小时内即对敏感植物产生生长抑制。根据作物种类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可见症状最早在喷药后24-28h内出现,在大多数情况下1-2w后出现明显的症状。敏感植物处理后通常叶片黄化、坏死,随后分生组织褪绿坏死,最终整株死亡。甲酰胺磺隆是通过叶片的吸收,在植株内传导转移,尤其是输送到分生组织。甲酰胺磺隆的选择性基础是它在玉米植株体内的解毒代谢速度很快(加或者不加碘甲磺隆),而相比在敏感植物体内母体化合物几乎没有降解。在玉米体内有三个主要的代谢途径;磺酰脲桥的水解、氨基去酰基化、二甲氧基嘧啶环的氧化代谢。

6  安全剂——双苯噁唑酸的作用机理

双苯噁唑酸是通过减少母体磺酰脲的传导量来增大对玉米的选择性。最初的温室研究表明,这是由于它能减少磺酰脲的传导量,同时增加其解毒代谢速度。现在还不太清楚的是这种安全剂是能同时提高甲酰胺磺隆在玉米中的3种降解途径,还是只能选择性地提高其中的一种。

7  甲酰胺磺隆与双苯噁唑酸混用的田间效果

7.1 作物耐药性:

在全球范围主要玉米产区进行田间试验,评价甲酰胺磺隆+双苯噁唑酸和甲酰胺磺隆+双苯噁唑酸+碘甲磺隆对作物的选择性。在不同的喷药时间和环境条件下,对多种玉米杂交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没有发现或仅有很轻微的早期药害(

在不同的使用剂量、环境条件、杂交种和不同生长时期等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甲酰胺磺隆和安全剂(双苯噁唑酸)的最佳混用比例为1:1,此时对作物的安全性最好。

7.2 杀草谱:

甲酰胺磺隆单用,对大部分的禾本科杂草和很多阔叶杂草均有很高的防除效果,如果加入1-2g.a.i./公顷的碘甲磺隆,能够提高对阔叶杂草和如藜和蓼等阔叶杂草的防效。

禾本科杂草:在5年的田间试验中,甲酰胺磺隆以30-45g.a.i./公顷的剂量处理,对许多重要的禾本科杂草如稗草、狗尾草、假高梁和偃麦草的防效达90-100%。甲酰胺磺隆在杂草幼苗期和生长最活跃时使用效果最好,在禾本科杂草的幼苗期至分蘖早期使用效果最佳。

阔叶杂草:甲酰胺磺隆可以防除许多阔叶杂草,但是加入1-2g.a.i./公顷碘甲磺隆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许多阔叶杂草的防效。最佳施药时期是杂草的1-5叶期。

7.3 复种或轮作作物:

甲酰胺磺隆在土壤中因能够很快降解成无活性的化合物,所以持效期短,对作物正常轮作无任何影响。某些作物(如玉米和大豆)可以在刚施过药不久的土壤中播种,其他所有的作物在药剂处理3个月后的土壤中均可安全种植。

碘甲磺隆进行苗前处理后对不同后茬轮作作物的敏感性(ED10值)不同。在大田条件下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5月份在未耕种田喷药后105d(8月份),耕地后播种油菜、向日葵和黑麦草,对其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在喷药后155d(10月份),播种冬黑麦和冬小麦也无任何药害产生。

8  结论

甲酰胺磺隆是一种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可以和双苯噁唑酸(安全剂)结合安全地应用于玉米田。以低于30-45g.a.i./公顷的剂量与30-45g.a.i./公顷的双苯噁唑酸混用,可以防除世界主要玉米产区的许多重要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如果再加入1-2g.a.i./ha碘甲磺隆,还可以明显提高对一些阔叶杂草的防效。由于其优异的毒理学和环境安全性,对后茬轮作作物和环境均很安全。

相关文章

  • 一品红的2种病害及其防治
    一品红的2种病害及其防治

    (1)白粉病感染初期,叶片和苞片出现类似杀虫剂残留物的斑点。而后,白粉病迅速蔓延,植物的表面出现典型的白色霉状物,受感染的组织坏死。白粉病的症状最先发生于叶片的背面,而叶片的表面则常出现绿色斑块。病原菌为白粉霉菌属的leveillulaclavata,危害叶片、花器及嫩梢,初期产生白色粘状粉霉层,后...

    2854 种植技术大全 种植方法
  • 如何防治米黄呆蓟马
    如何防治米黄呆蓟马

    米黄呆蓟马学名 Anaphothrips obscurus (Muller)属缨翅目,蓟马科。异名义Anaphothrips striatus(Osborn)。别名玉米蓟马、玉米黄蓟马、草蓟马。分布在华北、新疆、甘肃、宁夏、江苏、四川、西藏、台湾。寄主 玉米、蚕豆;苦英菜及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为害特点...

    206 植物病害与病因 农药使用说明
  • 枣疯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怎样防治?
    枣疯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怎样防治?

    (1)发病规律:枣疯病主要是由类苗原体引起的病害。可通过嫁接传病。不论是用病株做砧木或接穗,所进行的芽接、切接、皮接或根接,只要嫁接成活,就能传病。嫁接发病潜育期最短为25天,最长达1年以上。凹缘菱纹叶蝉、橙带拟萎纹叶蝉和红门小叶蝉也能传病;潜育期为10-20个月。潜育期的长短与接种时期、部位及接种...

    2395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方法
  • 长豆角煤霉病的识别和防治
    长豆角煤霉病的识别和防治

    1、症状主要为叶叶片、茎蔓及荚。发病初期在叶的两面生紫褐色斑点,扩大后呈近圆形深褐色病斑,直径1―2厘米,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煤烟状霉(尤以叶片背面显著)。严重时致使早期落叶,仅残留顶端嫩叶,病叶变小,病株结荚大减。2、防治措施(1)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初期...

    966 种植技术大全 种植指南
  • 防止蔬菜感染病毒病新技术
    防止蔬菜感染病毒病新技术

    辣椒、番茄、茄子、大白菜等蔬菜极易感染病毒病,使植株畸形,越长越小,并逐渐死亡。由于蔬菜病毒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感病,就无法治愈。传统的防治方法是发现病株必须即刻铲除,并撒熟石灰粉消毒病穴,同时喷药消灭传播病毒的蚜虫、白粉虱、茶黄螨等害虫。下面介绍一种能杜绝病毒病发生的新技术----接种植物病毒...

    435 种植知识 种植科普
  • 芒果“三病五虫”的防治方法
    芒果“三病五虫”的防治方法

    一、芒果炭疽病芒果炭疽病菌主要侵染嫩叶、花、果和嫩梢,造成落花和落果,采摘后的芒果可继续被害和腐烂。枝叶感病后有许多圆褐色小点,四周有黄色晕圈。后扩大成圆型、多角型或不规则形斑,严重时叶片皱缩、扭曲,最后干枯。果实得病后,形成褐色的圆斑,病斑中央稍微下陷,病部果肉僵硬,最后病果腐烂变质。防治此病可结...

    314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知识
  •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对苹果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树体养分供应不均衡,果树修剪不合理,树体负载量过大,不良气候条件对树体造成冻伤等及果农对腐烂病发病规律认识不足,防治不力。生产中应注重农业措施,同时加强化学防治,综合运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制剂农药,全面有效地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2014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管理
  • 水稻螟虫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螟虫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中普遍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还有稻苞虫、大螟等。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为害特点螟虫一生分为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只有幼虫阶段才蛀食稻茎。二化螟幼虫身体淡褐色,背部有5条紫褐色纵线;三化螟幼虫黄白色或淡黄...

    1283 农药使用指南 农药使用方法
  • 农药混合使用怎样选择单剂品种
    农药混合使用怎样选择单剂品种

    在有害生物化学防治的实践中,人们为了改善单剂的性能,往往将不同的单剂品种混合在一起使用。如杀虫剂中的氰戊菊醋和马拉硫磷、氰戊菊醋和辛硫磷等,杀菌剂中多菌灵和三环哇、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多菌灵和硫磺、多菌灵和代森胺、多菌灵和三哩酮;除草剂中节嚓磺隆和甲磺隆、节嗜磺隆和乙草胺;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复硝酚钾;杀...

    557 病虫害防治 农药种类
  • 石榴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
    石榴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

    一、栽培技术1、繁殖和栽植石榴枝条极易生根,可用扦插、压条和分株多种方法繁殖苗木,生产上多用扦插法。插条以充实饱满的二年生枝最好,插条长约20cm,下端剪成马耳形,并将其上小枝剪除。发育健壮的一年生枝也可用作插条,老龄枝条插后成活率低,不宜应用。石榴对栽植地要求不严。栽植距离依品种生长势和土壤肥瘠而...

    2414 农药使用技巧 病虫害防治
  • 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Ⅱ)
    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Ⅱ)

    四、叶斑病 1、病状。山药叶斑病常见的有煤斑病(赤斑病)、褐缘白斑病(斑点病)、灰褐斑病和褐轮斑病4种,其中以煤斑病发生较多。煤斑病最初在叶面初生赤褐色小斑,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无明显界限的病斑,大小约1-2厘米,有时汇合成大斑。褐缘白斑病的病斑穿透叶的表面,斑点较小,圆形或不规则形,周缘赤褐...

    1298 果树种植教程 果树种植方法
  • 油菜菌核病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防治方法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发病率达10%~30%,严重的80%以上,影响油菜丰产丰收。防治方法如下:一、发病症状苗期发病,基叶与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被腐蚀,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

    1448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
  • 水仙基腐病
    水仙基腐病

    水仙基腐病是水仙发生普遍的常见病害。【病原】水仙尖镰孢霉(Fusariumoxysporumf.sp.narcissiSyn.andHans.),属真菌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症状】鳞茎基部或根部开始变褐变软腐烂,感病鳞茎一般不长根或长根少或长出的根即变褐腐烂。剥开鳞片,可见中部深褐色,变色部分向上...

    838 农药英文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番茄斑枯病防治技术
    番茄斑枯病防治技术

    番茄斑枯病多发生在叶部,形成直径2~3毫米淡褐色或暗褐色圆形病斑,病情发展后病斑中心破裂成孔。大棚栽培高湿条件下及施肥不匀时易发病。防治可选用的保护性杀菌剂有:70%代森锰锌、80%大生可湿性粉剂、40%达科宁悬浮剂600~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

    1019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使用教学
  • 药用植物山药炭疽病
    药用植物山药炭疽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叶片染病病斑圆形至椭圆形,中间灰白色至暗灰色,边缘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显,后期病部两面生出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茎部染病初生梭状不规则斑,中间灰白色、四周黑色,严重的上、下病斑融合成片,致全株变黑而干枯,病部长满黑色小粒点。病原G10merllacingulata(St...

    2769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