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花卉温室白粉虱的防治

时间 : 2023-03-25 投稿人 : 宏瑞喷灌园艺 点击 :

白粉虱是温室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体形小,不易发现,而且发生率高,为害范围广,如不及时防治,会为害多种花卉,轻者生长不良,重者全株毁灭。

花卉温室白粉虱的防治 | 植物病虫害

一、白粉虱特征与习性

白粉虱的成虫,幼虫及卵固定在植物叶片背面,刺吸植物汁液,尤以嫩叶居多,致使叶片褪色、变黄、凋萎,直至干枯。白粉虱的排泄物能引起煤污病,影响开花和观赏效果。白粉虱有迁飞的特点,又是传播植物病毒的媒介。它为害串红、瓜叶菊、五色梅、杜鹃、扶桑、绣球花、三色堇及多浆植物等花卉和灌木。

白粉虱成虫黄白色,翅膜质透明,体表有白色蜡质粉状覆盖物,因而得名白粉虱。体小,易飞跃,不易捕捉。卵和幼虫基本是椭圆形,约0.5毫米大小,淡黄色透明,外表具有白色蜡丝。卵经一周后可孵化为幼虫。

白粉虱性喜温暖、不通风的环境,一年发生10多代,繁殖快,产卵量大,世代重叠严重,以各虫态在温室植物上越冬。成虫喜群居,在上部嫩叶背面上产卵,并取食为害。成虫于叶面上栖息时,常常是成双结对地分布。植株不断成长,成虫也不断向上部嫩叶转移。一般植株最上部是成虫和刚产下的卵,继之为即将孵化的棕黑色卵,再往下为初龄幼虫和二、三龄幼虫,最下部是“假蛹”,以及已经羽化的蛹壳。一般每头雌虫可产卵100~200粒,卵经6~8天孵化为幼虫。幼虫为害8~10天进入蛹期,蛹期约7天羽化出成虫。

二、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 清除大棚和温室周围杂草,以减轻虫源。

2.药剂防治 用80%敌敌畏1:2加水雾化熏蒸,按每立方米1毫升原液,每隔5~7天1次,每次熏蒸时必须紧闭门窗。亦可喷施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倍液,每667平方米2公斤,每隔6天喷施1次,连续2~3次,均有良好效果。

3.物理防治 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可在室内悬挂或插置黄色塑料板,并在板上涂黏油,使飞舞的成虫自行粘在板上,起到良好的诱杀作用。

上一篇:高锰酸钾巧治花病 下一篇:农药的剂型

相关文章

  • 要安全科学混合使用农药
    要安全科学混合使用农药

    近年来,各地混合使用农药的面积呈上升趋势,这比分别使用各种农药单剂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混合使用农药存在很多潜在问题。农药有效成分而言,可能表现出人畜、作物毒性提高,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效果降低,在作物、土壤中的残留持续时间延长等。使用农药制剂中,可能表现出微粒沉淀、淤泥絮凝作用,堵塞施药机械喷洒系统...

    1812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种类
  • 稻纵卷叶螟的生活习性
    稻纵卷叶螟的生活习性

    稻纵卷叶螟(1)生活习性: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成虫有很强的趋绿性,喜在生长繁茂嫩绿荫蔽的稻田里群集。一头雌虫一般可产卵100粒左右,散产于比较嫩绿叶背的叶脉两侧。孵很小,薄膜状,经6天左右孵化。初孵出的幼虫先在嫩叶上取食叶肉,很快即到叶尖处吐丝卷叶,在里面取食。随着虫龄的增磊叶苞增大,白天躲...

    2521 农药使用教学 病虫害图片
  • 西瓜红蜘蛛的防治
    西瓜红蜘蛛的防治

    红蜘蛛的种类很多,但为害西瓜的主要是茄子红蜘蛛,也叫棉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科。红蜘蛛食性很杂,除为害西瓜外,还为害棉花,高梁,玉米、烟草、豆类、茄子等多种作物。①为害症状红蜘蛛以成螨群集在瓜叶背面吸食汁液进行为害,初受害叶片呈现黄白色小点,后变成淡红色小斑点,严重时斑点连成片,叶背面布满丝网,瓜叶黄...

    2413 农药使用方法 农药
  • 不用化学农药的治虫方法
    不用化学农药的治虫方法

    控制化学农药使用,甚至不使用化学农药是生产“放心菜”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甚至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不使用化学农药,即实现对害虫以非化学农药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目标。良种抗虫: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的品种,增强大田群体的...

    1472 农药使用说明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小麦叶锈病病原菌及病害循环
    小麦叶锈病病原菌及病害循环

    小麦叶锈病病害循环图叶锈病:病原物为小麦隐匿柄锈菌(PucciniareconditaRob.exDesm.f.sp.triticiErikssetHenn.),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为转主寄生的长环生活史型锈菌,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担担子。国外证实唐松草(Thaclictru...

    2995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方法
  • 洋葱菌核病(小菌核病)
    洋葱菌核病(小菌核病)

    99年在台湾省首先发现菌核病。这种病菌主要危害洋葱,也危害大葱。主产区连作地病情严重,常造成减产,感病后的洋葱不耐贮藏。病症叶片发病时。初期为水浸状,而后变为淡褐色或灰白色,病斑形状不定。最后变白破裂,叶片枯死下垂。剖开病叶里面有白棉絮状菌丝体.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散生先为乳白色至黄褐色,最后变为黑色...

    1527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管理
  • 葡萄膨大期需防几种病害
    葡萄膨大期需防几种病害

    7月份,葡萄进入果实膨大期,主要以生殖生长为主,此期,葡萄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养分,但也易发生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在抓好田间肥水管理的同时,必须及时做好各种病害的防治工作。1.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最初在叶片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

    2407 农业种植教程 果树种植方法
  • 无公害防治韭菜灰霉病
    无公害防治韭菜灰霉病

    大棚韭菜容易发生灰霉病,严重时减产30%以上,而且韭菜食用性和商品性降低。发病后,叶片由尖端向下逐渐产生淡灰褐色至白色小斑点,正反两面都有,扩大后呈椭圆或梭形病斑,并相互融合成大片枯死斑,棚内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色或灰绿色霉层;有时割茬切口处往下呈半圆或倒三角形腐烂,病部表面长有霉层。空气湿度在85...

    659 果树种植指南 蔬菜种植科普
  • 识别带病花苗
    识别带病花苗

    茶花:健壮的茶花苗叶厚且坚硬,叶片上面深绿色,有蜡质及光泽,叶下面浅绿色、平滑;带病的茶花苗叶片发黄、枯瘦、叶疏或在叶面上有暗褐色的霉斑等。茉莉花:健壮的茉莉花苗叶色翠绿,枝条有柔毛,而叶光滑无毛;带病的茉莉花苗茎基部有水渍状褐色斑,有的叶面上会有黑色粗状物或黄白色的小斑点,叶面卷曲。万年青:健壮的...

    1768 农业种植禁忌 种植方法
  • 夏大豆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夏大豆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开花结荚期,大豆生长进入旺盛时期,营养体生长逐渐达到高峰;是大豆一生需要肥水最多的时期,充足的肥水,强烈的光照和足够的二氧化碳有利于促进大豆开花结果。大豆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大豆的荚粒数,因此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求大豆植株叶茂、根深、茎壮,以达到荚多粒多夺取高产的目的。花荚期遇旱对大豆的荚粒数影响很大,必...

    359 农药使用技巧 病虫害图片
  • 辣椒黑斑病的防治
    辣椒黑斑病的防治

    博兴县一菜农露天种植圆椒6亩地,最近果实大面积发生黑斑现象,这到底是啥原因?经详细了解,具体情况是多为大果或接近成熟果发病,病斑黑褐色,后期病斑稍凹陷并有皱缩。当前还没发现有黑色颗粒或其它病状物。据分析,可能是炭疽病或黑霉病,前期症状和这两种病害相符,只是没有能产生病状物的条件。...

    1862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知识
  • 连降雨过后大葱紫斑病流行加速
    连降雨过后大葱紫斑病流行加速

    大葱紫斑病流行加速。10月8日徐水县一菜农反映大葱先长紫斑后变为黑霉斑,就是大葱得了紫斑病。大葱紫斑病是大葱常发病害,近两年在8~9月大葱的成株期发生比较普遍,是造成干尖的主要病害。大葱紫斑病菌侵染葱叶形成明显病斑,病斑初呈水渍状灰白色,后扩大成椭圆形或梭形,2~4厘米长,呈暗紫色。特征一是病斑周边...

    1081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方法
  • 月季小叶病
    月季小叶病

    症状月季小叶病,是月季在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小叶病发生在嫩梢和幼叶上,春季月季发芽时发病比较明显。病枝发芽较晚,抽叶后叶片狭小细长、叶缘向上、质硬而脆、叶色较淡呈黄绿色,且叶色浓淡不匀。新梢先端纤细、枝条节间短、细叶丛生呈莲座状,病枝生长衰弱。此病多为整株发病。发病规律月季小叶病是由于缺锌而...

    1134 农药使用技术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辣椒种子所含病害的防治技术
    辣椒种子所含病害的防治技术

    据专家介绍,辣椒种子里面一般潜有如下病害:猝倒苗、立枯病、辣椒细菌性斑点、辣椒病毒病、辣椒绵疫病、辣椒黄萎病等。一、温汤浸种用60℃的热水浸种,水量为种子量的3倍,先将种子缓慢倒入,边倒边搅拌,待温度降到25-30℃时,浸12-24小时。此法对种子传播的病害均有控制作用。二、硫酸锌浸种用浓度为0.2...

    1002 种植常识 果树种植科普
  • 我省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和防治方法
    我省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和防治方法

    稻飞虱发生趋势:预计五(3)代全省大部分单季稻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全省约1200万亩。防治适期在8月上、中旬。预报依据:1、四(2)代稻飞虱迁入峰次多,大部分稻区发生量高于中等发生年份。2、7月底至8月初单季稻处于孕穗期,食料丰富,有利于稻飞虱的发生。防治方法:(1)水稻合理布局。相同品种和...

    807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使用技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