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病斑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 灰褐色 , 边 缘紫褐色 , 可扩展到整个叶片, 上生黑褐色霉层,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Alternariabrassicae (Berk.) Sacc. 称芸苔链格孢和 A. tenuis Nees 称细链格孢 , 均属半知菌类真菌。芸苔链格孢分生孢子梗 常不分枝 , 有明显的孢子痕 , 具隔膜 。 0~7 个 , 大小 14~48 × 6~13( μm)。分生孢子倒棍棒状 , 有隔膜 3~18个 , 横隔处向内缢缩, 纵隔 0~15个。细链格孢分生孢子梗束生 , 分枝或不分枝 , 浅褐色 , 有屈曲 , 大小 5~125 × 3~6( μm)。 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圆筒形 , 有横隔 1~9 个 , 有喙或无, 淡榄褐色, 表面光滑, 大小 7~70.5 × 6~22.5 ( μm)。 除为害含笑外, 还可为害白兰花、广玉兰、山玉兰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或病落叶上越冬, 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入雨季或空气湿度大、缺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 开花前后增施磷钾肥 , 增强抗病力。
(2)即将发病时喷洒 1:1:160 倍式波尔多液或 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40% 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 70% 代森锰锌可湿粉 500 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