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菌核病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
大豆菌核病又叫白腐病。各豆区均有发生,一般减产15%,严重时成片枯死,减产可达70~90%。
(1)症状:大豆菌核病常在茎基部发生。病斑褐色,被1层白色菌丝盖着。病组织上的白色菌丝集结成团,以后形成鼠粪状的菌核。发病后期,病部破裂,木质部外露,茎中空,大豆的皮层变纤维状,最后整株或某些枝条死亡。在叶片上,病斑灰绿色,以后变为褐色坏死斑。 (2)病原:大豆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的菌核形状不规则,黑色,直径02~2毫米,切开后内部为白色。菌核萌发产生1至多个杯状的子囊盘,深褐色,有柄,内部的子囊棍棒状,内含8个子囊抱子。子囊抱于椭圆形,单胞,无色。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的抗病品种,主要有嫩丰12号、北斗1号、嫩丰13号、嫩丰14号、北呼豆等,可因地而选用。
②农业防治措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精选种子;除掉混于种子中的菌核。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在接近地面的花、幼英等部位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