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鳖的病害防治技术

时间 : 2022-11-13 投稿人 : 钧钧洋洋园艺 点击 :

鳖在动物学分类中属脊椎动物门、爬行纲、龟目、鳖科、甲鳖属。它对外界适应性强,有强大的生命力,分布在全球的温带与亚热带地区,也普遍生存在我国各地。

鳖的病害防治技术 | 植物病虫害

鳖是两栖动物,用肺呼吸,主要生活在水中,偶而上岸栖息,或游到水上层,头伸出水面进行呼吸。

鳖的生态习性有三喜三怕特点。一是喜静怕惊,二是喜阳怕风,三是喜洁怕脏。

鳖生性胆怯,但好斗。大鳖残杀小鳖,强鳖残食弱鳖现象屡见发生。在生殖季节,雌雄鳖交尾时,雄鳖之间更会发生争斗,引起不少鳖死亡。

鳖还具有挖穴与攀缘本领,所以在建造养鳖池时,做好防逃设施是十分重要的。

鳖的食性广而杂,并且比较贪食,以摄食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动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种类有螺蚬肉、蚌肉、鱼肉和泥鳅等,水生昆虫也是鳖喜食的饵料,尤其爱食动物的内脏,畜禽加工厂下脚料等。植物性饲料有煮熟的高梁、玉米、瓜皮和鲜嫩的水草等。

鳖的生长速度缓慢,在自然条件下鳖的养殖周期是三至四年,但是在温水条件下养殖,鳖的生长速度可大大加快,养殖一年多时间即能达到500克以上。

由于鳖的市场价格昂贵,养鳖的经济效益较高,因此国内不少地方都已广泛开展鳖的养殖业,并且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同时规模化的人工养鳖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鳖病。下文介绍鳖的病害防治技术。

鳖病的预防

鳖的生活能力和抗病能力都很强,在饲养过程中一般较少发生病害,但如果饲养不善,也会引起鳖病,甚至大量死亡,要做好防患于未然。对于鳖病的预防主要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⑴养鳖池的水质要求清新,呈褐绿色。池中如有含氨水流入,即会导致耳下腺炎病发生,这种病传染很快,当少量鳖感染时,如不及时隔离治疗,即会遭到全池覆灭的危险。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注入新水,做到水质活、爽,严防恶化变黑变臭,这对于稚幼鳖的养殖尤为重要。

⑵喂鳖的饲料要质新量足。如投饲量不足,会引起抢食,相互间发生以强克弱现象。如果投喂不匀,会使鳖的摄食处于时饥时饱状态,不利于鳖的正常生长,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腐败变质的饲料更会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在投喂饲料时,要认真做到定时、定量、定位、定质。

⑶对于稚幼鳖的敌害生物要做好防范措施。

⑷越冬期间要做好防冻措施。温室越冬时要避免忽冷忽热;转池时要防止鳖损伤,对已损伤或患有疾病的鳖要分池饲养;在炎热的盛夏,池水温度过高,应采取降温措施。

⑸合理密养。要防止养殖密度过高,或者将强弱、大小鳖饲养在同一池中,否则会造成弱肉强食现象,出现伤、残、弱鳖多,也极易感染疾病。

⑹发现有鳖病感染时,应迅速对病鳖和饲养的池水及其栖息场地进行消毒处理。

鳖的疾病及其防治

一、常见鳖病及防治方法

1.出血病

系由病毒所致,病鳖腹甲遍生出血斑和出血点,背甲出现溃烂状增生物,溃烂出血,咽喉内壁大量出血和严重坏死,肠道、肾脏、肝脏也可能出现出血症状。防治方法:①注意病鳖隔离饲养,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②使用磺胺药或抗生素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每公斤体重用0.1毫克有一定疗效。

2.水霉病

系水霉菌大量繁殖引起,对稚幼鳖危害较重。菌体常寄生在鳖的四肢、颈部和腹下,形成棉絮状。病鳖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防治方法是:①鳖在放养、捕捞和运输时,操作要小心,避免皮肤受伤;②采用2ppm的孔雀石绿进行全池消毒,也可用0.4‰的小苏打和0.4‰的食盐合剂全池泼洒,有一定的预防效果;③病鳖可用3―4%浓度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

3.大脖子病

也称鳃腺炎病,为细菌性疾病,传播迅速,死亡率极高,病鳖颈部明显肿大,口鼻出血,全身浮肿,但腹部无出血点,腹中间泛白呈贫血状,严重时肠道内大出血,肠道内充满淤血。防治方法:将病鳖取出隔离;对池水、底沙及饲养工具、食具等用200ppm的漂白粉消毒后才能使用。

4.钟形虫病

由钟形虫病寄生引起的疾病。病鳖摄饵率降低,四肢、甲壳、颈部等处出现簇簇棉絮状物,当水质呈绿色时,虫体也被染成绿色。治疗方法:用10ppm漂白粉水溶液,药浴24小时,或用2―3%食盐水浸浴3―10分钟,也有较好效果.

5.腐皮病

这是由于鳖在池内争斗受伤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细菌的毒素使受伤部位周围皮肤与组织坏死,主要症状是在四肢、颈部、尾部或甲壳边缘患处发生溃烂坏死,四肢溃烂时,爪也会脱落,骨骼外露;颈部受害时,肌肉骨骼外露。腐皮病的防治应该首先注意池水清洁,发现鳖病应及时隔离治疗,可用10ppm浓度的磺胺类或抗生素药物浸洗病鳖48小时。

6.白斑病

白斑病又称毛霉病,在流水养鳖中易发生本病。主要症状是在病鳖的四肢、裙边等处出现白斑,早期仅在边缘部位,后来逐渐扩张形成一块块血斑,使表皮坏死腐烂。一般情况下本病死亡率较低,但当霉菌寄生到咽部时,则会影响其呼吸逐步死亡。本病常年均可流行。本病的防治方法是在放养前应彻底清池消毒,放养操作要小心,防止鳖受伤。受伤后可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磺胺药膏涂擦患处;将病鳖在10ppm浓度漂白粉水溶液中浸泡3―5小时也能有效治疗本病。白斑病病原体是一种霉菌,流水池的新水中,有繁殖加快的倾向,而在污水水体中,这种霉菌的繁殖生长受到其它竞争细菌的抑制,因此抗菌素药物可能具有促进本病发展作用,所以一般不予使用;而在经常施肥的鳖池中,使水质保持一定肥度,对本病的控制有一定的效果。

7.饲料不良病

由于饲料变质导致变性脂肪酸在体内大量积累,造成代谢机能失调而产生病变。病鳖身体隆起变高,且变得重量厚,腹甲暗褐色,有浓重的灰绿色斑纹,四肢及颈部肿胀,皮下水肿,体态异样,病鳖脂肪变色,呈黄土色或黄褐色有恶臭味。防治方法:投喂新鲜优质饲料,饲料中经常添加维生素E。如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不易产生此病。

8.水质不良引起的鳖病

病因是由于池水不流通、水质恶化、水中氨氮含量长期在100ppm以上时容易发生此病。病鳖四肢、腹部明显充血、红肿、溃烂,露出腹甲骨板,裙边溃烂成锯齿状或产生许多疙瘩。防治方法:经常保持池水清新。发现此病及时更换池水,就能痊愈。

9.红底板病

可能由细菌侵入引起。腹甲底板发生红肿,甚至发生腐烂,露出腹甲骨板;病鳖脖子粗大,拒食,反应迟钝,常钻进草丛中,很易捕捉。①用1ppm浓度孔雀石绿浸洗或涂抹.②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用量每公斤鳖1.5万单位。

二、鳖的敌害与防治

鳖的主要天敌是蚊、鼠、蚂蚁、猫、黄鼬、鹰等,这些天敌对鳖卵和稚鳖危害最甚。蛇会挖掘卵穴,吞食鳖卵和稚鳖;野鼠喜欢在鳖的产卵场挖穴,造成鳖卵干燥死亡;而蚂蚁往往会围攻稚鳖;猫和黄鼠狼对稚鳖危害更大,因为鳖身上会分泌出特别的腥味液,易被猫等嗅识,再有猫、黄鼠狼习惯于晚上活动,此时正是鳖活动的时间。除此之外水獭可潜入水底危害鳖。为了防止天敌危害,首先要加固池堤或围墙,堵塞漏洞和缝隙,切断敌害入池通道和藏身之地。对于蚂蚁,除在产卵场发现蚂蚁立即剿灭外,还可以在产卵场四周撒上农药防止蚁群进入产卵场。可在鳖池上方设置金属网以防鸟害和兽害。

相关文章

  • 蔬菜缺钙防治方法
    蔬菜缺钙防治方法

    钙是蔬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元素,而且多数蔬菜都喜钙。在钙不足的情况下,会引起作物生理失调,植株生长受阻,果菜类不结实,或者导致其他生理病害发生。近年来不仅露地蔬菜栽培缺钙,保护地蔬菜缺钙更为严重。缺钙症状由于钙是非活动性元素,韧皮部中极少有钙的移动,根系中钙的下移有限,一般幼叶及幼嫩组织...

    569 农药种类 病虫害图片
  • 黄芪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黄芪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黄芪在整个生长期受白粉病的危害相当严重,直接影响产量及品质。 症状 黄芪白粉病不仅危害叶片,也危害花蕊、荚果、茎杆等部位。黄芪白粉病发病初期,叶片和荚果产生稀疏的白色粉状霉层。发病后期,白粉呈灰白色,叶片枯黄,病叶上出现许多小黑点。 病原菌 黄芪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属豌豆白粉菌侵染而致病的。闭囊壳球...

    218 农药使用技巧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兰花蘖腐病症状及防治
    兰花蘖腐病症状及防治

    症状兰花蘖腐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蘖芽上,初在芽基部呈水渍状绿豆大小的病斑,后成为暗绿色烫伤状大斑块,蔓延到芽鞘外部,呈深褐色腐烂,病叶容易拔出。防治控制土壤含水量,已病盆花要停止浇水,到病害控制住后,再浇水。新芽出土4~5厘米时,用0.01%的硼酸溶液或敌枯双、杀枯净1000倍液喷洒均有一定的...

    498 农药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技术
    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技术

    油菜根肿病,我县自2000年发生以来,具有面积扩大,危害程度上升的趋势。2004年发生面积3150亩,比2003年扩大1070亩,病株率25-90%,平均62.5%,比2003年上升9.2个百分点;病情指数11-71.5%,平均29.03%,比2003年上升12.8个百分点。油菜主产乡镇发病均较重,...

    2813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知识
  • 几种生物源新型杀虫剂
    几种生物源新型杀虫剂

    以下几种生物源新型杀虫剂可用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1. 0.25%雷公藤多甙颗粒剂 用于防治猿叶虫、黄守瓜、菜青虫、小菜蛾、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甲虫等蔬菜害虫,对胡蜂、步行甲等天敌安全。2. 95%松油精油剂 用于防治玉米叶甲、褐拟谷盗、云杉小蠹虫等害虫。松油精对人畜安全、无污染,害虫对其不易产生抗药...

    348 农药名字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如何防治芝麻枯萎病
    如何防治芝麻枯萎病

    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普遍发生于我国河南、湖北、安徽、河北、江西等主要芝麻产区,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时达30%,可减产30%,使芝麻的品质显着下降。所以,防治枯萎病是关系到芝麻增产增收的关键。一、症状芝麻枯萎病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苗期发病出现猝倒或枯死。成株期发病根部往往是半边根...

    2418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指南
  • 清除水田药害补救措施要及时
    清除水田药害补救措施要及时

    哈尔滨新闻网讯(本报记者)近期,方正、五常、通河等主要水稻生产县(市)不同程度发生水田除草剂药害,对水稻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市农技专家提醒广大稻农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据了解,药害症状主要表现是水稻心叶颜色深绿,稻秧显著矮缩,较正常水稻矮10厘米左右;水稻叶片收敛展不开,叶片呈筒状,叶色浓绿,分...

    895 农药使用教学 种植病虫害原因
  • 生物农药“鱼藤酮”
    生物农药“鱼藤酮”

    鱼藤酮(rotenone) 鱼藤酮是从鱼藤属、灰叶属、鸡血藤属、梭果属、紫穗槐、猪屎豆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有杀虫活性的物质,具有触杀、胃毒、生长发育抑制和拒食作用。目前已知鱼藤酮对15个目137个科的800多种害虫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而对人畜安全,易光解变成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在环境中残留时间短,对...

    1468 农药名字 病虫害防治
  • 使用烟雾剂掌握正确方法
    使用烟雾剂掌握正确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蔬菜大棚种植面积逐年加大,由于大棚特有的小气候和蔬菜种植周期性的影响,使得一些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在病虫害的防治上,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烟雾剂进行熏烟防治,它具有药效高、低残留,省时、省工、省药,不需器械,使用方便,而且一般不会使病害产生抗药性,避免常规喷雾农药的...

    745 农药英文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五月份草坪草常见病害及防治
    五月份草坪草常见病害及防治

    1、防治草坪褐斑病的推荐药剂:A、草病灵1号:是针对褐斑病的专用生物杀菌剂。北京及周遍地区,常年第一次用药时间为4月底至5月中,最迟不超过5月20日。初次用药浓度为2000倍左右。间隔第二次用药时间为20-30天。当6月份第一次较大降雨开始,病害进入发病盛期,用药间隔时间(10-20天)、使用浓度(...

    210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 农药混用要讲科学
    农药混用要讲科学

    农民朋友为了方便和节省人工,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经常会把几种农药混在一起施用。但农药的混用不能盲目,应遵循以下科学原则。1.混用的农药不能起化学变化。(1)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杀虫剂和二硫化氨基甲酸衍生物杀菌剂(福美双、代森锌、代森锰锌等)农药碱性条件下会分解,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敌百虫遇碱...

    1607 农药使用技巧 病虫害防治
  • 金叶女贞斑点病
    金叶女贞斑点病

    金叶女贞为木犀科女贞属植物,是一种优良的彩色灌木,近几年来被广泛的栽植。但随着栽植面积的增大和栽植年限的增长,逐渐暴露出它的一些缺点,特别是老苗子,每年雨季,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落叶,有的地块甚至出现开“开窗”现象,并且连年发生,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据观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金叶女贞斑点病。经初步观...

    2991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扁豆淡褐斑病病害特征及防治技巧
    扁豆淡褐斑病病害特征及防治技巧

    扁豆是豆科扁豆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原产于印度,目前在我国南北地区均有种植。其嫩荚可以作为蔬菜食用,种子可以入药,经济价值广泛,因而受到种植户的欢迎。扁豆在农村种植十分普遍,而若想提高扁豆的产量和品质,就得重视病虫害的防治,比如扁豆的淡褐斑病。扁豆淡褐斑病的病害特征扁豆淡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颜色...

    523 种植教学
  • 种柚子青霉病和绿霉病的防治
    种柚子青霉病和绿霉病的防治

    症状特点主要危害采后贮运期果实,两病症状相似,多自果蒂或伤口处发生,初呈淡褐色水渍状,病斑迅速扩大,果实变软腐烂,斑面长出一层白色霉状物,稍后白色霉斑变为绿色霉斑(绿霉病)或青蓝色霉斑(青霉病),霉斑外缘有一圈白色霉带,病健部交界处呈水渍状软腐。两病除病原不同外(同属不同种),症状上也有许多不同点,...

    1868 柚子 种植技巧 外缘 霉病 白色 霉斑
  • 草莓保护地栽培生理病害
    草莓保护地栽培生理病害

    一、畸形果与僵化果畸形果的症状是果实失去了原来应有的形态,果面凸凹或成亚葫芦状;僵果则表现为果实极小,口感差、质地硬的生理成熟果。出现上述症状的成因是草莓植株生长不良,同化物质供应不足,或者结果过多,失去营养竞争能力。如在草莓花芽分化期遇到25℃以上或5℃以下高温或低温,则使花芽分化受阻,形成畸形花...

    2529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指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