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病害的症状
1.猝倒病。初期时在幼苗根茎部(根与茎的接合部)出现象开水烫过一样,呈腐烂状态的病斑,然后病部变成黄褐色而干枯收缩,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倒地。猝倒病多发生在幼苗子叶期出土至2片真叶展平阶段,该病蔓延很快,出现中心病株几天后即引起幼苗成片猝倒。在高温多湿的情况下,幼苗发病部位及其附近的地面上,
2.立枯病。刚出土的子叶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以大苗发病率较高。患病幼苗茎基部出现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发病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待病斑发展到绕茎一周时,茎基部干枯枯溢缩,植株死亡,但幼苗不倒下。病部常有淡褐的蛛形网状霉,但不明显,病部没有明显白色絮状物,可与猝倒病区分。
3.锈根病。锈根病又称“沤根”。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幼苗出土后,长期不发新根,幼根外皮呈锈褐色,逐渐腐烂,造成地上部萎蔫,容易拔起。
二、发病条件
猝倒病菌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而立枯病菌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猝倒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立枯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第2后直接侵害幼苗。病菌通过雨水、流水、农具以及带菌肥料等传播蔓延。长期阴雨天气,苗床内光照不良,过于闷湿,床温较低等,均容易诱发猝倒病。立枯病在苗床湿度较大,温度较高,幼苗徒长的情况下发生较多。锈根病主要由苗床低温引起,若苗床温度长时间低于幼苗生长的临界温度(10°C)则极易发生锈根病。
三、防治方法
对于西瓜苗期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加强苗期栽培管理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苗床地选择。苗床地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疏松的地方,床土要选用新土,配制营养土的肥料要充分发酵腐熟。
2.床土处理。可用50%多菌灵,每平方米用药8—10克,先把药与适量细土混匀,取1/3药土撒在床面在作垫土,播种后将剩余的2/3药土作覆土用,亦可结合整地将药土均匀施于耕作层内,留部分药土盖种。用药土处理床土时应保持充足的土壤湿度,以防发生虫害。
3.加强苗床管理。苗床夜间要做好保温工作,防止冷风和低温侵袭,避免幼苗受冻。白天应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苗床温度和湿度,使幼苗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苗期水分管理应根据苗床湿度和天气面定,每次浇水不宜过多,防止床内湿度过大。每次浇水后最好撒一层干细土或干草木灰,以降低苗床湿度和保墒。
4.药剂防治。苗床内发现病苗后及时拔除,并立即喷药防止蔓延。药剂可用:①400倍的铜铵合剂(用硫酸铜2份,碳酸氢铵11份,充分拌匀后并密闭24小时,使用时取1份药溶于400份水中)进行叶面喷洒,每隔7—8天喷一次,连喷2—3次,效果较好。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的敌克松500倍液或20%的施宝灵悬浮液3000倍液叶面喷施或攉根,亦有较好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