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状茎节,初发病时出现水渍状,并有淡褐色的小点,之后变为褐色、灰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大小4~8毫米或更大。有的病斑呈湿腐状下陷,边缘略隆起。湿度大时,斑面上散生略呈轮斑状排列的黑色小点,即为病菌的子实体。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围小丛壳。病菌在病组织和病残体上存活并越夏或越冬。病菌借风雨传播,昆虫和田间操作也可以传播病菌。菌丝发育适温约25℃,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出现病斑立即挖除,并在伤口涂少量的硫磺粉末或木炭灰,尽快晾干伤口;病情重时将腐烂处剪去。嫁接时用健康植株。
(2)药剂防治:植前植株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1小时,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泡8分钟。盆土消毒用40%五氯硝基苯与70%代森锰锌等量混合后,每平方米用8~10克混合好的药与土混匀后装盆,也可以用高温消毒土壤。发病初期喷药,药剂可选用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炭福美可湿性粉剂7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