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武 王秀芹 《农技服务》 2007年第09期
摘要 介绍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病虫害,提出防治上应尽量采用农业生物防治,配合采用农药防治。
关键词 食用茵;病虫害;农业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7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8421(2007)09-056-02
食用菌属大型真菌类,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适合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生长繁殖。如不重视生态环境的控制,在前期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杂菌和各种虫害便会大量发生。在栽培中,遵循以农业防治为主,合理配以生物物理方法,以化学防治为补救措施的综合防治方针,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势互补,对各种食用菌的优质高产,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食用菌生产上常见病虫害类型
1.1褐腐病 又称水泡病、湿泡病等(图1)。主要为害蘑菇、草菇、平菇等。该病由疣孢霉的病菌引起。主要特点为:疣孢霉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子实体受到轻度感染时,菌柄肿大成泡状畸形,故称湿泡病。但在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病症也不同。子实体未分化时被感染。则有一种如硬皮马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上面覆盖1层白色绒毛状的菌丝,并逐渐变成暗褐色,常从患病组织中渗出暗黑色汁滴;菌盖和菌柄分化后感染,菌柄变成褐色,感染在菌褶上则有2种白色的菌丝生长物。疣孢霉病菌是普通的土壤真菌,其主要是通过覆土、空气、操作人员、工具及昆虫、老鼠等携带而传染菌床及菌块。
1.2枯萎病 又称死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为害蘑菇、平菇、凤尾菇、灵菇、滑子蘑等。主要特点为:菇蕾形成后,大小不等的子实体都可以发生此病。发病后停止生长,变黄、逐渐萎缩、变软、变干,最后枯死或腐烂。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原基形成后培养料过干,而使菇蕾枯萎;或是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足,使部分小菇死亡;或是菇房温度过高,温度过大,通风情况不好,氧气缺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还有采菇时不慎碰伤了小菇蕾,或出菇过量,从而产生药害。
1.3畸形菇病 也是生理性病害。食用菌在形成子实体期间,如遇到不良环境和条件,使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便会发生畸形(图2)。主要特点为:菌盖小而薄、柄细长、早开伞。这种现象平菇和风毛菇多发在头茬菇之后,而香菇则发生在头茬。其主要病因是高温、光线不足、营养缺乏等。
1.4猝倒病 又称枯萎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是由镰包霉和菜豆镰霉所引起。主要病症是子实体被侵染后,菌柄髓部萎缩变成褐色,菇体矮小不再生长。此病发生早期和健康菇在外形上不易察觉,只是菌盖变暗,菇体不再生长,最后变成僵菇。传染途径:因为镰包霉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所以土壤传染是主要的传染途径,另外通过空气和一些使用器具也可以传染。
1.5主要害虫 食用菌的主要害虫是菌蚊、螨类,螨类前期肉眼不易看到,主要为害菌丝,使菌丝断裂而萎缩。在堆料和覆上中均能带入螨类害虫,造成严重危害。防治方法:螨类的产生与培养料、覆土、菌种等有关,故要进行综合防治。
2 综合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2.1.1选用优质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时当地的优质菌种,菌丝健壮不老化、纯净、无污染。母种传代不要过3代,栽培种由原种转接而来。
2.1.2合理轮作。不同菇类,或同一菇类的不同品种之间,能产生具有相互颉颃作用的代谢产物,对病虫害及杂菌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进行合理轮作,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有条件的菇农,可以每年更换新棚,防杂效果更佳。
2.1.3远离传染源,搞好环境卫生。在每年生产前,对菇场进行彻底清理,清除害虫滋生场所。清理范围包括菇房、庭院。对上年的出菇废袋、草堆垃圾、堆肥及一切有机废弃物,进行集中烧毁或运走,并铲除杂草及泥炭土。于傍晚用80%敌敌畏15ml和1.8%齐螨素5ml对水40kg进行喷雾。间隔1周后再补施1次。用漂白粉加石灰浆粉刷菇房,庭院普撒干石灰粉。
2.1.4合理调节温、湿、气三者关系。温度、湿度、氧气是影响各种食用菌质量优劣、产量高低的重要环境因子,三者要统筹兼顾。出菇期间,在合适的温度下,如鸡腿菇16-24℃、双孢菇14-16℃,子实体数量最多,产量最高;物料含水量以60%-7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菌丝生长期间控制在75%-80%,子实体阶段在85%-90%。低于60%菌盖易反卷,高于95%以上易引发病害。食用菌均属于好氧性微生物,整个发育期间均需要新鲜空气,特别是子实体形成期间要勤通风换气。通风不良、过于潮湿、温度过高的菇房,容易滋生杂菌害虫。
2.1.5物理防治。粘虫可在强灯光处涂抹40%聚丙烯粘胶的粘虫板,或糖醋药液诱杀食用菌螨虫防治;菌蚊可人工捕捉;发生瘿蚊的菌袋在阳光下曝晒1-2h或撒石灰粉。还可采用水浸法防治害虫,瓶栽培和袋栽培的可将水注入瓶、袋内,块栽的可将栽培块浸入水中压以重物,浸泡2-3h,浸泡后的瓶、袋沥干水即放同原处;蚊蛾类害虫用黑光灯或节 能灯诱杀。
2.2 药剂防治
2.2.1曲霉的防治。及时清除废料是防治曲霉(图3)的关键。菌种瓶装料时不能过满,料不能与棉塞相接触。装瓶完毕后洗净瓶口,除去有机物,保持棉塞清洁。施用5mg/kg多菌灵可抑制黑曲霉和黄曲霉的生长,但必须于蘑菇采收完毕后施用。
2.2.2木霉的防治。木霉(图4)至今没有理想的根治性药物,被称为食用菌的癌症,常用的杀菌药剂(多菌灵、克霉灵、甲基托布津等),对木霉只能起到抑制作用,而不能根本杀死,加大药量,将同时杀死木霉和平菇菌丝。因此,创造适合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木霉繁殖的生长条件,是控制危害的根本措施。一旦发生木霉危害,要立即通风降温,用草木灰覆压产生霉菌的地方,阻止霉菌孢子飞散,以抑制病原菌的扩展,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以后,可采用局部涂抹药液的方法抑制木霉扩张,常用的药液有5%的石碳酸、2%的甲醛、稀释200倍的50%多菌灵或75%甲基托布津、10%的石灰水,此外,往污染处撒石灰粉,防治效果也很好。
2.2.3绿霉的防治。降低菇房温度和湿度,加大通风量,用草木灰覆压霉菌处,切断霉菌孢子飞扬传播。取生石灰9份、多菌灵1份、水适量,灌刷霉菌处。生料栽培时,每100kg干料中添加克霉灵100g,可彻底防治和根除霉菌滋生。在霉菌处撒上高锰酸钾颗粒后,喷水于霉菌外围。用5%的石灰水浸泡霉菌,待霉菌消失后排除石灰水,补上新料;也可直接用水浸泡霉菌。在霉菌处涂刷95%的酒精或煤油,点火烧掉,然后挖除,填补对细菌的防治方法培养基培养皿灭菌要彻底,灭菌时温度、压力、时间都要达到要求;培养基做好后,放在30℃的培养箱内1d后再用,以确保无细菌感染,若有感染,可重新灭菌。母菌或原种必须保证无细菌污染。培养基内可加入抗生素,一般以每毫升含100-200单位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