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初在低位叶上生坏死斑,大小0.8~3cm,条件适宜时常扩展的更大。一般在受损伤或与栽培基质接触的叶上先发病。
非洲紫罗兰叶斑病
病原:
Corynesporacassiicola (Berk. et CuIt.) Wei称山扁豆生棒孢或多主棒孢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数根束生,直立或分枝,褐色,具1N 20个隔膜,基部细胞膨大,大小45.5~ 385.0×7~10.5(μm);分生孢子圆筒形至棍棒形,淡褐色,正直或微弯,脐部明显,平截形,大小变异很大,42―210×7―14(μm),有3一15个隔膜,孢壁较厚,单生或2―6个串生。在老的培养物里形成近球形、无色的厚垣孢子,大小16~ 30×14-一20( 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经6-7天潜育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又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多雨和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利其发病。除为害非洲紫罗兰外尚可侵染蓖麻、大豆等多种作物。
防治方法
(1)注意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2)精心养护,调控好棚室的温湿度,及时放风排湿,严防棚膜上的水珠滴落在叶片上,浇水要小心操作,不要把水溅到叶片上。
(3)发病初期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900倍液。
( 0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