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时间 : 2023-03-05 投稿人 : 杉世 点击 :

细菌性锈斑病

一、危害症状该病常在菌袋或菌床上发生,其表面有黏液,菌丝泛黄,病原菌能产生毒素,使菌盖上出现病斑。病斑为褐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外围色深,呈不规则形,潮湿时菌盖中央为灰白色,有乳白色黏液,空气干燥时,中央部分稍凹陷。菌柄上病斑呈菱形、椭圆形。

二、发病条件气候不适,遇高温、高湿,相对空气湿度为95%以上;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以上;菌种抗性弱,该病就会大面积发生。病原菌可以通过土壤、水、空气、培养料、昆虫和人工操作等途径传播危害。

三、防治方法(一)栽培控制。菇场消毒,水质净化;加强菇场通风,散热降温,切忌大水喷洒;适时播种,避过高温高湿出菇季节。(二)凡细菌性锈斑病发病率较高的菇场,在重新栽培时,除及时防治外,还应选用抗病品种,轮换选用不同高产优质品种,选用抗病性较强品种。(三)对症下药。在病情较轻时,通风散湿,并喷洒1%的石灰液或喷0.2%的漂白粉溶液。如病害发生严重,应先摘除病菇,刮除泛黄的表层菌丝,喷洒5%的石灰液,或用一片强氯消毒片加水4公斤溶解后喷洒,连喷2~3次。

细菌性腐烂病

一、危害症状在发菌期和出菇期都易发生。如在培养料内大量繁殖,可形成黄褐色及黑暗色的菌丝层,使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在出菇期,子实体受到浸染后,菇体呈水浸状,发黏,进而腐烂。

二、发病条件该病菌广泛存在于有机质和水中,当拌料时使用不洁净水,发菌期就有可能感染此病。在出菇期菌袋袋口长期积水,原基受淹,易发生腐烂病。

三、防治方法(一)使用清洁水拌料,适当控制发菌期培养料水分含量,出菇期适当降低菇房空气湿度,加强通风,喷水时防止菌袋积水。(二)菌袋或菇床上一旦发现病菇立即清除,停止喷水,严防病菌传播。(三)药剂防治可参照细菌性锈斑病的防治措施。

指孢霉软腐病

一、危害症状受害部位原基不能形成,在形成菇后,病菌菌丝能侵入菇体的菌柄和菌盖,受害菇体呈水渍状软腐现象,严重时菇体倒伏而腐烂。

二、发病条件病菌生存于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和有机残体中。使用肥沃的苗床、菜园土以及表层土壤易发生该病;在温度为25℃左右,酸性条件,相对湿度在90%以上,在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中发生该病。

三、防治方法(一)用底层土或黄泥土做覆土材料可有效减少病源。(二)菇床采用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方法,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环境。转潮时用1%~2%的石灰液防治。(三)病害一旦发生,要暂停喷水,立即通风降湿,并摘去病菇。发病部位喷洒5%的石灰液,或50%的多菌灵800~1200倍液,或多菇丰500倍液进行防治。

畸形菇

一、发生原因温度管理不当,或用煤和柴草加热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造成的。

二、防治措施菇棚内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冬季增温时要注意通风,不要在菇棚内直接生炉火,应修建火墙或火道。

水肿状菇

一、发生原因病菇形态基本正常,但菇体含水量高,外观半透明,色泽泛黄,握之滴水。其原因是用水不当,过频浇水,造成棚内湿度大,菇盖积水不能蒸发,最终形成水肿状,甚至软化腐烂。

二、防治措施加强水分管理,喷水时必须保持通风换气状态,不要使菇盖有积水;适时采摘,发现病菇及时摘除,同时加强通风换气,调节好湿度,防止诱发其他病虫害。

不现蕾

一、发生原因菌种选择不当,高温季节用低温型菌种或低温季节选用高温型菌种;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营养生长过剩,培养料表面菌丝旺盛;菌丝老化,袋表形成厚的菌膜;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延缓菌丝营养生长。

二、防治措施选用适温型菌种,喷水增湿,空气相对湿度增加为85%~90%;配料时适当降低氮素含量,保持营养平衡,催蕾时降低温度;用铁丝划破菌膜,刺孔增氧;通风降温拉大昼夜温差,喷水刺激,增加散射光,诱导菇蕾形成。

软袋

一般袋料表面长有菌丝,但袋内菌丝少,稀疏不紧密,菌袋软而无弹性。

一、发生原因菌种退化或老化,生活力减弱;高温伤害了菌丝;添加氮素过多,料内细菌大量繁殖,抑制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高,氧气不足,影响菌丝向内生长。

二、防治措施选用健壮适龄菌种。适温接种,适温培养,防高温伤菌。培养料内添加氮素适当,切勿过量。菌袋发生软腐时,降低发菌期温度,在袋壁刺孔,排湿增氧,适当延长发菌时间,让菌丝往料内长足发透。

烧菌

一、发生原因培养料内温度达到35℃,菌种因高温培养而不萌发,或萌发力弱,菌丝生长停滞,活力下降,并逐渐泛黄、萎缩、自溶,最后烂袋。烧菌是夏秋栽培较易发生的生理性病害。

二、防治措施(一)培养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根据气温、料温和菌袋内温度调整菌袋的堆放方式和堆放层次,使室温和料温不高。(二)科学管理。发菌温度控制在20℃~25℃,及时倒袋翻堆;通风换气,控制好环境湿度;暗光培养,做好遮阳工作,防止阳光直射。(三)发现烧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菌袋没污染,接种块已烧死,可重新接种,若烧菌较轻,菌丝能恢复生长,应通风降温,使菌丝健壮生长;若烧菌严重,培养料污染变质,最好将料晒于用于熟料栽培。

蛞蝓

蛞蝓又名鼻涕虫、黏黏虫,为一种软体动物。以咬食平菇子实体为主,可直接取食菇蕾、幼菇或成熟的子实体,并在受害部位附近留下粪便和白色的黏液带痕。

防治方法:保持菇场清洁卫生,清除枯枝烂叶和杂草,使蛞蝓没有躲藏的场所;利用蛞蝓昼伏夜出,黄昏和阴雨天危害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捉;在蛞蝓经常出入的地方撒石灰粉或喷洒稀盐水,或喷0.3%~0.5%的五氯酚钠水溶液,可驱杀并阻止蛞蝓侵入。

瘿蚊

一、形态特征成虫头尖体小,体长1毫米左右。幼虫体长3毫米,初为白色,老熟时为橘红色或米黄色。

二、危害症状幼虫咬食菌丝,使菌丝衰退。咬食菇蕾,可使菇蕾枯死,幼菇发育不良。危害菌柄、菌褶和菌盖,使菇体干枯,死亡。

三、防治措施(一)采用标准型菇房或塑料大棚,安装纱网。协调温、湿、光、气。(二)保持菇房内外清洁卫生,培养料高温杀菌,暴晒、堆积发酵,杀死虫卵和幼虫。(三)成虫盛发期用灭蚊剂驱杀,用黑光灯诱杀。(四)药剂防治。可用杀灭菊酯喷防。

眼菌蚊

一、形态特征成虫小,暗褐色,体长2~4毫米。幼虫头黑色、体乳白色。蛹初为白色,后渐变黄褐色。

二、危害症状幼虫在培养料内穿行觅食,能把菌丝咬断吃光,造成“退菌”,并使料面发黑,成为松散渣状。子实体受害发黄、干枯死亡。

三、防治措施(一)采用标准型菇房或塑料大棚,安装纱网。协调温、湿、光、气。(二)保持菇房内外清洁卫生,培养料高温杀菌,暴晒、堆积发酵,杀死虫卵和幼虫。(三)成虫盛发期用灭蚊剂驱杀,用黑光灯诱杀。(四)药剂防治。可用杀灭菊酯喷防。

蚤蝇

一、形态特征成虫黑色或黑褐色,头小胸大,体长4~5毫米。幼虫呈蛆状,初孵幼虫体白色或黄白色,体小,老熟幼虫体长4毫米左右。

二、危害症状幼虫危害培养料、菌丝体和子实体,使菌丝萎缩、衰退,菇蕾枯萎、腐烂,并排泄有毒物质,使菌丝受到抑制,子实体受到危害萎缩腐烂。

三、防治措施(一)采用标准型菇房或塑料大棚,安装纱网。协调温、湿、光、气。(二)保持菇房内外清洁卫生,培养料高温杀菌,暴晒、堆积发酵,杀死虫卵和幼虫。(三)成虫盛发期用灭蚊剂驱杀,用黑光灯诱杀。(四)药剂防治。可用杀灭菊酯喷洒。

相关文章

  • 如何防治生姜病害
    如何防治生姜病害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软腐病,在我区种姜地区普遍发生,一般损失产量20%~30%,严重的达50%以上。姜瘟主要侵害地下茎根部,被害部肉质茎初呈黄褐色水渍状,失去光泽,后逐渐软化腐烂,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状汁液,散发臭味。叶片被害呈凋萎状,叶色鲜黄至黄褐色,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该病与真菌引起的...

    535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禁忌
  • 冬季花卉病虫防治措施
    冬季花卉病虫防治措施

    冬季大部分花卉病虫便以各种方式进入越冬状态。这一时期各种病虫基本上不活动,移动性小,正是进行防治的好季节。实践证明,如果冬季防治的措施得力,可大大降低来年病虫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清洁园圃 大多数花卉病虫的病原物(菌)或越冬卵,均在园圃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中越冬,待来年条件适宜时...

    511 农业种植禁忌 种植指南
  • 黑松的枝枯病及防治
    黑松的枝枯病及防治

    苗友之家花木栽培 黑松枝枯病:各公司管辖的绿地中,有黑松枝枯病的,要做好黑松枝枯病的防治工作。特征:黑松的枝条变软,松针变褐,逐渐脱落,直至枝条死亡,然后整株死亡。防治措施:①清除病源:用高枝剪剪掉枯死的枝条,震落染病的松针,清理树下的松针、落叶和杂草,最大程度减少侵染源。②化学防除:采用腐必清和福...

    1942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恩益碧(NEB)可治红薯“花叶”病毒病
    恩益碧(NEB)可治红薯“花叶”病毒病

    近年来,我县红薯花叶病毒病发生日趋严重。近日,笔者在田家镇太阳坡村调查时发现,该村大部分农户种植的红薯在苗床已开始发病,发病苗比例一般在50—70%。其病苗典型症状为:叶片黄化、皱缩、花叶、卷叶,茎蔓变细、生长势明显较弱。以剪苗后新生薯苗发病最为严重。发病后的薯苗插于大田产量明显较低,一般减产幅度在...

    640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农药种类
  • 春季露地青花菜防病治虫
    春季露地青花菜防病治虫

    春季利用露地种植青花菜,其生长发育虽然处在温度渐高,病虫害渐重的季节里。但在栽培上只要抓住以下五项关键技术,就可实现丰产高效,又能满足市场需求。1、适时播种。春季露地种植花菜可用抗病性强、耐高温、结球紧实而整齐的黑绿、东京绿等品种。长江中下游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小拱棚里播种,亩用种15克左右,播...

    2166 果树种植教学 农作物种植
  • 蘑菇白腐病防治技术
    蘑菇白腐病防治技术

    蘑菇白腐病又叫褐腐病、水泡病,是蘑菇病害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秋季蘑菇发病重于春菇。被害的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发生褐色瘤肿,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病部形成一层白色霉。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病菇发现病菇时,应立即将病菇连同菌丝体以及10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起挖出烧毁或深埋,病穴用消毒土...

    1066 农药名字 病虫害图片
  • 如何防治大葱线虫病
    如何防治大葱线虫病

    以幼虫寄生于大葱根部,严重危害时造成根部腐烂,使整个植株变黄腐烂。引起葱线虫病的有:葱头茎线虫,蛀食地下假茎及根茎;甘薯茎线虫,危害地下假茎及根茎部分,使其肿胀、破裂或腐烂;根腐线虫危害根茎或假茎,呈现根部腐烂或植株无须根症状。防治方法:采用30%米乐尔处理土壤,亩用3~4千克,或用50%辛硫磷50...

    602 农作物种植管理 农业种植教程
  • 香石竹的两种主要病害
    香石竹的两种主要病害

    香石竹最易患叶斑枯枝病、萼腐病。叶斑枯枝病的病菌孢子残存在香石竹植株及枯烂的植株中,通过空气传播。当植株表面连续8-10小时有水,病菌可趁湿浸入。叶斑枯枝病的症状表现为:叶片灰褐色或花瓣出现带有紫色边缘的斑点。斑点由黑色芽孢聚成,枝茎自节间开始枯黄继而发展为绕茎一圈枯萎。萼腐病的病原体残存于香石竹的...

    2623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方法
  • 牧草黏虫防治办法
    牧草黏虫防治办法

    黏虫是世界性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害虫,我国各省市(区)均有危害发生。黏虫的幼虫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危害的牧草有黑麦草、苏丹草、鸭茅、狗尾草以及麦类、玉米、水稻等作物。幼虫咬食叶片,1龄~2龄幼虫仅吃叶肉,形成小圆孔,3龄后形成缺刻,4龄~6龄达暴食期。危害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使植株形成光秆。成虫...

    358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银叶病究竟从何而而来
    银叶病究竟从何而而来

    近日,凡是种植西葫芦和南瓜的大棚里,无一例外地会发现银叶病的为害,菜农朋友们也在竭力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控制银叶病的有效药剂,但是,寻根溯源,究竟银叶病是由什么引起的?怎样才算对症下药?下面,让我们先系统地了解一下银叶病:西葫芦银叶病是由植株感染银叶病病毒引起的,目前银叶症状产生的原因,公认的看法是B型...

    2894 农药使用方法 农药
  • 白粉病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白粉病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白粉病为害对象:月季、蔷薇、山刺玫、风仙花、玫菊花、杨、柳、槐、栎、玫瑰、大丽花、栗、核桃、泡桐、桑、朴、臭椿、苹果、梨、桃、丁香为害状况:为害叶、枝、花柄花芽长出一层白粉状物,叶片卷曲,枝条畸形,严重时花少而小,甚至死亡。防治方法:l、早春发芽前,彻底剪除罹病枝叶,集中烧毁,再喷3—4度石灰硫磺合...

    560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方法
  •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典型症状是在玉米中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浸状腐烂,引起组织软化,并有腥臭味。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开始发病。首先植株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病菌在浸染茎秆和心叶的过程中,造成生长点组织坏死、腐烂,并散发出腥臭味。病株容易从病部折断,不能抽穗或结实,一般发病率即相当...

    2554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
  • 切花栽培的病虫害症状
    切花栽培的病虫害症状

    (一)花卉病虫害症状的含义及特点症状是指花卉植株受病原物或害虫为害后的不正常表现。病原物造成的症状可分为症状和病症两部分。症状是花卉受害后本身表现出来的变化,如坏死斑、萎蔫、花叶等;病症是指病部所产生的病原微生物的情况和特征。非侵梁性病害只表现症状而无病症,侵染性病害既有病状也有病症。引起病害的病原...

    1560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方法
  • 石榴病虫害防治历
    石榴病虫害防治历

    近几年,石榴的栽培面积日益增大,但许多果农对其病虫害的防治还缺少经验,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石榴生产损失很大。现提出石榴病虫害防治历供参考。一、休眠期(11月至翌年3月)1.解草把,刮树皮,剪除病枝虫枝,摘虫茧,摘除并拣拾地面、树上僵果、病果,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的桃蛀螟、刺蛾、龟蜡蚧、...

    390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
  • 禾草敌中毒急救措施
    禾草敌中毒急救措施

    中毒症状: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摄入量大时对胆碱酯酶有轻度刺激。急救治疗:误服清醒时引吐,解毒剂为阿托品。注意事项:[1]禾草特挥发性很强,因此拌药要均匀并与土、砂、肥应随拌随施,施药后 应用塑料布严密覆盖。一定要按要求保持水层,漏水田或整地不平的田块,均会降低效果。[2]剩余的药剂应密封保存...

    492 农药使用指南 植物病害与病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