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农药使用基本知识及辨别方法总述

时间 : 2023-06-28 投稿人 : 迷蝶香园艺 点击 :

农药对人类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多年来,农药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食物,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农业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还无法被替代,而农药的使用,一直以来就与环境保护存在尖锐的矛盾。本文拟就农药的分类、选择和使用等一些基础知识作一个综合的介绍,便于读者更好的、合理的使用农药,保护环境。

农药使用基本知识及辨别方法总述 | 植物病虫害

一、农药的分类

1 .按性质分类 可分为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

(l)化学农药。又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两大类。 有机农药是一类通过人工合成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杀伤能力和调节其生长发育的有机化合物,如敌敌畏、三氯杀螨醇、粉 锈宁、氟乐灵、毒鼠磷、2,4-D等。

无机农药包括天然矿物 在内,可直接用来杀伤有害生物。如硫磺、硫酸铜、磷化锌 等。

(2)微生物农药。这类农药是利用一些对病虫有毒、有杀伤作用的有益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加工而成的一类药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 菌、核多角体病毒等。

(3)植物性农药。这是一类以植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药剂,如鱼藤、烟草、除虫菊等。

2.按用途分类 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l)杀虫、鼠剂。按其对虫、鼠害的作用方式分为胃毒 剂、触杀剂、熏蒸剂、忌避剂、拒食剂等。

(2)杀菌剂。按其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方式,又分为保 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和铲除剂等。

(3)除草剂。按其性能和作用方式,又分触杀型和内吸 传导型除草剂等。

每一种农药都有适宜的防治对象和范围,没有“万能药”。比如杀虫剂只能防治害虫,杀菌剂只能防治病害等。同是杀虫剂又因药剂特性不同,防治害虫的对象也不一样,如胃毒作用较强的杀虫剂一股只对咬食作物茎、叶、根的咀嚼式口器害虫如菜青虫、烟青虫等有效,而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作用不大;同是杀菌剂,有的对真菌性病害有特效,有的对细菌性病害有特效;除草剂中有的对双子叶杂草有效,有的对双子叶杂草作用不明显或不起杀草作用。因此,在选择农药时,先要确定发生什么病、虫草害,确定无误后,再根据所发生的病、虫、草害选择对症的农药。

3、按剂型分类,可分为老剂型乳油(EC)、悬浮剂 (Suspension ConcentrateSC)、3、水乳剂既浓乳剂(Emulsion in waterEW)和微乳剂(MicroemulsionME)、可湿性粉剂(WP)、水性化(又称水基化)剂型及水分散粒剂(WDG)等。

农药剂型是将通常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定化学品或其混合物加工成适用于所需环境的产品并使之发挥最佳的生物效能;而对施药者和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对作物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1)、老剂型乳油(EC)乳油是目前常用的农药剂型,其中含有大量的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既浪费石油资源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并且由于溶剂的可燃性,在运输、贮藏及容器的选择上也受到限制。

(2)、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C)是不溶或微溶于水的固体原药借助某些助剂,通过超微粉碎比较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形成一种颗粒细小的高悬浮、能流动的稳定的液固态体系。悬浮剂通常是由有效成份、分散剂、增稠剂、抗沉淀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水等组成。有效成份的含量一般为5%-50%。平均粒径一般为3μm左右。悬浮剂的分散性和展着性都比较好,悬浮率高,粘附在植物体表面的能力比较强,耐雨水冲刷,因而药效较可湿性粉剂显著且也比较持久。在配制农药悬浮剂时,应注意:(1)选择的有效成分对水比较稳定,原药粒径大小在贮存过程中不发生变化;(2)制剂粘度适宜较低,且不随贮存温度的变化而变化;(3)较好地自然分散在水中,且稀释液比较稳定。由于农药悬浮剂始终以浓缩悬浮液的形态存在,因此在贮存期间,尤其是长期贮存可能会出现化学不稳定性,此外,更经常存在着物理稳定性问题。这通常牵涉到三个方面:(1)粒子间因存在相互作用而引起絮凝和聚集现象;(2)奥氏晶体长大现象;(3)因重力作用导致的分层和粒子沉积现象。要保持农药悬浮剂贮存期物理稳定性,就必须通过配方和加工工艺控制悬浮物积聚、沉降和晶体生长。

(3)、水乳剂既浓乳剂(Emulsion in waterEW)和微乳剂(MicroemulsionME)受到人们的重视。水乳剂(浓乳剂)和微乳剂都是将液体或半固体农药有效成份分散在水中而制得,其中的有效成份必须在水中长期稳定。在激烈的搅拌下,借助适当的乳化剂将原药分散于水中,然后加入稳定剂、防冻剂等助剂调制成的乳状或透明液体,是一种经时稳定的分散体系。水乳剂与微乳剂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分散在水中的有效成份的粒径不同,前者为0.1-50μm,外观为乳白色;后者粒子超微细,为 0.01-0.1μm,外观透明或接近透明。配制微乳剂需用乳化剂的量通常比配制乳油或水乳剂时的用量都要大,有时用量高达30%。因此,微乳剂目前只适宜用于果树、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

悬浮乳剂(SuspoemulsionSE)是由不溶于水的农药原粉和原油,借助各种助剂的作用,配制成以水为分散介质的稳定的高悬浮乳状体系。它由乳浊相和连续相构成,两相中均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活性成份,但连续相中的活性成份以固体分散物的形式存在。因而具有悬浮剂和水乳剂的优点,避免了农药乳油和可湿性粉因有机溶剂和粉尘对操作者的毒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贮运也比较安全,并且,其性能优异,生物活性比较高,药效也比较持久。悬浮剂将逐步取代可湿性粉而成为农药的主要剂型,并带动悬浮剂(SE)、水乳剂(EW)和水分散粒剂 (WDG)等农药剂型的发展。

(4)、可湿性粉剂(WP)

(5)、水性化(又称水基化)剂型及水分散粒剂(WDG)。

农药水性化剂型是以水作为分散介质,农药原药(固体或油状液)借助分散剂或乳化剂及其它助剂的作用使之悬浮或乳化分散在水中。与乳油相比,减少了大量的有机溶剂;与可湿性粉相比,则无粉尘飞散;对人畜的毒性和刺激性都比较低;并能减轻对作物的药害;也不会因有机溶剂而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引起燃烧,安全性较高。

(6)、微胶囊农药

微胶囊农药是利用微胶囊技术把固体、液体农药等活性物质包覆在囊壁材料中形成的微小囊状制剂。所谓微胶囊技术,用一种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把分散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覆使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其中成膜材料叫壁材,被包覆物叫芯材,微胶囊粒径一般在1--800微米。该技术通过密闭的或半透性的壁膜将目的物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从而达到保护和稳定芯材、屏蔽气味或颜色、控制释放芯材等目的。这些功能使微胶囊化成为许多工业领域中有效的商品化方法。

首先把微胶囊农药推向市场的是美国的Pennwalt公司,它的第一项产品是1974年推出的微胶囊化甲基对硫磷。从此缓释技术在农药界受到广泛关注,每年都在美国召开一次“国际控制释放农药研讨会”,总结交流研究成果。该公司随后又推出了微胶囊化二嗪农、微胶囊化氯菊酯、除草剂滴滴涕、除虫菊酯、矮壮素等已经被各种壁材微胶囊化。至1994年商品化的微胶囊农药50余种。

二、剂型的选择

综上所述,农药剂型的种类较多,即便是水性化剂型,也有几种。某一种农药配制成何种剂型为合适,首先要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并从靶标对象的需求出发,比较各种剂型的优缺点,且还要考虑合适的施用方法等,多方面衡量才能作出比较适当的选择。在剂型的确定中,一般来说,才能作出比较适当的选择。在剂型的确定中,一般来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关键因素。充分了解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包括熔点,在一定范围的物质中的溶解度、挥发性、亲脂性、水解作用及光化学稳定性等,对于剂型的研究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任何一种剂型,最关键的是确保其性能,确保药剂释放至靶标作用点,并充分发挥其效能。剂型对农药喷雾质量和滞留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农药制剂可通过助剂的加入改变其动态表面张力这个重要参数。因此,选择的助剂不同,加入量的多少以及助剂与有效成份的选择的助剂不同,加入量的多少以及助剂与有效成份的比例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药的喷雾雾化和沉积过程,从而直接影响农药在植物体表面尤其叶面分布以及液滴在叶面上的位置和液滴大小;并影响有效成分的滞滴在叶面上的位置和液滴大小;并影响有效成分的滞留,滞留的沉淀物进一步行为,以及从作物表面到靶标留,滞留的沉淀物进一步行为,以及从作物表面到靶标的转移效率;且对药剂的叶面渗透作用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可将无法直接使用的农药原药制成可以使用的农药制剂。它作为一种农药助剂应用在农药上,不但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还可减小农药的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效益。但由于农药是一类具有极强生物活性的特殊化学品,其防治对象、保护对象和环境条件又十分复杂,农药中的表面活性剂除须按原药的性质、特点选择配制外,还需考虑表面活性剂本身对靶标生物产生的影响。

1、增溶剂

利用表面活性剂的胶团作用,使用难溶性原药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这就是增溶作用。HLB=15-18的表面活性剂可作增溶剂用,但只有当增溶剂的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才呈现增溶作用。此时,难溶药物被增溶剂的亲油基包藏或吸附在胶不内部,增溶剂的亲水基在水中,于是非极性的药物可溶于水中。

2、分散剂

分散剂能阻碍或防止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聚集,并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均匀分散。分散剂吸附于油-水界面或固体粒子表面,在粒子周围形成电荷或空间位阻势垒,有助于防止农药粒子在调剂和储藏期间再度聚集。用作分散剂的一般是具有多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萘磺酸盐和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钠盐、木质素磺酸盐等。而高分子分散剂(如聚羧酸酯钠盐)在制备水悬剂时,因其具有吸附性能及使已分散的粒子带电荷并具有较大的空间势垒等特性而显得尤为重要。

3、润湿剂

大多数有机合成原药是硫水性的,需兑水使用。以水为基质的制剂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都需要加入润湿剂。用作润湿剂的主要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硫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等)和非离子型(如平平加、农乳100#、农乳600#、吐温、山梨醇聚氧乙醚等)。某些天然产物如木质素磺酸盐、茶枯、搭皂角等也是较好的润湿剂。由于润湿剂的作用,可使药物分散度增大,制剂稳定性增加,还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吸收和增强药效。

4、乳化剂

大多数农药原油或农药原药的有机溶液与水不相溶。乳化剂是配制乳油、微乳剂、乳剂等剂型所不可缺少2的成分之一。用作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的混合物,如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或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与烷基芳基磺酸盐的混合物,而市售乳化剂多以两种类型乳化剂根据被乳化物的亲水、亲油性,按一定比例混配一起,加农乳2201、农乳0203B等。这类复配型乳化剂不但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而且用其所制得的乳液也比较稳定。一般认为,这是由于药剂分子增溶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中而能引起自乳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有机溶剂粒子周围,使形成的乳液稳定。

农药中的表面活性剂除发挥一般表面活性剂增溶、润湿、分散、乳化等作用外,还有其它特殊作用。

1、基本性能

各种农药原药的理化性质相差甚远,配制成制剂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也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表面活性剂都可用在农药中。作为农药助剂的表面活性剂应具有如下基本性能:首先适合农药加工和应用的目的,有助于充分发挥药效;其次,在实际使用条件下对作物安全,对人、畜、鱼类毒性小;再其次,所配制剂稳定,在有效储存期内不变质且使用方便,安全;最后,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因而,农药用表面活性剂即应运而生,并常冠以特殊的商品名,如农乳 700#、农助2号等。

2、对农药的增效性

一般而言,表面活性剂是农药的非生物活性组分。但由于农药是撒施在作物上使用的,农药中的表面活性剂对靶标生物将产生影响。表面活性剂对农药的增效性是表面活性剂作用于靶标生物产生有效影响的表现。表面活性剂改善了农药在生物体表面(植物叶面和虫体表面)的分布和附着,增加生物体对药剂的吸收,甚至增加药剂在生物体内的输导,从而提高了农药的生物活性。如,茶皂素对哒螨灵有显著增效作用;由振国等人的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 Silwet.L77和Sco-lil显著降低了普杀特药液的表面张力,因而显著提高了其在叶片上的喷后附着量;DucholtZ研究了几种表面活性剂对 RH0007(Hy-brex) 在冬小麦植物体内输导和吸收,结果显示,在不同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叶面对药物吸收增加了0.7-1.5倍。JoelCoret等人通过对C14草甘膦和C14绿麦隆在非子型表面活性剂-药剂-植物表皮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表皮的输导随EO值不同而变化。不同EO值的表面活性剂可改变植物表皮的亲水、亲脂性,使用亲水或亲脂的药剂都容易穿透植物表皮;刘支前等报道,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诱导草甘膦快速地通过气孔被植物吸收。

3、对生物的作用

有些表面活性剂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本身就具有杀菌作用,人们利用该性质,开发了植物生长抑制剂、除草剂等。茶皂素是一种优良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是一种植物杀虫剂。据CN1139102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钾)等具有强烈的溶菌作用,将它与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含氮化合物结合,可得到杀菌谱很广的具有化学溶菌作用的杀菌剂。

表面活性剂作用很大,但并不是所有的表面活性剂都可用于农药中,因为有些农药中的表面活性剂对作物产生药害作用,因此农药用表面活性剂除需根据原药性质选择外,还要考虑其对作物对象的影响。

五、农药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夏季是各种作物病虫草害的多发季节,也是参与施药人员最多,各种农药使用量最大,最易出现问题的时期,为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目的,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选购“放心药”购买农药时做到“四不买”,一是无农药标签或标签残缺不全的不买;二是标签上“三证”(农药登记证、产品标准号、生产许可证)标示不全的药不买;三是外观质量不合格的不买;四是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的药不买。然后根据农药外包装认清农药种类:绿色为除草剂、红色为杀虫剂、黑色为杀菌剂、蓝色为杀鼠剂、黄色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合理用农药农药使用做到六注意:一是对症下药。农药品种很多,特点不同,应针对防治对象,选用最适合的农药;二是适时用药。用药时间对了,防效才理想。如保护性杀菌剂一定要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芽前除草剂要在作物出芽前使用;三是严格掌握施药量。任何农药均应按推荐用量使用,随意增减易造成作物药害或影响防效;四是施药要均匀周到,不能重喷或漏喷,以保证对作物安全,对病虫草有效;五是合理混用农药,混用后不能增加对人畜的毒性,有效成份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变化,不能增加用药成本等;六是要安全施药。配药、施药要防止农药污染皮肤,禁止夏季中午高温时间喷施高毒农药,连续施药时间不要过长。在操作现场要保管好药液、毒谷、毒种等,防止人畜中毒。还应注意剧毒、高毒农药禁止在瓜类、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以对消费者安全负责。另外,农药对作物及环境是否安全也须引起注意。

3.出现问题及时处理①药效很差或产生药害时应及时将药送到农药检测单位检验,如属不合格或伪劣产品,可到工商、消协、技术监督等部门投诉或到法院起诉。②发生药害及时补救,一是施肥补救,对叶面产生药斑、叶缘枯焦或植株黄化等症状的药害,可增施肥料来减轻药害程度;二是对抑制或干扰植物生长的除草剂药害,可喷洒赤霉素来缓解;三是对一些稻田除草剂药害,适当排灌可减轻药害。③发生农药中毒事故,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或送医院抢救。

六、农药的保管和失效农药的鉴别

1、农药的保管

大多数农药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因药而异,比较复杂。在保存期间各有特殊的要求,应严格按使用保管要求管理.如保存条件不适宜,农药就会变质,失去药效,有时还会发生燃烧式爆炸事故,或造成人畜中毒等。因此,各种农药必须要专门妥善保管,在保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l)存放农药的房屋,离粮仓、饲料房、牲畜棚圈要尽可能远一些,防止污染和相互影响,也不宜与化肥同放,因化肥和农药的种类都很多,性质各异,存放一起往往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变质或失效。如碳酸氢铵当气温达到30℃时会分解,释放氨气,氨气在潮湿条件下化合成碱性较强的氢氧化铵,可使遇碱分解的农药降低药效。

(2)存放时的温度不能过高过低,一般在3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温度越高,农药越容易融化、分解、挥发,甚至燃烧爆炸;温度太低对农药也有不利的影响,如有些液体农药,在0℃以下就会结冰,使药效降低。因此,保存农药,夏天要防止高温,冬天要防止低温。

(3)有些农药,如可湿性粉剂等,很易吸潮,吸湿后变成粗壮或硬块,一来施用的时候比较费事,二来会变质失效纸袋包装的农药受潮后容易破裂,不仅不好搬运,还会污染周围环境。

(4)农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和阳光下,容易挥发和发生氧化作用等,引起质变。一般固体农药要包装严密,液体农药要用有色瓶子或罐子盛装。不管是固体还是液体农药,都不能直接放在阳光下曝晒。

相关文章

  • 如何诊断农作物药害
    如何诊断农作物药害

    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一旦使用不当,就会给作物造成药害。因此,掌握农作物药害的类型及其症状,及时补救,就成为安全使用农药的必备常识。 1.残留型药害 这种药害的特点是施药后,对当季作物不发生药害,而残留在土壤中的药剂,对下茬较敏感的作物产生药害。如玉米田使用西玛津除草剂后,往...

    1389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
  • 冬种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冬种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1.病毒病病毒病能通过种薯传播,是马铃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病毒为害主要有两种:一是皱宿花叶,由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混合浸染所造成。二是卷叶,由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病株下部小叶向上卷曲,病叶又厚又脆,变黄,植株矮化。马铃薯X病毒通过汁液擦伤传播,Y病毒通过蚜虫和汁液擦伤均可传播,卷叶病毒通过蚜虫传播...

    1400 果树种植教程 农业种植方法
  • 桂花炭疽病-花卉病虫害
    桂花炭疽病-花卉病虫害

    名称:桂花炭疽病目录1. 相关图片2. 分布与危害3. 症状3. 病原4. 发生规律5. 防治方法6. 防治药械相关图片分布与危害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别名银桂、木犀、九里香,属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以花、果实、根入药,具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等功效,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813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病虫害图片
  • 国家累计投资近40亿元  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园林工程技术
    国家累计投资近40亿元 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园林工程技术

    中国园林网3月12日消息:截至今年,国家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已持续29年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投资近40亿元,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5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据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陈凤学局长介绍说,根据三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的实际,工程建设在平原绿洲,以营造农田防护林网为...

    547 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 速生杨种植技术以及速生杨的病虫害防治
    速生杨种植技术以及速生杨的病虫害防治

    速生杨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具备灌水条件,土壤肥沃疏松,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选用秋季深翻25~30厘米的机耕地。亩施基肥不少于3000公斤,翌春再做畦,要求畦面平整。如覆盖地膜扦插,更能有效提高成苗率。二、采苗与插穗:应选用1年生平茬枝条。选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苗...

    2080 农业种植禁忌 种植方法
  • 影响农药药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农药药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防治效果是农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对某一防治对象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农药药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1)农药本身的因素:农药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使用剂量以及加工性状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药效。例如,速灭杀丁对许多鳞翅目害虫有效,但对螨类无效;每亩用20毫升和40毫升防治鳞翅目害虫的效果会有较大...

    751 农药使用技术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井冈霉素老产品 新用途
    井冈霉素老产品 新用途

    井冈霉素是由上海农药研究所于20世纪70年代成功开发的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农用抗生素,三十多年来,一直作为防治水稻和小麦纹枯病的特效药剂和当家品种使用。近年来,经过研究发现,井冈霉素通过与其他一些杀菌剂混配,对多种作物病害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现简要介绍其使用方法如下:1. 防治小麦赤霉病:...

    874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使用指南
  • 温室西葫芦的病虫害防治
    温室西葫芦的病虫害防治

    西葫芦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白粉病、灰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1)病毒病。病毒病在露地和保护地后期易出现,主要是花叶型,其主要表现是在叶片出现淡黄色斑纹,严重时顶叶畸形呈鸡爪状,叶色加深。西葫芦在高温、干旱、日照强、缺水缺肥、管理不善时病毒病发生严重。防治方法是:采用抗病品种,加强管...

    2996 果树种植科普 种植技术大全
  • 河北近期要注意防治棉花病虫害
    河北近期要注意防治棉花病虫害

    河北省棉花专家顾问组对邯郸、邢台、衡水、沧州4市的21个县(市)进行了棉花田间考察发现,部分棉田蚜虫、红蜘蛛、盲蝽蟓等虫害发生偏重,给棉花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专家指出,我省棉田主要病虫害种类包括棉铃虫、蚜虫、盲蝽蟓和黄萎病,从当前棉花病虫发生防治情况和气象条件分析,各地在实施病虫防治时要特别注意三代棉...

    300 病虫害原因 农药种类
  • 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本病又名晚腐病,是上海地区最常见、而且对葡萄生产威胁较大的病害,能造成果实大量腐烂,还能侵害苹果、梨等多种果树。[危害症状] 主要侵害葡萄果实,也能侵害叶片、新梢、卷须、果梗和穗轴等部位。果实发病最初在果面产生针头大小的褐色圆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凹陷,表面产生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中央有...

    2284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管理
  • 桂花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桂花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褐色斑块,边缘深褐色,后随着病情蔓延发展,斑块上出现细小的灰黑色霉点,并相互交错融合,造成叶片组织大面积坏死,干枯苍白,光合作用受阻,生长势减弱,开花稀疏,甚至植株僵死。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发病较为严重。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偏施氮...

    1281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种类
  • 甲基吡恶磷中毒急救
    甲基吡恶磷中毒急救

    中毒症状:轻度中毒: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多汗、无力、胸闷、视力模糊、胃口 不佳等。全血胆碱酯酶一般降到正常值的70%以下。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 外,还出现轻度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瞳孔缩小、精神恍惚、行走不稳、流 涎、腹痛、腹泻等。重者还会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大小 便失禁,惊厥,呼...

    1166 农药使用指南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鹿泉筑巢引鸟防治桑天牛
    鹿泉筑巢引鸟防治桑天牛

    本报讯(常彦刚、齐明芳、闫锐)近日,鹿泉市通往抱犊寨旅游路两侧的树上安装了30个长60厘米、直径12厘米的竹筒。据该市林业局技术人员介绍,这是专门为招引和保护啄木鸟安“家”用的,是尝试“以鸟治虫”防治蛀干害虫桑天牛的措施之一。根据生物链和生态平衡等自然规律,发挥鸟类是害虫天敌的特点。该市利用啄木鸟喜...

    898 病虫害防治 农药种类
  • 火龙果枯萎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火龙果枯萎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火龙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水果,营养丰富,价格实惠。随着火龙果市场的发展,效益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了解并且种植火龙果。但是随着火龙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不少农户反映,火龙果枯萎病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那么火龙果枯萎病都有哪些症状及发病规律?该如何防治?一、火龙果枯萎病的症状火龙果发生枯萎病后,...

    1341 农作物种植
  • 早春地膜马铃薯出苗不齐的原因及防治
    早春地膜马铃薯出苗不齐的原因及防治

    1、不切块播种。有个别农户不切块催芽,只在播种时切块,由于萌芽不一致及在田间时间长,感染土中杂菌及被地下害虫危害机会多,结果出苗不一致。防止方法为切块催芽。 2、薯块大小不一。特别是挖芽眼及顶端优势的,由于发芽、出苗势、营养状况不一致,致使出苗不齐。防止方法为切块薯要在25克左右,并将大小薯及催芽不...

    2874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使用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