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时间 : 2023-03-08 投稿人 : 丫丫园艺 点击 :

(一)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1、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病菌都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病株残体上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组织中越冬,第二年孢子萌发引起初次侵染,感病后的植株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

2、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大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是20-25℃,小斑病菌稍高于大斑,适温是20-32℃。因此小斑病在夏玉米种植区较严重,而大斑病则在春玉米区较严重。国外称小斑病为南方玉米叶斑,大斑病为北方玉米叶斑。在玉米生长季节里,气温一般总是能满足病菌的要求,而降水量将成为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降水量大、湿度高,易造成病害的流行。

3、防治方法:病害的流行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第二,存在大理病菌;第三,具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病害的防治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1)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目前生长上常用的抗病品种中有中单2号、中单14号、四单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烟单14号、豫玉11号等。

(2)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轮作倒茬可减少菌量,另外玉米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及时深翻,这是减少初侵染源的重要措施。在病害发生初期,底部4个叶发病以前,打掉下部病叶,可使发病程度减轻一半。适期早播,使整个玉米生育期提前,可缩短后期处于高湿多雨阶段的生育日数,有避病作用。玉米是一种喜肥作物,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另外大斑病是一种兼性寄生菌,植株生育不良易受侵染,即使抗性品种在缺肥缺水时也不能表现出其抗病潜力。

(3)药剂防治:当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高效药剂,各地试验较多,反映有一定效果的药剂有: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穗瘟净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800倍液。施药应在发病初期开始,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必要时隔7天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二)玉米丝黑穗病

本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为害相当严重。许多地区常将本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同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种病实际上是由不同病菌所产生的不同病害,应加以区别。

1、症状识别: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天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病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天花抽出后后小花畸变为叶状物。

2、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

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土壤温度较低并且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有利于丝黑穗病的流行。反之地温高、出苗快,发病则轻。因此,在冷凉山区,丝黑穗病发生就重。据试验,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后,倒茬3年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对本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号、中单12号、辽单1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豫玉2号、豫玉11号等。

(2)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的为害。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再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3)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4)药剂防治:此病是苗期一次性侵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

第一,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也可用玉米糊作粘着剂增加药效。

第二,用70%五氯硝基苯做成含药量不超过0.7%的药土,播种时覆种效果较好。

第三,利用种子衣剂防病。目前生产上有多种种子包衣剂,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据吉林省四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报道,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对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3.3%-87.3%。

(三)穗粒腐病

玉米穗粒腐病由于为害玉米的病原不同而分为许多类型,但主要的有镰刀菌穗腐病、曲霉穗腐病、青霉穗腐病和色二孢属菌引起的干腐病等。

1、症状识别:果穗从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子粒间常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另外,有些症状只在个别或局部子粒上表现,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有些病菌(如黄曲霉、镰刀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由它所引起的穗粒腐病子粒在制成产品或直接供人食用时,会造成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染病子粒作为饲料时,常引起猪的呕吐,严重的会造成家畜家禽死亡。

2、影响发病的因素;由于病菌的多样性,因而造成病菌来源有多方面,带菌的种子、病残体以及其它作物的病残体均能引起田间发病,在后期多雨的年份易造成病害流行。

3、防治方法:

第一,尚无很好的防治方法,但品种间抗性有显著差异,可选用抗病品种。

第二,收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并实行2-3年轮作。

第三,注意选种及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用200倍福尔马林液浸种1小时有杀菌作用,也可用50%二氯醌以种子重量的0.2%拌种。

第四,加强田间管理,做到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另外应及时防治玉米螟,因为玉米螟是穗粒腐病菌的侵染媒介。

第五,贮藏时,保持通风、干燥、低温。

(四)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1、症状识别: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2、影响发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尚有争论,因内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镰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但是,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3、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为显著,可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辽单18号、陕单9号、豫玉11号、豫玉18号等。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注意排水。

二、虫害防治

(一)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地老虎的种类很多,但经常发生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1、生活习性: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成虫体翅暗褐色。小地老虎前翅有两道暗色双线夹一白线的波状线,翅上有两个暗褐色的肾状纹与环状纹,肾状纹外侧有1条尖三角形的黑色纵线;黄地老虎前翅仅有肾状纹和环状纹。卵均为半圆球形,初产时黄色,以后变暗。小地老虎幼虫身体表面布满黑色圆形小颗粒;而黄地老虎幼虫体表则没有显著颗粒。蛹的区别在于腹部第五至第七节背面的点刻,小地老虎背面的点刻比侧面的大,第四节上也有点刻;而黄地老虎背面与侧面点刻相同,第四节上很少有点刻。

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为害严重,各龄幼虫的生活和为害习性不同。一、二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心叶或嫩叶;三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动为害,咬断幼苗基部嫩茎,造成缺苗;四龄后幼虫抗药性大大增强,因此,药剂防治应把幼虫消灭在三龄以前。

地老虎成虫日伏夜出,具有较强的趋光和趋化性,特别对短波光的黑光灯趋性最强,对发酵而有酸甜气味的物质和枯萎的杨树枝有很强的趋性。这就是黑光灯和糖醋液能诱杀害虫的原因。

地老虎由北向南1年可发生2-7个世代。小地老虎以幼虫和蛹在土中越冬;黄地老虎以幼虫在麦地、菜地及杂草地的土中越冬。两种地老虎虽然1年发生多代,但均以第一代数量最多,为害也最重。其它世代发生数量很少,没有显著为害。所以测报和防治都应以第一代为重点。

2、影响地老虎发生的因素:秋季多雨是两种地老虎大发生的预兆。因秋季多雨,土壤湿润,杂草滋生,地老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又有充足的食物,适于越冬前的末代繁殖,所以越冬基数大,成为第二年大发生的基础。早春2-3月多雨,4月少雨,此时幼虫刚孵化或处于一二龄时,对地老虎发生有利,第一代幼虫可能为害严重。相反,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中雨以上的雨日多、雨量大,造成一二龄幼虫大量死亡,第一代幼虫为害的可能就轻。

3、防治方法:地老虎的防治,必须采取诱蛾、除草、药剂、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为害。

(1)诱杀成虫:诱杀成虫是防治地老虎的上策,可大大减少第一代幼虫的数量。方法是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

(2)铲除杂草:杂草是成虫产卵的主要场所,也是幼虫转移到玉米幼苗上的重要途径。在玉米出苗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及时移出田外作饲料或沤肥,勿乱放乱扔。铲除杂草将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仍是目前消灭地老虎的重要措施。播种时可用药剂拌种,出苗后经定点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虫0.5个时为用药适期。

拌种:可用呋喃丹种衣剂拌种,按玉米种子重量1%拌种。也可用50%辛硫磷乳剂0.5千克加水30-50升拌种子350-500千克。

施毒土: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666.7平方米用量1.5千克,或50%甲胺磷乳剂每666.7平方米0.5千克,加细土40千克混匀措施施。

毒饵锈杀:对4龄以上幼虫用毒饵诱杀效果较好。将0.5千克90%敌百虫用热水化开,加清水5升左右,喷在炒香的油渣上(也可用棉籽皮代替)搅拌均匀即成。每666.7平方米用毒饵4-5千克,于傍晚撒施。

(4)桐树叶诱杀:傍晚每666.7平方米地放60-80张桐树叶,老叶比嫩叶好,翌晨可在叶下诱到地老虎1-6龄幼虫。也可用桐树叶蘸敌百虫150倍液直接诱杀地老虎。或将桐树枝插入300-400倍久效磷药液中,在阳光上放8-10小时,使叶肉细胞吸入较高浓度的农药,于傍晚采下叶片投入田间。

(二)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

1、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此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子粒,造成严重减产。

玉米螟的一生也分为4个阶段,即成虫(蛾子)、卵、幼虫、蛹。玉米螟成虫比地老虎小些。雌性成虫头胸背面淡黄褐色,腹面及足白色,前翅淡黄褐色,有3条暗色波状纹;腹部及后翅黄白色,后翅中部和近端部有弧形暗色线。雄虫头胸背面乳白色,前翅红褐色或暗黄褐色;后翅淡褐色,有2条带纹。卵粒表面有大小不同的多角形网状纹,初产时乳白色,后转淡黄色或淡绿色,孵化前黑褐色,聚产成不规则形的卵块,每块有卵15-60个,作鱼鳞状覆盖排列。幼虫云白色,背面带粉红色,青灰色或灰褐色,头褐色,有黑点。蛹褐色,胞部背面略有脊起,化蛹在寄主茎内,有薄茧。

2、生活习性:玉米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1年可发生1-6代。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由于各种越冬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差别较大,影响了越冬幼虫的化蛹羽化,致使发生期极不整齐。同时也由于玉米螟在不同的寄主上为害,而这些寄主的营养价值也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不整齐,因而出现现世代重叠现象。

成虫通常在夜间羽化,羽化后第二天即能交尾产卵,成虫白昼潜伏,夜出活动。玉米螟产卵对西株高度和部位有选择必天50厘米以上的植株上产卵最多,产卵部位大都在玉米叶片前面造成中脉处。

幼虫孵化后,最初仍聚集在原处,咬食卵壳。1小时后爬行分散,一部分吐丝下垂,随风飘至邻株为害。从一卵块孵出的幼虫,就以这种方式分散到许多植株上,造成受害植株较集中的现象。

3、虫害发生的因素:

(1)虫口基数:上一代虫口基数的多少,是影响玉米螟为害轻重的重要因素。虫口基数大,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严重的为害。

(2)温湿度:玉米螟适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发育。各个虫态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6-30℃,相对湿度60%以上。玉米螟主要发生在6-9月,温度适宜。因此,玉米螟发生数量的变动,决定于湿度和雨水。

(3)玉米品种:玉米品种不同,被害差异很大。玉米组织中存在一种抗螟物质丁布,成虫将卵产于丁布含量高的玉米品种上,其孵化的幼虫死亡率很高。另外,由于玉米组织形态不同,可避免成虫产卵而减轻螟害,如叶面茎秆上的毛长而密,则螟害很轻。因此,玉米品种不同,玉米螟的种群数量和玉米受害程度均不相同。

(4)天敌: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但对玉米螟抑制作用较大的是赤眼蜂。赤眼蜂寄生于玉米螟卵中,使卵不能正常孵化,或孵化的幼虫不能正常生长,对压低螟虫为害,能起一定的作用。

4、防治方法:

(1)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华蛹。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饲料加工粉碎完毕。并应清除苍耳等杂草越冬寄主,这是消灭玉米螟的基础措施。

(2)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夏秋玉米的叶丝期,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用50%1605乳剂或50%甲胺磷乳剂0.5千克拌40千克细沙(或煤渣);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666.7平方米2千克对5倍细沙,制成毒沙,撒在玉米心叶。药液灌注法可用80%敌敌畏乳没,稀释成2500-3000倍液,每株玉米灌10-15毫升,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同时对玉米蓟马的兼治效果可高达96.8%。

(3)穗期防治:用50%的敌敌畏乳剂0.5千克,加水500-600升,在雌穗苞顶开一小口,注入少量药液,1升药液一般可灌雌穗360个。

(4)生物防治:赤眼蜂在消灭玉米螟方面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在玉米螟产卵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别放蜂,每666.7平方米放蜂1万-3万个,设2-4个放蜂点。用玉米叶把卵卡卷起来,卵卡高度距地面1米为宜。

另外可用微生物农药杀螟杆菌、7216、白僵菌等。施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灌心叶,用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菌粉1千克加水1000-2000升,灌注心叶。另一种方式是配制成菌土或颗粒剂,菌土一般用1千克杀螟杆菌加细土或护灰100-3000克。颗粒剂一般配成20倍左右(白僵菌粉1千克与20千克炉渣颗粒混拌即成),每株施2克左右。

(5)选用抗虫品种:如四单8号、黄莫、丹玉13等。

(三)粘虫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害虫,俗称螳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

1、症状识别:粘虫的幼虫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为害。一二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粘虫与地老虎同属夜蛾科的害虫,一生也分为4个阶段,成虫、卵、幼虫和蛹。成虫前翅淡黄褐色,略带灰色,有的满布黑褐色小点,中央近前缘有2个淡黄色圆斑,外面一个圆斑,下方连有一小白点和2个小黑点,从顶角到后缘1/3处有暗色斜线一条,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端部灰褐色,基部色淡。卵馒头形,纵脊不规则,只到中部为止。幼虫头红褐色,有暗色的纹状纹和黑色的八字形;体形变化很大,常有黑褐、红褐及白色的纵线。蛹的腹部第一至第四节背面散生很浅的小点刻,第五至第七节背面近前缘有一列马蹄形的黑色雕纹,腹面前缘有几排较宓的小刻点。

2、生活习性:粘虫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育。世代数和发生期因地区、气候而异我国从南到北,1年发生2-8代。成虫昼伏,夜出取食、交配、交卵。成虫取食各种植物的花蜜,也吸食蚜虫、介壳虫的蜜露、腐果汁液。对糖、酒、醋有趋向性。喜产卵于干枯苗叶的尖部,并具有迁飞的特性。幼虫有假死性,对农药的抵抗力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加。

气候条件对粘虫的发生数量影响很大。特别是温湿度及风的影响,粘早对温湿度要求较严格,成虫产卵适温为15-30℃,高于30℃或低于15℃,成虫产卵数量减少或不能产卵。风也是影响粘虫数量的重要因素,迁飞的粘虫蛾遇风雨,迫其降落,则当地粘虫发生为害就重。但是天敌对粘虫发生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粘的主要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线虫、蚂蚁、步行甲、红蜘蛛、花蜘蛛及一些菌类。

3、防治方法:防治粘虫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要抓住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药杀幼虫在3龄之前等3个关键环节。有条件者,应做好地区甚至区域性的预测预报工作。

(1)诱捕成虫(蛾):利用成虫产卵前需补充营养,容易诱杀在尚未产卵时的特点,以诱捕方法把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用谷草把和糖醋液诱杀。糖醋液配化;糖3分、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即可。夜晚诱杀。

(2)诱卵、采卵:利用成虫产卵习性,把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从产卵初期到盛期以后为止,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洒糖醋酒液诱蛾产卵,效果很好,就有为时采摘卵块加以消灭。

(3)药剂防治: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虫20-30,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个,即应用药剂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每666.7平方米喷2-2.5千克,或2.5%敌百虫1000-2000倍液、50%的1605、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效果都很好。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速灭相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

(四)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

1、症状识别: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发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片叶时即开始为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致使被害叶片先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退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子粒秕瘦,造成减产。

红蜘蛛的一生分成螨、卵、幼虫、若虫4个阶段。

成螨体形椭圆,体红色或锈红色,有足4对。卵圆球形,表面光滑,初产的卵无产透明,以后逐渐变为橙红色,孵化前出现红色眼点。幼虫初孵时圆形,体色透明或淡黄,取食后体色变绿,有足3对。幼虫蜕皮后变为若虫,体形椭圆,体色由橙红变红,背面两侧斑点明显。

2、生活习性:玉米红蜘蛛成虫在根际土缝内潜伏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后红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杂草上取食、繁殖,待春玉米出苗后,再通过风吹、爬行等途径,转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为害。

红蜘蛛在田间成点片状为害,从虫源所在地扩散到玉米全田,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红蜘蛛生长与气温的关系不大,但与降水量关系密切。一般在大雨后数量下降,干旱少雨,则数量上升。

3、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

(2)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混合液(1:1)1000-1500倍,效果很好。

(3)利用天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

相关文章

  • 防治花卉病的良药——小苏打
    防治花卉病的良药——小苏打

    小苏打能防治唐菖蒲、菊花、长寿花、月季、兰花、杜鹃、石榴等的瘟苗症、白粉病、炭疽病等,其效果高达95%以上。 使用方法如下:在10千克水里,加入3克小苏打,经搅动,待全部溶解于水中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施。喷洒时务必将叶的正反面,茎干以及土,表都喷施,这样防治效果更佳。小苏打喷施后,还对植物的开花,结果...

    2855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管理
  • 紫荆常见病虫害
    紫荆常见病虫害

    紫荆又名满条红,其树姿优美,叶形秀丽,花朵别致。为常见的早春花木。栽培管理中常见的几种主要病虫害有: 1,紫荆角斑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至深红褐色,后期着生黑褐色小霉点。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常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发病规律: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尾孢菌、粗尾孢菌两...

    2938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技术
  • 旱灾后水稻病虫害防控措施
    旱灾后水稻病虫害防控措施

    1 防控方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组织领导,以病虫害监测预警为基础,建立健全预警控制体系,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普及防治技术,持续开展病虫害电视预报提高防治信息的时效性,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措施,组建应急防治队伍开展统防统治,抓住重点区域、关键时期,实施分区治...

    2130 农业种植禁忌 种植方法
  • 巧配农药防治花卉病虫害
    巧配农药防治花卉病虫害

    下面介绍一些农药,既防虫治病,又不污染环境,且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大家不妨一试。一、虫害防治家庭养花中,常见的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粉虱、蓟马、叶蝉、网蝽、蚂蚁、红蜘蛛等。(1)银杏将果实放入臼内捣烂加入等量的水,过滤得原液。使用时取原液按容量比1:2加水稀释喷雾,可防治蚜虫。(2)侧柏将柏果冼净捣烂...

    218 农药 病虫害图片
  • 三月节气及相应的病虫防治
    三月节气及相应的病虫防治

    3月有“惊蛰”、“春分”两节气,本月气温继续回升,但阴雨天较多,天气冷暖无常,应注意防寒。下旬开始,气温则逐渐稳定在10℃,作物生长的有效积温开始积累。1、大田作物。①油菜:注重清沟通渠,防止渍害。对长势好,底肥足,追肥多的可适当少施抽苔肥,以免造成肥害,反之,应适当增施。油菜菌核病可用40%菌核净...

    534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
  • 土豆如何预防块茎感病?用什么药
    土豆如何预防块茎感病?用什么药

    土豆是一种口感还不错的家常菜,大多农民都会种着吃,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有些农民还会特意种植赚钱。在种植土豆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得块茎感病吧,严重危害到土豆品质,下面小编给大家来说说如何预防块茎感病。一、土豆预防块茎感病方法1、实施检疫制度,精选良种马铃薯的大部分病害是由于种薯带菌而形成的,如:疮痴病、粉...

    262 种植技术
  • 冬春草花育苗常见生理病害
    冬春草花育苗常见生理病害

    一、徒长茎细弱,叶片薄,叶色淡绿,组织柔嫩,根系不发达,定植后缓苗慢,成活率低,花芽分化晚且不正常,花芽数量少,畸形花和弱小花多,易脱落,观赏价值低。防止措施:一是增加光照和控制苗床温度。当幼苗生长拥挤时,及时间苗、分苗,防止过分遮阴。即使在阴天,也要适当揭开覆盖物,使幼苗见光充分。要按照幼苗各个阶...

    1265 农药使用方法 农药
  • 杀虫剂和除草剂能混用吗
    杀虫剂和除草剂能混用吗

    杀虫剂与除草剂可以混用,有机磷类杀虫剂与菊酯类杀虫剂混用效果才好。建议您最好详细新闻阅读使用说明书。农药混用的原则1.混用品种之间不发生不良化学反应(如水解、碱解、酸解或氧化还原反应等),保证正常药效或增效,也不影响药剂的物理性状(如乳化性、悬浮率降低等)。例如,多数有机磷杀虫剂不能与波尔多液、石硫...

    2342 农药名字 农药使用方法
  • 扶桑灰霉病防治
    扶桑灰霉病防治

    扶桑灰霉病在温室盆栽的扶桑中是常见病害,科春季为害较重。症状:花、叶无法可感染。花被害时,出现水渍状的病斑,扩大后软腐,很快整个花瓣粘成一团。当病花掉在叶上时,叶子也会受到侵染,发生腐烂。病斑圆形,不规则形,淡褐色,大型。病原: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cinerea Pers)形态第149页...

    204 蔬菜种植指南 种植方法
  • 雨季红提葡萄病害防治要则
    雨季红提葡萄病害防治要则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是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多种疾病的高发期,特别利于霜霉病的发生,致使葡萄落叶、枯枝、烂果甚至死亡。因此,夏季多雨季节要加强葡萄园的管理,及时防治病害。及时治疗 阴雨连绵或高温多湿,葡萄最易感病,应每天到葡萄园中全面观察1次,见病初发,立即对症喷药。如霜霉病,如果见园中个别处...

    2303 农作物种植管理 农业种植禁忌
  • 蔬菜追肥有利有弊慎把握
    蔬菜追肥有利有弊慎把握

    蔬菜播种和定植后,为了满足其生长发育,往往需要大量追肥,追肥量一般占作物全生育期总施肥量的1/3甚至更多。现将几种常用追肥方法的利弊介绍如下,以供菜农参考。一、冲施。在给蔬菜浇水时,把一定量的化肥撒在水沟内,溶解后随水渗入作物根系周围的土壤内。这种方法浪费较大,因肥料在渠道内容易渗漏流失,并且在田间...

    2713 农药使用说明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菠菜的株腐病(立枯病)
    菠菜的株腐病(立枯病)

    病原菌学名RhizoctoniasolaniKuhn寄主作物除为害菠菜外,还可为害瓜类、豆类、甘蓝、白菜、油菜等很多种蔬菜。病害诊断幼苗发病。初时子叶萎蔫,后幼苗从根际处倒伏或枯死。大苗染病,下部叶片黄化,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主根呈黑褐色腐烂,致植株逐渐干缩枯死、倒伏在土面上。致病菌为立枯丝...

    1485 农药名字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蔬菜喷错农药补救方法
    蔬菜喷错农药补救方法

    喷淋清水。错喷药剂或发生药害后,迅速喷淋清水,洗净受害植株表面药液。碱性药剂造成的药害,喷水时可加入适量食醋;酸性药剂造成的药害,喷水时可加入0.1%的生石灰,能够中和药剂,使之尽快失效。同时要注意棚室通风,散温降温,以利于有害气体排出。摘除受害枝叶。叶片遭受药害后,退绿变色的枝叶要及时摘除,以遏制...

    998 农药使用指南 种植病虫害原因
  • 葡萄病害的防治技术
    葡萄病害的防治技术

    葡萄病害防治的方法很多,包括植物检疫、栽培管理技术预防、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五种,充分运用上述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则可获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对于现阶段广大葡萄种植者来说,在葡萄病害防治中应重点开展下列工作:一、栽培管理技术预防。在葡萄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可增强植株抗...

    2866 果树种植科普 蔬菜种植指南
  • 唐菖蒲的灰霉病
    唐菖蒲的灰霉病

    唐菖蒲灰霉病又称唐菖蒲褐腐病,是世界许多国家唐菖蒲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发生在唐菖蒲的叶片、茎秆、花瓣上,可引起球茎腐烂。症状: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上产生黄色至黄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红褐色。感病花瓣上产生水渍状褐色斑点。球茎受害则外表为不规则形黑斑,中心腐烂变软。田间空气...

    2303 种植知识 种植技术大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