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又叫黄疸,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是发生广、危害大的一类病害。去年冬季气温偏高,今年春季温度又回升快,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为了控制其危害,各地要加强该病的防治工作。
危害症状
小麦感染锈病后,初期在麦叶或麦秆表面出现褪绿斑点,后长出黄色或红褐色的粉疱,叫做夏孢子堆。后期又长出黑色的疱斑(条锈、叶锈)或粉疱(秆锈),叫作冬孢子堆。3种锈病的通常症状是“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小麦发生锈病后因大量孢子堆突破寄主表皮,一是病菌夺取植株营养,使植株严重失水;二是光合作用受阻,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麦粒灌浆,造成空瘪粒增加,出粉率降低,重病田麦叶过早枯死,麦株停止生长发育。
一、叶锈: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桔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
二、秆锈: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
三、条锈: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穗部。在叶片上呈虚线状排列。
3种锈病的病原菌都属于担子菌类,亲缘关系很近,随气流传播。孢子成熟遇到轻微气流,就会向外飞散传播,可刮上1500-4300米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甚至更远以外,造成小麦受害。
发病条件
小麦是否发生锈病危害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1、小麦品种自身的抗病性强弱。2、锈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要求叶面有水滴或空气中湿度饱和,因此,结露、降雾、下雨有利于锈病发生,以结露为有利。适于发病的温度是:条锈为9-
16℃、秆锈18-25℃、叶锈15-
22℃。因此在春季,条锈发生最早,叶锈次之,秆锈最晚。3、空气中孢子初期数量多,易大发生。4、小麦生育期的早晚,冬小麦播种越早,秋苗发病越早越重。
防治措施
一、加强田间管理:科学管理、合理施肥、避免氮肥过多,特别避免过晚施用,以防止贪青晚熟。要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植株健壮生长,要注意灌水,防止麦叶提早枯死。
二、消灭自生麦苗:小麦自生苗是3种锈病的主要越夏寄主。结合田间管理铲除自生麦苗,可以减少大量越夏菌源,压低秋苗发病率,可减轻锈病危害。
三、适时施药防治: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进行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40毫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5—30克、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0.5公斤、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兑水50-70公斤喷雾,或兑水10-15公斤进行低容量喷雾。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进行喷雾。
由于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主要着生在小麦叶片的背面,故喷药时应以叶片为主,为提高药液在叶面的粘着力,可在配药液时加少量洗衣粉,与药液充分搅匀后喷雾。掌握施药时间,选择晴天无风或微风的午后进行喷药,是确保化学防治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另外把农药和化肥混合喷施,效果更好,如在菌虫灵和粉锈宁中加入少量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后进行喷施,防治锈病和促进增产的效果更为显著。
江安县农业局张海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