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热带果树毒蛾类害虫及其防治技术

时间 : 2023-07-23 投稿人 : 雅致 点击 :

毒蛾类害虫均属鳞翅目,夜蛾总科,毒蛾科昆虫,是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一类常见害虫,分布广,种类多,危害大,一些种类往往是森林、果树的重要害虫。毒蛾主要取食寄主植物的叶、花和嫩果等,大发生时将寄主植物的叶片取食后,仅剩主脉,严重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和开花结果。为害热带果树的毒蛾类害虫很多,多数种类都对热带果树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目前,国内未见有关热带果树毒蛾类害虫的种类总结报道,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田间观察,总结出热带果树常见的毒蛾类害虫有10属,45种,其中,最常见的毒蛾有10种左右。

热带果树毒蛾类害虫及其防治技术 | 植物病虫害

1 热带果树常见的毒蛾类害虫

1.1 棉古毒蛾 棉古毒蛾Orgyia postica(Walker)又名灰带毒蛾、荞麦毒蛾,属古毒蛾属。据报道,危害的热带果树有:柑桔、杧果、木菠萝、荔枝、龙眼、番石榴、腰果、毛叶枣、椰子等。据笔者田间调查,棉古毒蛾还危害莲雾、杨桃等。

成虫:雌雄成虫异型。雌蛾体长15~17mm,翅退化,体黄白色,头、胸部短,腹部占体之大半,略可看到腹中卵粒。雄蛾体长9~12mm,翅展22~25mm。触角干浅棕色,栉齿黑褐色;体和足褐棕色,前翅棕褐色;基线黑色,外斜;内线黑色,波浪形,外弯,横脉纹棕色带黑边和白边;外线黑色,波浪形,前半外弯,后半内凹,在中室后缘与内线靠近,两线间灰色;亚外缘线黑色,双线,波浪形;亚端区灰色,有纵向黑纹;外缘线由一列间断的黑褐色线组成;缘毛黑棕色有黑褐色斑;后翅黑褐色;缘毛棕色。

卵:球形,直径约0.7mm,白色,顶端稍扁平,有淡褐色轮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4~37mm,浅黄色,有稀疏棕色毛,背线及亚背线棕褐色,前胸背面两侧和第八腹节背面中央各有一棕褐色长毛束,第1~4腹节背面各个有一黄色毛刷,1、2腹节两侧各有一灰白色长毛束,头部桔红色。翻缩腺红褐色。

蛹:长16~19mm,黄褐色至棕褐色。茧灰黄色,椭圆形,粗糙,表面附着黑褐色毒毛。

1.2 大茸毒蛾 大茸毒蛾Dasychira thwaitesi Moore属茸毒蛾屑。据报道,危害的热带果树有:杧果、龙眼、腰果等。据笔者调查,大茸毒蛾还危害莲雾、番石榴、杨桃和番荔枝等。

成虫:雌虫体长21~26mm,翅展70~75mm。触角双栉状,栉齿棕黄色;下唇须灰白色,外侧黑色;足灰白色,胫节、跗节有黑褐色斑;腹部黄白色带棕色,基部白色;前翅灰白色稀布黑褐色鳞;翅脉黄色;亚基线黑色,不甚清楚;内线黑色,内斜至A1脉折角外弯;横脉纹新月形,灰白色,黑边;外线黑色,亚端线和端线有一列黑点组成,前者不明显;缘毛白色。后翅白色,翅脉黄色,横脉灰黑色。

卵:圆球形,直径约1.2mm,正面浅褐色,背面浅灰色,卵顶部中央凹入。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5~48mm。头部和足黄白色,体灰白或灰绿色。体被黄色长毛簇,1~4腹节背面各有一毛刷,第1、2腹节背面节间有一黑斑.雌幼虫有绿灰色毛,足白红色。

蛹:雌蛹体长约19mm,雄蛹体长约14mm。初蛹为淡黄色,后渐变成红褐色,头、前胸背面和中胸小盾片上有浓密的深黄褐色的刚毛。翅芽末端不伸至第4腹节后缘。

1.3 茶黄毒蛾 茶黄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 spersa Strand又名茶毒蛾、茶毛虫、毒毛虫等,属黄毒蛾属.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据报道,也危害柑桔、杧果等。据笔者调查,茶黄毒蛾还危害杨桃等。

成虫:体长6~13mm,雄蛾翅展20~26mm,雌蛾30~35mm。雄蛾前、后翅棕褐色,稀布黑色鳞片;前翅前缘橙黄色;顶角和臀角各有一橙黄色斑;顶角黄斑内有两个黑色圆点;内线橙黄色,微波浪形,外弯;外线橙黄色,从前缘外伸至立方米脉后折角内斜至后缘;缘毛橙黄色。雌雄除越冬代外,外部形态相同。

卵:扁圆形,直径0.8mm左右,淡黄色,卵块椭圆形,上覆雌蛾腹末黄色体毛。

幼虫:体长20mm左右;头部黄棕色,有褐色小点,有光泽;体黄棕色;亚背线除胸部各节外,为棕褐色宽带,在1~8腹节的亚背线上有褐黑色绒样瘤,其上生有黄白色长毛;气门上线棕褐色,其上生有黑褐色小绒样瘤,瘤上有黄白色长毛。

蛹:长10mm左右,黄褐色,有光泽,被黄褐色细毛;臀棘末端有20余根小钩,茧薄,土黄色。

1.4 双线盗毒蛾 双线盗毒蛾Porthesia scintil laans。(Walker)又名棕衣黄毒蛾,属盗毒蛾属。据报道,危害的热带果树有,荔枝、龙眼、杨桃、柑桔、莲雾、杧果、腰果、人心果等。

成虫:雌蛾体长12mm,翅展26~38mm;雄蛾体长9.3mm,翅展20~26mm。前翅赤褐色徽带浅紫色闪光,内线和外线黄色,前缘、外缘和缘毛柠檬黄色,外缘和缘毛黄色部分被赤褐色部分分隔成3段,后翅黄色。头部和颈板橙黄色,胸部浅黄棕色。腹部褐黄色,肛毛簇橙黄色。

卵:略扁圆球形,由卵粒聚成块状,上覆盖黄褐色或棕色绒毛。

幼虫:体长20~25mm,暗棕色有红色侧瘤,后胸背线黄色,腹部第1、2节和8节有棕色短毛刷,2~7节背线黄色,较宽,末节有黄斑。

蛹:长约14mm,土黄色,背面体节各节有褐色斜斑,腹面各节有褐色细纵纹;体表有许多刚毛,尾端有10余根带钩的臀刺。

1.5 杧果毒蛾 杜果毒蛾Lymantria marginata Walker又名黑边花毒蛾,属毒蛾属。主要危害杧果。

成虫:雄虫体长16~18mm,翅展40~43mm;雌虫体长20~22mm,翅展57~61mm;雄蛾触角黑色,下唇须黑色,头部黄色,胸部灰黑色带白色和橙黄色斑;腹部橙黄色,背部和侧面有黑斑;前翅棕色,后翅棕黑色。

卵:圆形,直径约1mm,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8~45mm,头部灰褐色,无光泽,具“八”字形褐色条纹,体灰褐色,前胸两侧有黑色毛束一对,背线淡褐色,亚背线褐色,各节上有黑点1个,气门线部位各体节均有毛瘤,毛呈淡黄褐色,腹部第6、7节背面中央各有一个白色翻缩腺;胸、腹足均为黄色。

蛹:雌蛹长21~25mm,雄蛹长14~19mm,红褐色,纺锤形。

1.6 盗毒蛾 盗毒蛾Porthesia similes(Fueszly)又名金毛虫、黄尾白毒蛾、黄尾毒蛾、桑叶毒蛾等,属盗毒蛾属。据报道,危害的热带果树有:杧果、柑桔、毛叶枣等。

成虫:体长12~18mm,体翅均白色,前翅后缘近臀角处有1~2个褐色斑纹。雌蛾腹部末端具金黄色毛丛。

卵:扁圆形,中央稍凹,灰黄色,卵块长带状,被黄色毛丛。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35mm。胴部黄色,背线红褐色,体背各节具黑色毛瘤2对,其中腹部第1、2节中间两个愈合成横带块状毛瘤。腹部第6、7节背面中央各具橙红色盘状翻缩腺。

蛹:体长12~16mm,圆筒形,黄褐色,臀棘较长,约30根,排列紧密,多数弯曲。茧长13~18mm,长椭圆形,淡褐色,被附幼虫脱落的体毛。

1.7 木毒蛾 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又名相思叶毒蛾,属毒蛾属。据报道,危害的热带果树有:杧果、荔枝、龙眼、木菠萝和番石榴等。

成虫:雄虫翅展47mm左右,头部和胸部棕白色;触角干基部和颈板基部红色;腹部棕白色带红色斑纹;足棕灰色,有黑色和红色斑,腿节红色;前翅棕灰白色;基线为两个棕黑色点;内线棕黑色,不显著;外线棕黑色,波浪形;缘毛棕白色与棕黑色相间,后翅淡棕白色,前缘褐色,后缘黄色;横脉纹只前半明显。雌虫翅展53mm左右,胸部和翅灰白色微带棕色,腹部第1~4节红色,其余各节灰色;前翅棕白色,中央有一条黑棕色宽带。

卵:扁圆形,灰白色至微黄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0mm左右,头黄白色有棕色斑,前面有一黑色八字形斑;体黄棕色有黑色斑纹,前两节背瘤黑棕色,其余各节瘤赤棕色;足黄棕色。

蛹:长20~25mm红褐色,头顶有黑色刚毛,腹部背面每节各有4根淡黄色粗毛。

1.8 古毒蛾 古毒蛾Orgyia antiqua(Linnaeus)又名缨尾毛虫、落叶松毒蛾,属古毒蛾属.据报道,危害的热带果树有:柑桔、油梨等。成虫:雄虫翅展25~30mm,雌虫体长10~20mm。触角干浅棕灰色,栉节黑褐色;头、胸和腹部灰棕色带微黄色;前翅黄褐色,中室后缘基部有一褐色圆斑,不甚清晰;内线褐色,微锯齿形外弓;横脉纹新月形,深橙黄色,边缘褐色;外线褐色,宽,微锯齿形,从前缘至M1脉至平方米脉直,Mz脉至Cu1脉内斜,后内弯至后缘,外线与亚端线间褐色,前缘色浅;在Cu2与A1脉间有一半圆形白斑;后翅和缘毛黄褐色,基部和后缘色暗。雌蛾纺锤形;触角短,干黄色,体被灰黄色绒毛;足被黄色毛,爪腹面有短齿;翅短缩,前翅尖叶形,灰黄色。

卵:直径0.9mm左右;黄白色或淡褐色;坛子形,上面中央有一棕黑色圆形凹陷,其周围有隆起的多角形刻纹。

幼虫:体长25~36mm,头黑褐色;触角黄褐色;体黑灰色,腹面浅黄色;足黄白色;瘤红色和淡黄色,瘤上生黄色和黑色毛;翻缩腺红色。

1.9 舞毒蛾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innae us)又名松针黄毒蛾、秋千毛虫、杨树毛虫、柿毛虫等,屑毒蛾属。是一种世界性害虫,能取食500多种植物,热带果树中主要危害木菠萝等。

成虫:雌雄异型,雌虫体长20~25mm,翅展45~75mm,黄白色,前翅具4条锯齿状黑色横线,中室有一黑点,中室端部横脉中有“<”形黑褐色纹,前后翅缘毛均黑白相间;腹部粗大,密被淡黄色毛,末端着生黄褐色毛丛。雄虫体长18mm左右,翅展30~47mm,腹末尖,体棕黑色,前翅翅面上具雌蛾同样斑纹。

卵:黄色,球形,有光泽,两端略扁,直径0.8~1.3mm。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0~70mm;头黄褐色,具“八”字形黑纹;体色多变,有黑、灰、黄等多种色型,具暗色纵纹;每体节各有6个毛瘤横列,背面两列毛瘤第1~5节蓝灰色,第6~11节紫红色,上生棕黑色短毛。各节两侧的毛瘤上生黄白与黑色长毛一束,以前胸两侧的毛瘤长大,上生黑色长毛束。

蛹:暗褐色或黑色,胸背及腹部有不明显的毛瘤,着生稀而短的红褐色毛丛。无茧,仅有几根丝缚其蛹体与基物相连。

1.10 莲雾毒蛾 莲雾毒蛾Gifuna sp.属肾毒蛾属。主要危害莲雾、杧果、木菠萝等热带果树。

成虫:雄虫翅展35~40mm,雌虫翅展45~50mm;触角干褐黄色,下唇须、头、胸和足深黄色,腹部褐黄色;后胸和第2、3腹节背面各有一黑色短毛束;前翅褐色,布白色鳞片;后翅淡黄褐色。

卵:圆形,直径约0.5mm,淡绿色,卵粒上面中间有凹陷。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0mm左右,头部黑褐色,有光泽,上生褐色次生刚毛;体黑褐色;前胸背板黑色,有黑色毛;胸部体侧生黑色毛,腹部体侧生白褐色毛,第1~4腹节背面各有暗黄褐色的短毛刷,第8腹节背面有黑褐色毛束向后伸。

蛹:雄蛹长14~18mm,雌蛹长22~25mm,褐色,圆锥形。

2 热带果树不常见毒蛾类害虫

无忧花茸毒蛾、可茸毒蛾、沁茸毒蛾、茶茸毒蛾、荔枝茸毒蛾、角魔古毒蛾、涡古毒蛾、肾毒蛾、茶白毒蛾、鹅点足毒蛾、模毒蛾、汇毒蛾、榕透翅毒蛾、龙眼明毒蛾、黄毒蛾、戟盗毒蛾等。

3 热带果树毒蛾类害虫的防治技术

毒蛾类害虫一般不会对热带果树造成很大危害,不需要专门的治。但有些种类会间隙性暴发,对热带果树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对毒蛾类害虫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做好田间虫情的预测预报和虫情动态观察,以农业、园艺防治为基础,依据毒蛾类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加强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如虫害大发生,必要时使用化学防治措施,以有效地控制毒蛾类害虫对热带果树的危害。防治毒蛾类害虫常用的一些方法有:

3.1 捕杀 毒蛾产卵呈块状,而且比较集中;多数种类1~2龄幼虫有群集取食习性,很容易发现,结合果园的栽培管理,清洁果园,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加强整形修剪等,可清除在枝叶上的卵块、初孵幼虫和蛹;对于一些在树干下部产卵毒蛾(如舞毒蛾),刮除老桩翘皮,清除树干下部卵块或初孵群集的幼虫,在工表层或土石缝中的卵块则通过中耕培土消灭;有些毒蛾的老熟幼虫钻入枯枝落叶层下或土表层下化蛹,可在大量化蛹后进行中耕杀蛹或在根际培土,阻止成虫羽化等。但进行捕杀时,要注意防护,需穿防护服,以防毒蛾侵害人的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等。

3.2 诱杀 毒蛾成虫多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在成虫盛期,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集中消灭。此外,还可利用性诱剂诱杀雄成虫等。

3.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毒蛾类害虫均有多种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舞毒蛾的天敌有91种,其中寄生性天敌55种,捕食性天敌36种。这些天敌对毒蛾类害虫的种群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要加强保护利用,在田间施用化学农药时,尽量选择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和施药方法。

利用病原微生物。控制毒蛾类害虫的病原微生物有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当毒蛾类害虫在田间普遍发生危害时,可用白僵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或质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很多种类都以商品化生产)等喷施防治。同时,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病原微生物资源。据报道,棉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田间对棉古毒蛾的感病率可高达65%以上,可用田间感染病毒的虫尸研磨捣碎制成毒液喷洒到田间,能有效地控制毒蛾危害;林庆源筛选出的白僵菌株Bm1-1等对木毒蛾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已进入工厂化生产,林庆源还用白僵菌粉、Bt、LXNPV和Dieis制成混剂对木毒蛾的防效达92.1%以上;陈顺立等筛选的PsNPV复合微生物杀虫剂配方对双线盗毒蛾的田间防效也达到92.32%以上,这些都是应用病原微生物防治毒蛾的有效尝试和研究。

3.4 化学防治 在毒蛾类害虫大发生时,其他的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时,可选用一些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或拟除虫菊酯类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可选用的农药有90%晶体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70%澳马乳油、10%天王星乳油、2.5%澳氰菊酗乳油、2.5%功夫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等,按使用说明施用。三龄前的毒蛾类幼虫多群集为害,不甚活动,且抗药力弱,这是化学防治毒蛾类害虫的关键时期。此外,依据一些毒蛾类害虫的幼虫在取食,化蛹等活动过程中,常沿树干迁移的习性,可用菊酯类药荆制成的毒笔、毒纸、毒绳等在树干上划毒环、缚毒纸、束毒绳来毒杀幼虫。

相关文章

  • 什么样的天气不宜施用农药
    什么样的天气不宜施用农药

    农药的防治效果常常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在刮大风、下雨、高温、高湿等气候条件下,使用农药将会影响药剂的药效正常发挥。因此,在上述天气条件下不宜施用农药。其原因如下:(1)刮大风不宜用药。因为大风天气容易使喷撒的药粉或喷雾的雾滴随风飘扬,不能很快降落和均匀附着在所要防治的农作物体表上;同时,药剂飘移到邻近...

    2916 农药使用技术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综合防治果桑菌核病
    综合防治果桑菌核病

    果桑菌核病是果桑最主要的病害,主要危害桑椹,以菌核越冬,菌核随桑椹落地,次年春季桑树开花时土中菌核抽生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孢子随风传播侵染桑花,危害果实桑椹。如防治不当,将严重影响桑椹的品质和产量,甚至颗粒无收。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严格防治。一、品种搭配种植目前我国南方主要种植无核大十,品种单一,一旦得...

    2596 种植技术 果树种植教程
  • 有效霉素
    有效霉素

    叶枯唑:制剂20%、25%可湿性粉剂。作用机理与特点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对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有一定的防效。应用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使用方法用25%可湿性粉剂1500~2250g/hm2,于发病初期及齐穗期喷...

    1075 农药使用指南 病虫害原因
  • 农药混合使用注意事项
    农药混合使用注意事项

    农药混合使用有严格要求,必须依据药剂本身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和生活史等,来判断是否能混合或需要混合。各种农药能否相互混合使用,大体上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要明确农药混合使用的目的,不能为混用而混用。(2)农药混合后不应发生不良的化学和物理变化。(3)混合后的混合药液(药粉)...

    2712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西瓜蔓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西瓜蔓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近几年,随着农业种植业的调整,西瓜种植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但由于西瓜重茬面积较大、抗菌素病品种较少等原因,使西瓜蔓枯病发生与为害呈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常年西瓜蔓枯病发病株率为20%~30%,重发病年发病株率高达50%~60%,严重影响西瓜的高产、稳产和瓜农的经济收入。因此,应加强调查,及时防治。一...

    1705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方法
  • 芍药白纹羽病防治
    芍药白纹羽病防治

    白纹羽病在我国公布广泛,为害多种花木,寄主计有26科40种以上植物。染病后,树势逐渐衰弱,以至枯死。核病早期发现容易防治。症状根系被害,开始时细报霉烂,以后扩展到侧根和主根。病很大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即根状菌素。后期霉烂报的柔软组织全部消失,外部的栓皮层如鞘状套于木质部外面。有时在病根本质...

    2048 农药名字 病虫害原因
  • 如何防治荷兰黄瓜的主要病虫害
    如何防治荷兰黄瓜的主要病虫害

    要防治荷兰黄瓜的主要病虫害,首先就要选择抗病的品种,大棚四周及天窗装置防虫网,棚中放食蚜瘿蚊或黄板。要清洁田园,合理通风,培育壮苗。在黄瓜生长期间,通过温度、湿度和水分的科学管理,创造一个适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可以在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生态环境来达到减轻病...

    2568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
  • 甜(辣)椒、瓜类、豇豆等蔬菜疫病防治技术
    甜(辣)椒、瓜类、豇豆等蔬菜疫病防治技术

    入夏后随着气温升高,雨量增加,蔬菜疫病易发生流行。6月份开始是甜(辣)椒、瓜类、豇豆等蔬菜疫病发生为害季节,防治不及时则会造成死株,损失严重。现将疫病的主要症状特征、发病条件及其防治技术介绍于下。一、 主要症状1、甜(辣)椒疫病:成株期多从分枝处开始时发病,也可在主茎发病。初呈水渍状,很快环绕枝条或...

    1773 农药英文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水稻六田除草剂的施用方法
    水稻六田除草剂的施用方法

    (一)水稻大田用化学除草剂的方法化学除草剂的共同特点是气温高时对杂草的杀伤力强,反之则弱。所以早稻大田施用除草剂宜在插秧后15天左右,中稻和晚稻宜在插秧后4~6天进行。施用方法:选择晴天露水干后,每亩用25%除草醚500~600克,或25%除草醚300克加五氯酚钠500克,或50%杀草丹乳油250~...

    566 植物病害与病因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 蚕豆病害早防治
    蚕豆病害早防治

    大豆要想获得高产,主要是要解决好“种、水、肥、光”四个方面的问题。“深窄密”栽培技术就是依据这一原理而形成的一种综合高产技术配套的栽培模式。它是以选择矮秆品种为突破口,以气吸式播种机与通用机为载体,结合“深”(即深松、深施肥与分层施肥)、“窄”(即窄行)、“密”(即增加种植密度)的综合高产配套技术,...

    2247 农作物种植管理 农业种植教程
  • 苹果花前花后病虫害防治技术
    苹果花前花后病虫害防治技术

    陕西一果农问:苹果花前花后如何防治病虫害?答:苹果发芽前,是防治苹果腐烂病、白粉病、轮纹病的最佳时期,药剂可选用瑞诺甲托1000倍、鑫好2000倍、苯咪甲环唑4000倍液喷雾;也可使用“腐烂克星”杀菌剂涂抹防治苹果腐烂病;喷布20%亮剑粉、噻杀蚧或2.5%亮剑乳油等杀虫剂,防治介壳虫、食心虫等害虫及...

    657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技术
  • 4月份(清明~谷雨)果树生产农事概要
    4月份(清明~谷雨)果树生产农事概要

    一、柑桔【物候期】春梢抽发、现蕾期【农事概要】以柑桔疮痂病防治为重点,抓好柑桔红蜘蛛、花蕾蛆、桔潜叶甲等害虫的防治工作。加强肥水管理,翻压冬季绿肥、播种夏季绿肥。继续进行桔园开沟排水、松土、除草和抹除主干上的不定芽。二、杨梅【物候期】开花期、春梢萌发期、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农事概要】 以长果枝短截修剪...

    2686 农药使用技巧 种植病虫害原因
  • 农业部:小麦生长后期管理要点
    农业部:小麦生长后期管理要点

    目前,正值小麦生长的后期,是形成籽粒产量的重要生长阶段。维持旗叶和倒二叶不早衰,延长绿色功能期,保持较强的光合作用强度,对提高粒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小麦开花以后,根系的活力开始衰退,延缓根系衰老,保持根系较强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因此,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2887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使用说明
  • 为害柑橘的蚜虫种类及防治
    为害柑橘的蚜虫种类及防治

    主要有哪些?如何防治呢?危害柑橘的蚜虫有多种,其中橘蚜、橘二叉蚜、绣线菊蚜、棉蚜、桃蚜等发生最为普遍,地域分布最广。蚜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新梢上吮吸汁液,为害的新梢嫩叶卷曲、皱缩,节间缩短,不能正常伸展,严重时引起落果及大量新梢无法抽出。蚜虫排泄的“蜜露”能诱发煤烟病,影响叶...

    2626 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技术
  • 菊花白粉病需治
    菊花白粉病需治

    8月下旬至10月,菊花白粉病多发,可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枯死,甚至不开花,需及时防治。栽培上注意剪除过密、枯黄的枝叶,拔除病株,清理病叶、落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栽植不能过密,控制土壤湿度,增加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避免过多施用氮肥。盆土或苗床土壤用50%甲基硫菌灵与50%福美...

    2165 农药使用教学 农药使用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