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过去为北方地区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多年来未见南方有粗缩病的报导。自1987年在兴山县南阳镇首次发现后,逐年加重。1998年湘坪乡文武村、落步河村春玉米发病面积50%以上,较轻的发病株率20%左右,严重的田块达80%以上,不少农户进行毁种,改种其它作物。
1 主要症状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为传毒媒介而引起的一种病毒病。病株表现为叶片僵直,宽而短厚,叶色浓绿。叶背、叶鞘的叶脉上常出现蜡白色粗细不一的隆起条纹。玉米被带毒灰飞虱危害后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生长迟缓,危害越早损失越大,危害迟的尚能吐丝结实,但穗子明显变小,产量下降。
2 发病原因
(1)种植方式的影响:根据本站的田间调查,粗缩病的发生以小麦套玉米的最重,其次为马铃薯套玉米和单种玉米的地块。主要是由于小麦田为灰飞虱的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小麦成熟后灰飞虱直接危害玉米,使玉米发生粗缩病。并且套种越早发病越重,损失程度也越高。
(2)杂草的影响:田间地头,路旁渠边禾本科杂草是带毒昆虫灰飞虱越冬的主要场所之一,杂草多的发病重。
(3)气候环境影响:1997年冬至1998年春,冬季少雨,气温高,有利于灰飞虱安全越冬。死亡率低,越冬基数高。
(4)小麦田防病治虫影响:凡是小麦田冬季防虫的发病较轻甚至不发病,而未治虫的发病严重。
3 防治措施
(1)引进抗病虫的品种。当前我县种植的品种均发病较重,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已培育出抗玉米粗缩病的品种。
(2)消灭虫源。在播种或移栽玉米前对小麦田进行灭虫,清除田边地角禾本科杂草,消除灰飞虱活动场所,减少基数。
(3)化学防治。大力应用种衣剂拌种,营养钵育苗在移栽前苗床撒呋喃丹,麦收前用“杀虫威”、“快杀灵”防治灰飞虱2~3次。玉米苗期或移栽成活后用“扑虱灵”1000倍、50%的甲胺磷1 000倍喷雾杀灭灰飞虱。在发病初期应用1.5%植病灵800倍,20%病毒A5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 1次,连续2~3次,可使粗缩病植株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