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
预计三代棉铃虫全省中等偏轻发生,沿江局部棉区中等发生 。预计产卵高峰期在7月18~23日,较常年晚1~2天。全省发生面积约150万亩。
二、主要依据
1、二代卵量大,残虫量较近3均值高。各地系统调查,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平均438粒,明显高于2010年的36.8粒,其中萧县、太和、含山、无为、东至、居巢、繁昌、铜陵分别为1818粒、73粒、1695粒、473粒、5粒、157粒、9粒、147粒,多数棉区在100粒以上。二代亩残虫全省平均12.5头,望江、太湖、东至、繁昌、铜陵、太和、萧县分别为12.5头、2.3头、4.5头、60头、6.2头、13.8头和62.5头, 50%棉区二代残虫高于去年和近3年均值。2010年多数棉区查不到残虫。
2、二代残虫发育进度偏迟,龄期集中。6月26日~7月3日各地调查为二代棉铃虫三龄、四龄幼虫高峰期,东至、无为6月30日调查为二代棉铃虫2~4龄幼虫高峰期,预计三代棉铃虫产卵高峰期在7月18~23日。
3、食料条件不利。全省抗虫棉种植达90%以上,不利于棉铃虫取食存活。
4、气象条件对三代棉铃虫发生总体有利。据省气象台预报,7月平均气温全省为25.9~28.7℃,比常年偏高,全省高温(日最高气温≥35 ℃)日数比常年偏多。7月淮北降水量比常年略多,淮河以南地区以正常或略少为主。
全省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37.0~39.0℃。
三、防治意见
1、防治指标:百株低龄幼虫10头。
2、防治适期: 7月20日~25日。
3、防治药剂:拟除虫菊酯类单剂或硫丹、辛硫磷、丙溴磷。拟除虫菊酯类只可使用1次,转Bt棉田禁止使用Bt制剂。施药时间以下午4点以后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