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常用农家肥养分防流失4法

时间 : 11-19 投稿人 : 友铭 点击 :

当前,随着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许多农户忽视农村中最大肥源——农家肥的积肥、造肥工作,致使大量农家肥养分损失严重。现实生活中,有些农户的牲畜棚破旧漏雨,圈坑渗水漏肥,有些农民朋友将出栏粪往院内一堆就万事大吉,任其风吹、日晒、雨淋,这样粪尿中的氮素变成气体挥发了,可溶解的养分随水渗漏流失了,其结果是造成粪肥低劣。据测算,牲畜尿如果不及时垫土圈沤,半月以后氮素损失可高达96%。因此,防止农家肥养分损失,应当引起农民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常用农家肥养分防流失4法 | 植物肥料

一、减少家畜粪尿养分流失的方法

改善栏圈,做到不漏水、不漏肥,便于起垫圈;栏圈地面适当垫土,粪尿与土之比以1∶3-4为宜,做到勤起勤垫,每日或隔日起圈一次;出栏的粪尿如果暂时不用,应立即堆起外围用泥封严,以保肥效。

二、减少人尿养分流失的方法

人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据测定,人尿如果不加处理,在缸里存放60天,氮素约损失90%。减少人尿养分损失的方法是:把尿积存在罐或池内,在罐或池上一定要加盖以防挥发,最好存放7-10天用掉,减少积存时间以保蓄养分。

三、减少人粪养分流失的方法

1、修好厕所、粪池,做到防渗、防漏、防雨,并加盖密闭。

2、改变使用方法,即改干施为稀施,将腐熟后的大粪经稀释后施入土壤效果最好。其腐熟时间夏季一般为6-7天,其他季节约需15-20天。

3、应大力提倡人粪尿分开积用。

四、减少草木灰养分流失的方法

草木灰由于含有大量的碳酸钾,是农家肥中惟一呈碱性的钾肥。人粪尿及厩圈肥均属酸性有机肥,所以二者相对,酸性中和,养分大量损失。据测定,草木灰与人粪尿以1∶1.5的比例混合后,贮存十天,氮素损失约27.4%,贮存三个月氮素损失约85.9%。因此,在积肥造肥工作中,应大力提倡草木灰单积、单存、单用,切忌将草木灰倒入有机肥中,同时还要防止草木灰被雨水淋湿,造成养分损失。

相关文章

  • 山地种1500株沙糖桔树该如何施肥?
    山地种1500株沙糖桔树该如何施肥?

    我在山地种有1500株砂糖桔,今年挂果的有500棵,第三年的800棵,第二年的200棵,在7月8日左右每株都埋下0.5公斤花生夫、1公斤复合肥、0.1公斤的尿素,挂果树想在8月上旬放秋梢,第三年的果树放一次尾夏梢,问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该如何做?在沙糖桔挂果植株放出秋梢至秋梢充分老熟的这阶段,果实的生...

    2844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
  • 养花施肥莫入误区
    养花施肥莫入误区

    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同样是养花,有的枝叶翠绿、花色亮丽,有的却茎杆纤细,叶色黯淡,花小花少,甚至不开花或很快凋萎。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施肥不当。有的施肥时,未设隔离层,移栽花卉苗子根系直接与肥料接触,栽后苗子僵而不发;有的偏施单质氮肥,花苗生长茂盛却难以开花;有的为了促苗快速生长,一次施肥...

    2506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指南
  • 棉花持续高产必须施有机肥
    棉花持续高产必须施有机肥

    棉花虽然属于比较耐瘠的作物,但要实现高产稳产,要求棉田必须有较高的肥力。据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测定,当前全国大多数棉田肥力不足,且各种养分含量丰缺不一,很不平衡,尤其是黄河流域棉区,有机质含量偏低,氮素供应不足,速效钾含量下降迅速,微量元素锌、硼也处于缺乏或潜在性缺乏范围。这些已成为制约棉花产量持续稳定...

    2198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指南
  • 冬绿肥生产技术之一――紫云英
    冬绿肥生产技术之一――紫云英

    紫云英既可作为绿肥肥田,又可作为青饲料饲喂畜禽。当前正值紫云英播种季节,在播种技术上应做好以下几点:品种选择:一般中花类型可选用江西余江种,迟花类型可选用宁波大桥种、平湖大叶种和紫花5号等。丘陵地区也可选用一些早花类型的本地种。晒种浸种:播种前应选择晴天的中午,将绿肥种子摊晒4-5小时,晒种后加入一...

    1279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知识
  • 生产无公害蔬菜用沼肥
    生产无公害蔬菜用沼肥

    随着近年发展沼气池势头的增长,沼肥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在蔬菜生产中,由于多年来大量以化肥、农药和城市“三废”作为生产用肥,致使蔬菜质量低劣,有害人身健康的各类蔬菜进入各个家庭,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新的农业产业化调整,为适应新形势,可以“四位一体”的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四...

    1406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
  • 如何施肥浇水才能使大白菜实包心
    如何施肥浇水才能使大白菜实包心

    从大白菜的全生育期看,要经过苗期、莲座期和包心期等三个时期,大白菜苗期养分吸收少,只占10%,莲座期占30%,这一时期生产应该控水控肥,尤其控氮肥,让白菜叶片缓慢生长,这也叫蹲苗时期。不能让水分太足造成菜叶徒长和直立,而应该让菜叶长得像莲座那样叶片间紧密平展,到了结球期才能包心紧实,产量高,品质好,...

    2277 种植常识 种植指南
  • 冷季型草坪施肥技术要点
    冷季型草坪施肥技术要点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对草坪的建植与维护起着重要作用。肥料不仅能营养植物,促进植物新陈代谢,提高草坪质量和生长能力, 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条件,提高土壤肥力, 有利于草坪草生长发育,增强草坪草对杂草和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使 草坪能长期稳定,保持良好景观。科学合理的施肥,应根据...

    448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
  • 如何提高苗圃土壤肥力
    如何提高苗圃土壤肥力

    土壤是育苗生产的物质基础,是苗木所需水分和养分的来源,而土壤肥力则是苗圃功能持续发挥作用最关键的因素。在育苗生产中,随着育苗年限的增加,苗圃土壤肥力下降的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近些年由于国有苗圃经济危困,群众育苗受短期行为影响及缺乏科学指导,致使苗圃土壤肥力逐年衰退,育苗质量和产量不断下降的问题表现得...

    1027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禁忌
  • 化肥与农药混合注意事项
    化肥与农药混合注意事项

    一般而言,固体农药化肥可直接混用,其要求不甚严格,而固液混合或液液混合则应先考虑混合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因而肥药混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笫一,碱性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松脂合剂等不能与碳酸铵、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等铵态氮肥或过磷酸钙混合,否则易产生氨挥发或沉淀,从而降低肥效。第二,碱性化肥如氨水...

    2152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禁忌
  • 冬季大棚西瓜施肥指南
    冬季大棚西瓜施肥指南

    冬季大棚西瓜一般1月15日-20日左右进行温室育苗,西瓜苗长到两叶一心时与葫芦嫁接,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和耐低温性能,嫁接方法采用靠接法,当西瓜长到4~5片真叶时进行低温锻炼,准备定植。定植前要先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鸡粪2000公斤,可配合施用45%(15-15-15)嘉施利根动力复合肥80公斤,然后...

    2277 种植科普 种植方法
  • 玉米苗发黄喷什么叶面肥?玉米苗期发黄的原因
    玉米苗发黄喷什么叶面肥?玉米苗期发黄的原因

    玉米苗期发黄的原因有缺素、播种过深、种植过密、旱涝影响、病虫危害、除草剂药害几种。 一、玉米缺素问题玉米幼苗时期缺素很容易导致黄化,如缺氮、铁、锌、锰、镁等均会造成不同症状的黄叶。缺氮:下边叶片先发黄,可以喷施尿素或趁雨天撒施、穴施氮肥。缺铁:新叶先出现发黄。可以喷施0....

    1587 玉米 种植教程 农作物
  • 月季施肥管理
    月季施肥管理

    因季节不同而异,夏季25%,冬季12.5%为宜。各种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化肥均可以使用,但不宜使用尿素,尤其是在粘土地上,因为尿素会使土壤pH值升高。月季施肥分根部施肥和根外追肥两种。整畦时以将底肥施足,前期可少施肥或不施肥。月季需用氮:磷:钾的比例是1:1:2或1:1:3。施肥应掌握薄肥 勤施的原则。...

    1269 月季 种植教程 月季栽培技术
  • 大豆需肥规律
    大豆需肥规律

    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干物质积累过程相一致,幼株吸收养分的速率慢,开花期以后增快,植株开始衰老,吸收速率降低。在籽粒开始形成以前,植株己吸收60%的氮,55%的磷和60%的钾。大豆花芽分化后,才从土壤中吸收钼,鼓粒期根系和荚壳中的钼向籽粒中转移,并积累。1.苗期至分枝期。大豆营养器官形...

    954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知识
  • 玉米施肥要五看
    玉米施肥要五看

    一看土壤性质低洼地和盐碱地要选用硫酸铵、过磷酸钙等酸性肥料;酸性土壤应选用尿素、碳酸氢铵等碱性肥料;对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沙土地应选用不易挥发的尿素等肥料。二看肥料的特点应避免浅施、明施或随水施,以免肥效流失造成浪费。三看需要长6-7个叶片的幼苗,应按株追施肥,拔节期应施化肥;孕穗期肥量应加重,中期喷...

    1116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技术
  • 果园应用微灌施肥需考虑的问题
    果园应用微灌施肥需考虑的问题

    良好的灌溉设施是现代果园管理中保持丰产稳产的重要措施。设施灌溉不单解决果园水的需求,同时还为一种新的高效施肥方法提供必备的条件,这种新的施肥方法叫做“加肥灌溉”。在果园普遍应用的设施灌溉方式为滴灌和微喷灌,这两种方式统称为微灌。微灌施肥就是将灌溉和施肥结合起来的一项农业措施,即通过灌溉设备进行施肥。...

    1952 种植科普 种植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