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施肥技术--幼苗期不能缺磷追肥时适量控制
东北水稻(粳稻)相对于南方水稻品种来说,具有耐寒、耐弱光的习性,产品潜力较高,品质和抗性也较好。水稻生育中有两个需肥高峰期,一是分蘖期,二是幼穗形成到孕穗期。如果前期供肥不足,会出现分蘖率降低,叶片瘦小,叶色变黄,有效穗数很少;而后期供肥不足,会出现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是吸硅最多的作物,这是水稻吸收营养元素的一个特点。
稻体内的含氮量占干重1%~4%。供氮充足时,既促进分蘖期叶片的生长,也促进叶鞘的生长,对幼穗分化、增加颖花数有良好的效应。幼穗分化后,氮素对叶片生长仍然有促进作用,但对叶鞘和茎的生长有不利影响,这是稻株处于高氮条件下,抗倒伏能力较差和结实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磷对分蘖的影响十分明显,幼苗期缺磷,其分蘖数减少40%左右。磷与氮相比,更利于根重和根长的增加,磷、氮配合施用,效果更佳。成熟过程中稻体内的磷主要集中于稻穗,对籽粒充实有重要作用。钾能提高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对减少各生育期的黑根数十分有效。含钾量高的植株,籽粒饱满,茎机械组织发达,抗折断力较强,钾对提高抗病性也有一定的作用。一般pH>6.5的土壤容易缺锌。
水稻一生中所吸收的养分,大约2/3来自土壤,1/3左右来自当季施入的肥料。
水稻对土壤依赖的程度和土壤肥力高低关系密切,高肥力土壤提供养分更多。可见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土壤和氮、磷、钾肥配施的重要性。东北地区中等产量的稻田总的施肥量应控制在氮10~17kg/亩,五氧化二磷4~8kg/亩,氧化钾3~8kg/亩,具体根据地力和产量等进行调整。一般亩施硫酸锌1~2kg。其中磷肥可全部作为基肥施入,1/3氮和2/3钾作为基肥施入,2/3氮和1/3钾作为追肥效果好。施肥方法如下:基肥:一般以有机肥料为主,并将无机肥中的磷和部分氮和钾施入。可采用全层施肥法(泡田前或泡田后两种方式)和面肥法,追肥:包括分蘖肥、穗肥与粒肥。分蘖肥即插秧后3~15天施用的肥料,其目的是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尽早达到预期穗数,这一点对北方寒冷稻区尤为重要。分蘖肥的施用要适时适量,还应控制无效分蘖,并防止穗分化或拔节前氮素过剩,秧苗返青后刚开始分蘖时施用。
穗肥:又分为促花肥(穗分化前6天到穗分化后4天施用,其中穗分化前后的3天最有效)和保花肥(穗分化后7~14天施用)。
粒肥:主要作用是保持叶片适宜的氮素水平和较高的光合迈率,防止根、叶早衰,使籽粒充实饱满。如果植株没有明显的缺肥现象,不要盲目施用。否则会造成氮素浓度过高,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