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地方式及要求
移栽大田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进行整地。提倡进行干耕干整,因为这是一种通气式的耕作法,它有利于土壤养分释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还可采用少(免)耕法进行整地,少(免)耕不但能降低能量消耗和成本,而且能使土壤保持较好的物理性状;但是,少(免)耕法不宜长期采用,否则会使稻田犁底层增高,土壤养分利用率降低,杂草容易滋生,地下害虫发生量大。一般以2年左右为一个周期进行一次深耕。整地质量要达到:耕作层上糊下实,中层土块大,田面平整,高低差小于3厘米。
二、移栽方式及要求
1.手栽 生产实践证明,培育小叶龄秧苗手栽,有利于缓解在苗床播量较大情况下的群体茎蘖滞增期,减少苗床面积,争得季节的主动,提高大田低位分蘖成穗率。大面积生产以秧苗5叶期移栽为最佳。要求浅栽,这样有利于秧苗充分利用大田表层土壤养分和较高地温等环境条件,早发低位分蘖,旱秧手栽深度以1.5~2厘米即第1片叶露出泥面为宜。为有利于改善稻田通风透光条件,增加抽穗至成熟期光能利用率,减轻病害发生,在移栽时要适当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具体为:肥力较高、生产条件较好的攻关田、丰产方,行株距以28~30厘米×11.6~13厘米为宜;生产条件较差和产量水平较低的田块,以23厘米×11.6厘米为宜;其他田块,应处在两者之间。应逐步淘汰20厘米以下的行距和14厘米以上的株距。
2.抛栽 为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商品化供秧以及增加秧龄弹性,最好采用塑盘旱育方式培育秧苗。抛栽稻田要浅水耙田,使表土呈泥糊状,然后湿润抛秧。如果是深水田,且不施面肥的,应排水至田面湿润再抛秧。湿润抛秧有利于秧苗早扎根、早活棵。为保证抛栽均匀度,应做到:(1)分3次抛秧,即第1次抛60%~70%的秧,第2次抛30%~20%的秧,第3次用10%的秧吊边补角;(2)抛秧后每隔2~3米清出一条30厘米宽的人行道,以便进行移密补稀。攻关田和丰产方宜取2米抛幅,大面积生产以3米抛幅为宜。由于抛栽苗比手栽苗分蘖发生早、快、多,因此抛栽基本茎蘖苗一般要比手栽苗用量减少20%左右,这样才有利于形成理想的群体,从而提高低位蘖成穗率,获得大穗夺高产。适宜基本茎蘖苗的确定原则是“以产定苗、以苗定盘”。例如,穗粒并重型的品种,计划亩产600公斤,如果秧苗较壮,每亩抛栽基本茎蘖苗6万左右即可;抛秧前要检查每盘成苗数,若每盘成苗1 500株,则每亩大田抛栽40盘秧苗即可。抛秧完毕后,及时开好平水缺,以防抛后遇刮风下雨天气,造成田间积水过深而使秧苗漂浮。
三、前期管理
1.水分管理 水稻移栽后,不宜长期保持水层,特别是秸秆还田的稻田要经常脱水露田增氧,促进秸秆腐烂,否则水稻根系会因土壤缺氧而变黄、变黑,造成僵苗不发。抛栽后是否要灌水,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若是下午抛栽的,第2天又是晴热天,应白天灌薄层水,晚上再排掉;若遇阴天,田间保持湿润状态即可。待秧根深扎后再按常规灌浅水,促进分蘖发生,但也要注意经常脱水露田增氧。
2.追肥 由于水稻肥床旱育秧的根蘖“爆发”优势强,因此,对于有机肥足、秧苗素质好的稻田,分蘖肥可少施或不施。一般在地力差的情况下,手栽稻分蘖肥应占总施氮量的10%~12%,抛栽稻分蘖肥应占总施氮量的10%以下,以利于稻苗稳发稳长,日均增量合理,高峰苗数适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