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其中碳(C)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氢(H)和氧(O)来源于大气降水;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硼(B)、锰(Mn)、锌(Zn)、铜(Cu)、钼(Mo)、铁(Fe)、氯(Cl)在土壤中都有一定的贮存量,可提供给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其中氮(N)、磷(P)、钾(K)三种元素作物需要量较多,通常称为作物营养“三要素”,或称大量元素;硼(B)、锰(Mn)、锌(Zn)、铜(Cu)、钼(Mo)、铁(Fe)、氯(Cl)元素作物需要量小,称作微量元素;钙(Ca)、镁(Mg)、硫(S)元素需要量介于中间,称中量元素。当土壤中的这些元素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时,就要通过施肥来提供。
近年来,作物病害发生加重,尤其是蔬菜生理病害(如脐腐、叶片焦边、叶片发黄等)频发,农民按传统方法施肥打药效果并不显着。据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专家宋元林分析,这些生理性病害多是因土壤中缺乏中量元素(钙、镁)引起的缺素症。当前,农民朋友还没有认识到施用中量元素的重要性,更没有形成施用中量元素的习惯,因此,当病害发生时,仍按常规方法施用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打药治病不能对症下药,收效自然微弱。
宋元林介绍说,从我国肥料产业发展和施肥过程来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量元素肥料施用时期,第二阶段为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时期,第三阶段为中量元素肥料施用时期。第一阶段是土壤中严重缺少氮、磷、钾元素,施用大量元素肥料后,作物大幅度增产,但随着大量元素的施用,土壤中的大量元素不再缺乏,增产效果不再明显,同时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大量消耗,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各种缺素症状也就表现出来,由于大家认识到了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微量元素肥料渐渐得到普及。宋元林指出,经有关部门检测,当前土壤中中量元素(主要指钙和镁)缺乏,也限制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农民施用中量元素肥料的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