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 : 02-13 投稿人 : 清香四溢 点击 :

本项技术包括北方一季稻超高产稻栽培技术、南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长江中下游中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和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 植物科普

1.北方一季稻超高产稻栽培技术。主要是利用塑料薄膜(大、中棚)、无纺布等覆盖旱育、稀播,培育带蘖壮秧;本田期采取稀植或大垄双行稀植、测土配方施肥、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实现足穗、大穗高产。

2.南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采用旱育秧(早稻)和稀播壮秧或两段育秧(晚稻)、垄畦栽培、宽行窄株移栽、合理密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达到足穗、大穗、高产。

3.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综合应用旱育秧或稀播壮秧、垄畦栽培、宽行窄株移栽、合理稀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形成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4.长江中下游中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主要采用旱育秧、稀播壮秧及软盘育秧、宽行窄株手工移栽或机插、合理稀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形成长江中下游中粳稻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5.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头季稻采用旱育秧或稀播壮秧、垄畦栽培、宽行窄株移栽、合理稀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在获得高产的同时,保持秆青叶绿和根系活力,以利于再生季腋芽萌发和再生稻高产;再生季采用留高茬和重施促芽肥,达到足穗高产。

增产增效情况:

1.北方一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利用塑料薄膜、无纺布等覆盖旱育、稀播,培育壮秧;通过合理稀植,充分发挥个体生产潜力和大穗优势,使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在超高产水平上达到统一;测土配方施肥,是在不增加氮肥施用量的情况下获得超高产,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避免漫灌浪费,节约用水3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其高产高效机理是发挥一季稻个体生产潜力,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率。

2.南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早稻采用旱育秧可提前播种,避免出现烂秧现象,移栽后早生快发;晚稻采用稀播壮秧或两段育秧可增加秧龄弹性,培育多蘖壮秧;厢畦栽培、宽行窄株移栽,有利于改善田间气候生态环境,便于栽培调控管理;合理密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实现足穗、大穗,提高水肥利用率。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每亩可增产100千克以上,高的可增产200千克以上。其增产机理是延长水稻生长季节,充分利用光温资源,足穗、大穗、高产。

3.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稀播壮秧、宽行窄株移栽、合理稀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综合防治等生产集成技术,实现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较传统栽培技术每亩平均可增产100千克以上,高的可增产150~200千克,亩增收200元左右。该项技术增产机理是强根促蘖和增穗增粒。

4.长江中下游中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采用旱育秧、稀播壮秧及软盘育秧、宽行窄株手工移栽或机插、合理稀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以改善群体结构和提高群体质量,达到足穗、匀穗、大穗高产,其大面积亩产量可达700千克以上,超高产示范方在800千克以上。该项技术增产机理是提高群体质量、强根促蘖和匀穗大穗高产。

5.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采用旱育秧或稀播壮秧、垄畦栽培、宽行窄株移栽、合理稀植、好气灌溉、精确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达到头季稻大穗高产,保持秆青叶绿和根系活力;采用留高茬和重施促芽肥,达到再生稻足穗高产。再生稻可单季稻亩增产200~300千克以上。该项技术增产机理是头季稻大穗高产,再生季足穗高产,并充分利用温光资源,达到周年高产。

技术要点:

1.北方一季稻超高产稻栽培技术

(1)采用塑料薄膜、专用无纺布覆盖旱育秧苗,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200克以内。

(2)本田移栽规格30厘米×16.7厘米~20.0厘米稀植或(40厘米+20厘米)×16.7厘米大垄双行稀植。

(3)亩施标氮60~7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

(4)本田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2.南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早稻采用旱育秧,播种量一般为90g/m2,播期3月中、下旬;晚稻稀播壮秧或两段育秧,用种量在1.0千克/亩左右。

(2)垄畦栽培。畦宽3~4米,沟宽0.2~0.25米,并开好围沟,便于水分管理和田间操作管理。

(3)宽行密植。栽培密度为30~40丛/平方米,行距在25厘米左右。一般早稻3~4本,晚稻单本插或双本插,确保每丛6~8个茎蘖。

(4)好气灌溉,促根促蘖。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当茎蘖数达穗数苗的90%左右开始多次搁田,以控制高峰苗。生育后期采用干湿交替,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直至成熟。

(5)精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本田期一般亩施纯氮12~15千克,氧化钾7.5~10千克,五氧化二磷5~6千克。其中基肥应占总氮肥量的50%,分蘖肥占总氮肥量的35%左右,其余作为穗肥。要求施适当比例的有机肥,一般亩施50千克饼肥或750~1000千克农家肥。

(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秧田期间重点防治稻蓟马,秧苗带药下田;大田期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3.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1)适时精量播种,培育壮苗。播种量一般为7.5千克/亩左右,用种量在0.6~0.8千克/亩;根据品种或组合生育特性安排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秧龄控制在25~30天。

(2)垄畦栽培。畦宽3~4米,沟宽0.2~0.25米,并开好围沟,便于水分管理和田间操作管理。

(3)宽行稀植,定量控苗。栽培密度为15~20丛/平方米,行距在30厘米左右。一般单本插或双本插,确保每丛4~6个茎蘖。

(4)好气灌溉,促根促蘖。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采用多次轻搁田,以控制高峰苗。生育后期采用干湿交替,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直至成熟。

(5)精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秧田期施肥:在2叶1心期施断奶肥;在移栽前2~3天,施起身肥。本田期施肥:一般亩施纯氮12~15千克,氧化钾10~12千克,五氧化二磷5~6千克。其中基肥应占总氮肥量的50%,分蘖肥占总氮肥量的35%左右,其余作为穗肥。要求施适当比例的有机肥,一般亩施50千克饼肥或750~1000千克农家肥。

(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秧田期间重点防治稻蓟马,秧苗带药下田;大田期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农药的选择上,一般可选用锐劲特、乐斯本、扑虱灵等。杂草的防除每亩用丁苄100~120克或其它除草剂拌蘖肥撒施,并保持浅水层5天左右以提高防除效果。

4.长江中下游中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1)旱育秧、稀播壮秧及软盘育秧。旱育秧播种量一般为90~120克/平方米,稀播壮秧一般为20~30千克/亩,机插软盘育秧为400克/平方米;根据品种生育特性安排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秧龄控制在30~35天。

(2)宽行窄株手工移栽或机插。栽培密度为20~25丛/平方米,行距在30厘米左右,一般双本插。

(3)好气灌溉,促根促蘖。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采用多次轻搁田,以控制高峰苗。生育后期采用干湿交替,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直至成熟。

(4)精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一般亩施纯氮15~17千克,氧化钾10~12千克,五氧化二磷5~6千克。其中基肥应占总氮肥量的50%~60%,分蘖肥占总氮肥量的30%左右,其余作为穗肥。要求施适当比例的有机肥,一般亩施50千克饼肥或750~1000千克农家肥或秸秆还田。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秧田期间重点防治稻蓟马,秧苗带药下田;大田期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条纹叶枯病等。

5.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1)旱育秧或稀播壮秧。播种量一般为7.5千克/亩左右,用种量在0.6~0.8千克/亩;根据品种生育特性安排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秧龄控制在25~30天。

(2)垄畦栽培。畦宽3~4米,沟宽0.2~0.25米,并开好围沟,便于水分管理和田间操作管理。

(3)宽行稀植,定量控苗。栽培密度为15~20丛/平方米,行距在30厘米左右。一般单本插或双本插,确保每丛4~6个茎蘖。

(4)好气灌溉,促根促蘖。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采用多次轻搁田,以控制高峰苗。生育后期保持田间湿润,使头季稻秆青叶绿黄熟。头季稻收获后立即灌水,以满足再生稻的需水要求。

(5)精确施肥,重施促芽肥。一般头季稻亩施纯N12~15千克,氧化钾10~12千克,五氧化二磷5~6千克。要求施适当比例的有机肥,一般亩施50千克饼肥或750~1000千克农家肥。头季稻收获前15~20天,亩施尿素20千克,收获后再追施尿素20千克,以促进腋芽萌发和再生苗生长。

(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及稻瘟病等。

适宜区域:北方一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于在东北稻区、华北稻区和西北稻区推广。其中吉林北部和黑龙江宜采用大、中棚塑料薄膜覆盖。南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和华南稻区。南方中籼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长江中下游稻区。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适合于闽北、长江中上游及西南等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稻区。

更多新闻请见专题:2009年春耕

相关文章

  • 丁硫克百威使用注意事项
    丁硫克百威使用注意事项

    丁硫克百威毒性 属中等毒性杀虫杀螨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09毫克/公斤,威灵乳油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15毫克/公斤。 丁硫克百威注意事项 1、本品不能与酸性或强碱性物质混用,但可与中性物质混用。 2、切忌误食,如果遇急性中毒,可用阿托品解毒,或送医院治疗。 3、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应避光...

    2883 植物常见致病菌
  • 天门冬的植物特性与养护管理-花卉苗木养护管理
    天门冬的植物特性与养护管理-花卉苗木养护管理

    中国园林网6月8日消息:天门冬又叫天冬草,武竹,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蔓性草本植物。原产南非,存我国北方地区多为盆栽。它的茎柔软细长,叶子已退化呈鳞片状,通常人们所称谓的“叶”,实际上是它的茎的变态,这种叶状茎也起到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的作用。地下有簇生纺锤形肥厚的肉质块根。...

    925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禁忌
  • 冬春小麦早春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冬春小麦早春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一、春麦播前拌种技术要求根据地区各县(市)农技站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2004年小麦锈病、细菌性条斑病、白粉病、蚜虫中度发生,局部区域锈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较大。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必须做好春麦播前拌种,预防小麦病虫害发生。1、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可选用15%粉锈宁...

    337 种植知识 种植技术大全
  • 小麦高产播种要素
    小麦高产播种要素

    1、晒种:播种前选晴天晒种3~5天,提高发芽势,增强发芽率。2、药剂拌种:为防治地下害虫,进行药剂拌种,用0.1%浓度粉锈宁加800倍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按50公斤加水2.5~3公斤,或用50倍的小麦专用种衣剂拌种,闷种12小时后即可播种。3、播期播量:应根据播期、茬口、土壤类别、墒情,确定播种量,实...

    2090 种植常识 种植方法
  • 脐橙高接换种后管理的要点
    脐橙高接换种后管理的要点

    一、高接换种的时间不同,换接后的管理要求不同。在夏秋季节腹接的,接后7天检查成活,冬春季节切接或腹接的,接后10―15天检查成活,未成活的应立即补接;但晚秋和冬季腹接的,应在来年春季检查成活补接;春季切接未成活可在砧桩处留1―2枝萌蘖待木质化后补接。春季及5―6月高接后,凡成活芽可将接穗芽露出,以利...

    2505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育种攻关创制出“贵族”枇杷
    育种攻关创制出“贵族”枇杷

    经多年攻关,我省农畜育种攻关“突破性果树新品种选育”项目组已创制出一批质量优、易栽培、产量稳的“贵族”枇杷——白肉枇杷新品系。四川是枇杷的原产地,产量居全国第一,已形成龙泉山、攀西、岷江上游、川南等枇杷主产区,枇杷种植面积近10...

    2226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切花菊周年开花栽培
    切花菊周年开花栽培

    用于切花的菊花生长适温一般在15℃至22℃,要求通风、空气干燥的环境,适于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PH 值以6.6至7.9为宜。切花菊多为短日照品种,但现在也有新品不受日照时数的限制。 为了使切花菊周年供花,育苗、栽培时间可根据花期需要安排:3 至5月份开花的,可在头年10月扦插育苗,...

    315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知识
  • 百合夏季管理要“六看”
    百合夏季管理要“六看”

    1.看苗施肥百合播种后当地温达到14-16℃时开始出苗。由于百合出苗时间长、养分消耗大,所以应重施苗肥。每667平方米用1000千克充分腐熟的人畜粪或20千克尿素泼浇。6月上旬,当百合进入开花初期,其地下鳞茎生长加快,这一时期是百合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需肥量大而集中,应追施壮叶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

    2754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食用玫瑰栽培技巧
    食用玫瑰栽培技巧

    玫瑰花性喜阳光,耐寒、耐旱,也较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和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之中,生长较好。玫瑰生长繁茂,管理比较容易。春季用稀薄的人畜尿液浇在根的周围,夏季注意浇水和排水,秋季可在根的周围施些肥料。繁殖主要用分株法,可在3月萌动之前,或在秋季落叶之后进行,也可用压条法或嫁接法的砧...

    1228 农业种植禁忌 种植方法
  • 如何选择鸡腿菇适宜栽培时间
    如何选择鸡腿菇适宜栽培时间

    生产中应根据鸡腿蘑出菇时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以及当地气候变化特征。因地制宜,确定鸡腿蘑适宜栽培时间。原则上旬均温度达到20℃时向前推移30~40天,为最适接种期。自然环境条件下,鸡腿蘑出菇季节为9~10月和3~6月,因而,菌袋培养一般提早1~2月进行。我国中原地区一般秋栽在8~10月,春栽在2&mdas...

    1413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方法
  • 黄水仙的应用
    黄水仙的应用

    黄水仙冬春开花,花大,色艳,是新春佳节较好的盆花与切花。用它点缀窗台、阳台和客室,显得格外清秀高雅。用于花坛、花境、草坪和水池边缘摆放,使得早春风光更添明媚。开花的盆栽黄水仙商品应放5~12℃温度范围,照度保持在2000~3000勒克斯,每天照明12~14小时,其商品价值能保持长久。黄水仙花朵大,淡...

    1914 农业种植禁忌 种植方法
  • 鲟鱼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
    鲟鱼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

    中国农业全搜索网讯 鲟鱼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幅鳍鱼类,是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类群之一,起源于2亿年前的古老硬骨鱼类,在分类上属于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据报道,全世界鲟鱼种类有27种,我国有9种,中华鲟、史氏鲟和达氏鳇则是我国3种主要的鲟鱼种类。其中,中华鲟是我国珍稀水产动物,不但...

    1594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
  • 刺槐观赏种的繁殖及应用
    刺槐观赏种的繁殖及应用

    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inn)原产北美,公元1601年引入欧洲,1877年后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繁殖容易、用途广泛而受到普遍欢迎,在国内已遍及华北、西北、东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北到辽宁铁岭,南到长江流域。刺槐的适应性很强,喜干燥而凉爽气候,较耐干旱瘠薄,在石灰性、...

    1885 种植知识 种植科普
  • 文竹的栽培与养护方法
    文竹的栽培与养护方法

    苗友之家花木栽培 一、文竹的栽培管理1、文竹性喜温暖通风、半阴半湿环境,不耐寒,忌阳光直射,适宜生长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2、文竹栽培的关健是浇水。浇水过多,盆土过湿,容易引起根部腐烂和黄叶脱落:浇水过少,盆土太干,则又容易导致叶尖发黄、枯焦脱落。所以平时浇水要视天气、长势和盆土情况而...

    2990 种植知识 种植科普
  • 桂花盆景栽法
    桂花盆景栽法

    桂花性喜阳,喜干燥,四季常绿。管理得当,可使桂花盆景枝繁叶茂,连年花开不断,花繁芳香。一、换盆换盆一般在植株高50厘米时,用24厘米口径的花盆;植株80厘米时,用32厘米口径的花盆。当换至大花盆时,可3-5年换一次。换盆前准备好营养土,营养土选用腐殖土、园土各半拌和待用。换盆时,保留40%的旧土,剪...

    2118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