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生姜“六改”获高产

时间 : 05-07 投稿人 : 雅婷 点击 :

用传统方法栽培生姜,产量低,效益差。若采用“六改”新技术,能使生姜产量翻番,具体技术如下:

生姜“六改”获高产 | 植物科普

1.改东西行为南北行。先将地翻挖一遍,整平、开南北行沟。姜种摆放时,由原来的随意排放改为东西排放,姜芽集中于内沟的中心,姜的扇面东西伸展,地上主茎叶片为东西分布。可使生姜的主茎叶片为以后萌出的子姜、孙姜幼芽蔽荫遮光,既有利于促进生姜的正常生长,又省了工时。

2.改大垄单行为平垄双行。平垄双行栽植,垄内的小行距为25~27cm,大行距为51~53cm。播种时,先开深8.3~8.5cm的沟;播种后,中间开沟起垄覆土,土层厚度要达8.5cm,使生姜在生长中期无需培土。

3.改稀植栽种为密植栽种。传统栽植,生姜的栽培密度为5500~6000株/667平方米。根据生姜耐阴的特点,可将密度提高到1万~1.2万株/667平方米,株距为14~16cm,为高产打下基础。

4.改集中施肥为撒施深翻。传统的施肥方法是将肥料集中施于播种沟内,或将未经高温腐化的猪、牛粪放置于种姜上,易造成浪费,或损伤芽苗。新方法为将已腐化的猪、牛粪等有机肥撒施于土壤里,深翻土20~25cm,耙细整平土壤,再开沟摆种,最后施少量复混肥料。

5.改中期培土为不培土。传统做法是在生姜生长中期,通过中耕锄草,行间深开沟,再破垄培土,使原播种沟变成垄背,原垄背形成培土沟,往往造成生姜伤根或死苗减产。新法栽培,只需在播种时或播种后20天内在大行间开沟,向两边覆土起垄,可避免生长中期培土伤根。

6.改以治为主为综合防治。生姜的主要病虫害有姜瘟、姜叶枯病、猿叶虫、曲条跳甲虫、条螟虫等。过去是发现病虫害再施药治疗,往往难以保证疗效,故应改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①人工防治。播种前,将遗留在田土的残株败叶晒干后集中烧毁,既可清洁田园,又可减少虫口和病菌基数。②药剂防治。姜瘟和姜叶枯病可用波尔多液喷雾防治。若病情严重,可用40%的抗菌剂2000倍液浇施。用5%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猿叶虫、曲条跳甲虫等害虫。

相关文章

  • 金针菇栽培技术难点及预防措施
    金针菇栽培技术难点及预防措施

    1、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温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措施:①调整培养基含水量。②增加保湿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膜。做好催蕾阶段室内保温与通风工作。2、&ldquo...

    1118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方法
  • 莲耦保鲜技术
    莲耦保鲜技术

    莲藕在我国已有大面积种植,长江中下游及江南诸省为盛产区,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然而,莲藕在贮、运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影响了其出口和销售。现在,科技人员已研制了LB系列莲藕保鲜剂,使贮藏的莲藕既不发生褐变、腐烂,重量也不发生改变,并能使莲藕贮藏保鲜达1个月(室温条件下)。现将此技术的要点介...

    440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
  • 福禄考制种技术要点
    福禄考制种技术要点

    福禄考(phlox drummondii)花葱科福考属,别名草夹竹桃,五色梅。福禄考为一、二年生草花,喜光、耐寒、喜温和湿润气候、不耐酷暑、炎热;喜排水良好、轻松土壤、不耐干旱、忌涝、忌盐碱,花期为6—9月,是绿化的极好材料。1播种:在3月底4月初温室里进行第一批育苗,由于杂交制种,此时可先播母本和...

    1762 种植常识 种植指南
  • 超甜玉米48高产栽培技术
    超甜玉米48高产栽培技术

    超甜玉米48是省农科院玉米育种专家选育组配的强优杂交新组合。该组合于1997年早季开始在增城、番禺、花都、东莞、韶关、雷州、茂名、开平、恩平等地生产试验、示范,表现为适应性广,稳产、高产(亩产鲜苞1100公斤以上),品质好,甜度高,籽粒金黄色,种皮薄,穗粒行排列整齐,秃顶率低,商品率高,很适合于加工...

    2031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方法
  • 如何抢播种植秋红薯
    如何抢播种植秋红薯

    秋红薯全生育期短,对土壤肥力条件要求不严,栽培管理简单,是秋季作物中的短线、高效产品。利用中稻田及水毁田、空闲田种植秋红薯,一般可亩产红薯1000公斤左右。选用良种。一般能大面积栽插的品种都可用来作秋薯的种苗。但“立秋”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有效生长时间短,要尽可能选用抗逆性强、...

    1832 种植知识 种植科普
  • 桂花大树的移植技术
    桂花大树的移植技术

    一、移栽前的准备在移栽前一定时间内,根据树冠大小确定移栽时带根的范围进行断根,断根圈不小于树冠的1/3~1/2。二、挖树桂花大树移栽必须带泥球,移植泥球大小,这一点至关重要,大则浪费工本,小则影响成活,泥球直径一般在树干径8~10倍左右。带泥球的树在原生长地挖出后,就地用草绳、蒲包包扎带根系的泥球,...

    2538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大全
  • 当前冬小麦要除“四害”
    当前冬小麦要除“四害”

    据调查,当前麦田主要病虫害有蝼蛄、麦蚜、飞虱、瑞典蝇等,这些害虫有的直接危害小麦,造成缺苗断垄,有的还会传播病毒病害,还有的以麦田作为越冬和来年繁殖虫源的基地,应及时查治。1.蝼蛄。受蝼蛄危害的麦苗整株枯干死亡,直立或倒伏,有的麦苗地上部表现心叶枯黄,拔出被害苗,根部均表现乱麻状。据黑光灯幼虫结果,...

    560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方法
  • 管理夏季油桃的技术
    管理夏季油桃的技术

    二、加强疏花疏果,以增大果个。由于油桃坐果率高顺生产上如果疏花疏果跟不上,会导致果实变小,影响果实的商品性。因而在生产中应严格疏花疏果,按照结果枝生长的强弱,在开花前期及时疏花疏果,强壮枝每枝留4-6花,保2-3果,中枝留2-4花,保1-2果,短枝及花束状枝留双花,保单果,保证树体每平方米空间留果在...

    482 农业种植禁忌 农作物种植
  • 灵芝一年三收栽培技术
    灵芝一年三收栽培技术

    灵芝是一种药用真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药用价值不断被发掘,因而人工栽培受到广泛的关注。其高产栽培技术既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复杂,也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只要做到技术措施得当,夺取高产还是有希望的。从多年的实践看,实现一年三收一般要掌握好以下几点:一、合理安排生产季节灵芝是一种高温恒温出菇真菌,在...

    399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
  • 危害洋兰的虫害及防治(一)
    危害洋兰的虫害及防治(一)

    危害洋兰的害虫有介壳虫、蚜虫、叶螨、蓟马、粉虱、潜叶蝇、蜗牛与蛞蝓、线虫、毛虫、蟑螂、蚂蚁等。1.介壳虫 介壳虫是危害洋兰最常见的的害虫之一。其种类繁多,主要寄生在洋兰的茎干、叶片上,也可见于叶柄和假鳞茎基部的膜质鞘上,呈白粉状,它们以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汁液为食。危害时轻者使该器官变黄老化,影响兰株...

    2160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郁金香元旦春节上市栽培技术
    郁金香元旦春节上市栽培技术

    一、鳞茎及品种选用 需在2月底前切花上市的郁金香鳞茎必须是在花芽得到充分发育后经过一定时间低韫处理的鳞茎,通常采用荷兰进口周径大于12厘米的5度球。 在品种选择方面,应注意两点:其一,适于薄膜促成栽培,盲花率低的品种;其二,花色及其数量比例要符合市场需求,适应消费者要求。连云港地区普遍栽培的品种有:...

    2261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方法
  • 大丽花
    大丽花

    别名:大理花、西番莲、洋芍药形态特征:菊科大丽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块根肥大,呈圆球形、甘薯形或纺锤形等。新芽只能在根颈部萌发,茎直立,有分枝,高50-150厘米。叶对生,羽状深裂,裂片卵形。头状花序,由中间管状花和外围舌状花组成,管状花两性,多为黄色,舌状花单性,色彩艳丽,有白、黄、橙、红、紫等...

    434 农业种植禁忌 种植指南
  • 青花菜高产栽培技术
    青花菜高产栽培技术

    青花菜又名茎椰菜、意大利芥蓝、绿花菜,是甘蓝的一个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以绿色的花球供食用。其营养高,质地脆嫩,清爽适口,为消费者所喜爱。青花菜作为新兴的蔬菜品种,一些菜农对其特性及生长发育要求还不很了解,栽培的产量不稳定,品质较差。为此,特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2679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 玉兰花怎样栽培管理?
    玉兰花怎样栽培管理?

    玉兰是早春色、香俱全的观花树种,栽植时,要掌握好时机,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以早春发芽前10天或花谢后展叶前栽植最为适宜。移栽时,无论苗木大小,根须均需带着泥团,并注意尽量不要损伤根系。以求确保成活。栽植前,应在穴内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栽好后封土压紧,并及时浇足水。玉兰花较喜肥,但忌大肥;生...

    568 农业种植禁忌 种植方法
  • 菊花矮化栽培措施
    菊花矮化栽培措施

    栽培菊花,往往要控制其高度,以获得紧凑而美观的株形。在栽培中,使菊花矮化一般采取以下措施。1.适当推迟扦插时间。为了缩短菊花的生长期,扦插时间可以推迟到6月上旬进行,独本菊可以在7月上旬扦插。2.在上盆时适当浅栽并且要先栽小盆。菊花上盆时,盆土应放至盆高的1/2,以后再随着茎干的长高而逐渐加土。上盆...

    1100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