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9月17日起全省气温显著下降,并伴有偏北大风,仿佛一夜之间完成了夏秋转换。据安徽省气象站预报资料显示,本月19日早晨最低气温沿淮淮北10℃至12℃,江淮之间12℃至14℃,沿江江南15℃至17℃,较17日普遍下降9℃至11℃。省高密度自动观测网站显示,0时至16时,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温度在20℃以下。省会合肥最高温度只有16.7℃。 20日我省大部分地区云系仍较多,部分地区有弱降水,气温偏低。21日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但偏低气温一直持续到23日。近期的异常低温适逢沿淮中晚稻以及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的抽穗扬花期,可造成结实下降、空秕粒大量增加而减产。
低温危害中晚稻的敏感期:一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连续3天最低气温低于17℃,影响花粉母细胞发育,使空粒增加;二是抽穗扬花期,遭遇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20℃以下(常规晚粳)、22℃以下(常规晚籼)、23℃以下(晚籼杂)、最高气温23℃以下(籼稻25℃以下)的低温,就严重影响花药开裂、花粉发芽力减弱,受精率下降,空粒急剧增加;三是灌浆期,日均温度20℃以下时灌浆速度减慢,低于15℃则停止灌浆,若遇4℃以下霜冻则灌浆终止,秕粒大增、粒重减轻。
当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或抽穗扬花期遭遇20℃以下低温时,采取应急技术措施可减轻低温危害,降低空秕率。
1、深水保温,由于水的比热大,水温相对稳定,降温慢,降幅小,因此,低温时灌深水,夜灌昼排,可提高穗部小环境气温1-2℃,减轻灾害。
2、叶面喷施适量的尿素和磷钾肥,在低温来临之初,可亩用250g的尿素加到浓度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中进行叶面喷施;结合病虫防治,隔2-3天再一次叶面喷施;弥补根须吸肥力不足,提高稻株抗旱力,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结实率;有条件的还可以叶面喷施一些叶面保温剂,抑制植株水分蒸腾,提高叶面温度,减轻低温伤害。
3、喷施植物生长素,在晚稻破口抽穗期,亩喷施“920”1g,促使稻株抽穗,减少包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