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米地里间种香菇,不单独占地,管理简便,节省工时,经济效益较高,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栽培技术。
1 选择适合露地栽培的菌种
要选择低温型、发菌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菌株,即云香、241、04等。
2 选地、做畦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靠近水源,沙质壤土或腐殖土的地块,在秋季或春季整地两垄玉米并在1垄上种植,空出的垄做低畦种香菇。畦宽60厘米,深10-15厘米。
3 茵种制作
3.1 配料 锯末75%、麦麸20%、石膏1%、糖1%、灭菌后含水量60%,PH值自然。
3.2 装袋 采用17厘米x33厘米聚丙烯塑料袋(高压灭菌)或低压聚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每袋装干料150干克,中间扎眼,孔径2厘米,用无棉盖体或棉塞加颈圈封口。
3.3 灭菌 常压灭菌,冒大气后保持8-10小时。
3.4 接种 在无菌箱中每立方米用甲醛8-10毫升、高锰酸钾0.25千克,熏蒸45分钟后接种,栽培种接种量按每瓶二级种接30-40袋为宜。
3.5 发菌 发菌期间每天要通风换气,保持温度在20-25℃,湿度70%以下。
4 合理配料、彻底灭茵
4.1 培养料配方 可根据当地资源选择培养料。
配方:①锯末74.50%、稻糠15%、麦麸5%、玉米面4%、石膏1.50%、多菌灵0.10%;
②大豆秸30%、玉米芯20%、阔叶锯末29%、麦麸20%、石灰l%、多菌灵0.20%;
③锯末79%、麦麸20%、石灰1%、多菌灵0.20%。
4.2 调配方法 将豆秆切成约3厘米长小段,玉米芯打成碎块,一起放入1%石灰水中浸泡1昼夜捞出后控至不滴水,将锯末麦麸等料混均,用石灰水拌料,含水量55%左右,然后与浸泡好的豆桔、玉米芯混合,最后将多菌灵用少量水溶解后喷人料内拌匀。
4.3 灭菌 常压灭菌时,要做到火猛,气足,保持冒大气2小时,再闷2小时,即可出。
5 精细铺料,接种
栽培时间在3月末4月初,畦底覆膜,用幅宽1.50米,厚1.50道地膜,在自制木框(高10厘米、长1.60米,宽0.60米)中加料加菌种。每平方米加菌种5袋,菌种掰成小块,一半混于料中,一半撒于料面.压实后,料面再撒上用2%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合上薄膜,薄膜每米长缝隙间塞上一个稻草把,以利通气,然后盖土2-3厘米或其他覆盖物保温。
6 加强管理
6.1 接种后管理 菌丝生长阶段处于低温期,要注意保温防冻。隔7天左右,应局部揭膜检查发菌情况,发现杂菌及时用5%石灰水或0.25%多菌灵溶液也可用200倍克霉灵溶液防治,控制蔓延。
6.2 及时通风、促进转色 此期管理十分重要,是栽培成败,产量高低关键时期。一般接种后40-50天菌丝便能吃透整个料面。应及时撤掉覆盖物,搭设月形棚遮荫,要加强通风,在无风天打开薄膜通风,隔4-5天培养料表面发白,再做1次通风,使培养料表面菌丝倒伏,即可进入转色期,然后进行温差刺激,促进原基形成,一般温差在10℃左右易形成原基,自然温差不够大时,可采取白天覆膜,夜晚或凌晨揭膜,以增加温差刺激。
6.3 出菇管理,采收及加工 这一时期应注意补充水分,采收前l天停止浇水,一般菇盖直径4-8厘米,没有完全开伞,手摸菇盖有铜锣边时,为最佳采收期,采收后,为了让菌丝有一个恢复生长的过程,应在3-4天后再浇水,经10天左右又能长出下潮香菇,采下的鲜菇应按大小厚薄分级,及时进行晾晒或烘干,菇根保留2厘米,其余剪去,倒放在烘干帘上,在烘干室(房)烘干的方法是:35℃起烘,烘干温度在45-60℃,每小时温度上升不超过5℃,以免香菇商品质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