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眼下正是我省冬种瓜菜时节,受灾群众急需通过发展冬季瓜菜弥补洪灾损失。那么,受灾的农作物、土壤等该如何处理?灾后又如何科学恢复农业生产?这些都是灾区群众关注的话题。为此,海南日报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灾后农业生产科技讲座》,拟从灾后土壤处理、受灾农作物的抢救、大宗热带经济作物的管理、农作物防病治病等方面,请专家一一支招,帮助灾区群众科学有效地恢复生产。
“灾后恢复农业生产首先要关注土壤处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土肥专家林钊木告诉记者,处理好土壤,这是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良好的土壤处理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起到抑制作用。否则,将事倍功半。
如何处理被洪水浸泡的土壤?林钊木提供了五步处理法:
第一步:首先要排除田地间的积水。田间积水时间过长,会导致土壤缺氧,植物根系不能进行正常呼吸,会使根的活力下降,最终导致农作物死亡。因此应采用排水机械和挖排水沟等办法,尽快把田间积水排除,缩短积水时间。所开排水沟深应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左右,沟间距1.5至2米;对淹水时间过长的土壤,沟深应在40厘米以上,沟距可调整为1.0至1.5米。
第二步:清理园地。要立即清理地上死亡的植株,以及低洼处的败叶和杂草,将其集中焚烧或填埋。改善通风条件,降低田间土壤和空气湿度,以利于作物恢复生长。对于菜园,沙质土壤的菜地,可马上整地,抢播抢种;粘土为主的菜地,土壤要翻晒消毒,再整地播种或移栽菜苗。
第三步:中耕松土。大雨或洪水过后,多数地表会出现板结,土壤通透性差,水、气、热严重失调。因此,要在天气转晴,表土略干(以不黏锄头为宜)后,及时中耕松土,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在表层土壤放干后进行土壤翻耕,旱地翻耕深度在25-30厘米左右,水田翻耕深度20-25厘米。整地一般可结合土壤翻耕,或在翻耕后1至2天进行,要求不留大土块,土地平整。整地时,也可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做垄,一般垄宽1.0-1.5米、高0.2-0.3米。
第四步:土壤消毒。土壤受洪水浸泡后可能带有各种各样的病源,对污染较严重的土壤,在完成以上三步措施后,还应结合土壤翻耕和整地用石灰或多菌灵消毒,消除土壤中的病原体,防止蔓延。
第五步:修补沟埂。尽快修复被洪水冲坏的沟埂梯田和环山行,有利于恢复生产后,田地的灌水或排水。
农作物种植后,要加强受灾田地的水肥管理。对于灾情较轻的菜地要加强现有蔬菜的肥、水管理,增施速效肥。暴雨涝灾后,土壤中氮、钾等元素容易流失,追肥应以氮、钾肥或高氮钾型复合肥为主。灾后土壤水分管理,应坚持量少勤灌的原则,保持土壤“手捏成团,触地即散”的干湿度,便能维持土壤良好的通气状况。
(本报海口10月24日讯)
灾后农业生产科技讲座
海南日报社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