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龙眼栽培面积达1万余公顷,是重要的经济果树,但隔年结果是其栽培上的最大问题(亦是世界龙眼产区普遍现象)。通过多年研究,台湾目前已可控制龙眼开花,使隔年结果问题不再存在,且可进一步调节产期,做到周年生产。
自1998年台湾成功用药剂对龙眼进行催花后,台湾投资商将此技术带到世界各龙眼生产国,并获得广泛使用。泰国以氧化钾处理的龙眼产量达全年产量的40%,外销龙眼有50%经氧化钾处理过;美国夏威夷和佛罗里达也都有科研机构及学校在研究与推广此处理方法;至于我国大陆,该项技术已引起了有关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且在一些产区也有了较成熟的技术。本文对台湾龙眼调节技术上的经验与问题做个简要介绍:
一、以品种调节产期
在未发现药剂处理方法之前,调节龙眼产期的唯一方法是选育一年两花品种,这类品种在东南亚普遍存在,如泰国的Petch Sakom,越南的Tieu Da Bo及Long,马来西亚的钻石龙眼等,但此类品种有花期不定,品质不佳,且引入亚热带的台湾栽培易转成一年一花,故引进后大多不理想。
二、以药剂调节产期
台湾近年来通过药剂处理使龙眼一年多收成为可能。台湾高雄内门的试验显示一年可能三收于不同枝梢,即于7月间处理,9月间开花,次年1月间采收,二月间再同部分未结果枝开正常花,于7~8月间采收,未开正常花的会发新梢,可经再处理或残留效应于5月间开花,于10月间采收。但考虑植株的生育仍以2年3~4次果较佳。
台湾近两年试验用氯酸钾、氯酸钠、过氯酸钾等含氯酸成分的化学药剂均有促成龙眼开花的效果,但氯酸钾的使用效果较好。施用时的剂量宜少不宜多,树冠直径6米之内的,药剂400克可催花66%以上,树冠直径6米以上的,增加剂量有增加开花率的效果,但一般不超过1公斤,剂量过大反而易造成植株营养旺盛,延迟开花。坡地及植株过大的常常由于根部较深等原因降低药剂催花效果,为改进催花率,台湾曾试验过用液体洒施法(灌头)、土壤洒施法、注射法、叶片喷洒法、枝干包缚法。各种试验比较均有优缺点,其中仍以土壤洒施、液体洒施法叶片喷洒法效果较佳。
三、产期调节常见问题
(一)产量偏低
试验显示出氯酸钾处理对龙眼花性比率无不利影响,花粉的活力也相近,但以往在冬季开花的往往结果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授粉昆虫,同时造成产量偏少的原因还有病虫害和鸟害。
(二)造成落叶
用氯酸钾叶面喷施或注射,易导致果树部分落叶或枝梢干枯,但不会造成全株枯死。
(三)树势衰弱使用氯酸钾偶有因结果太多而使树势衰落,但均能恢复正常生长,关键在于结果期是否有良好的营养管理及采收后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树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