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苕育苗
1.1适时早播,培育壮苗
确定适宜殡种期:一般在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便可开始殡种。重庆低海拔沿江河谷区域以3月上旬殡种为宜,中山丘陵区域以3月中旬殡种为宜,高山冷凉区域以3月下旬至4月初殡种为宜。
地膜覆盖,保温育苗:苗床大小按需要而定,一般以箱宽1.3-1.5米地长方形为宜,拱棚覆盖地在殡种结束,应用竹片搭好拱架覆膜,四周用细土封严。平铺盖膜地苗床,在苕苗出土后及时破膜引苗,并用细土封严膜口。
精选种薯,严格种薯消毒:对精选好地种薯一般选用温水浸种消毒处理,即用50-54温水浸种10-12分钟。也可采用药剂消毒,常用的药剂有50%托布津可湿剂2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浸种10分钟即可。
提高殡种质量:适宜殡种密度,一般而言,采苗早的可适当密一点,采苗迟的可稀一点。总的要求是稀一点较好,窝播以3个苕块为宜。亩用重量因育苗方法、种薯大小而不同。在盖膜保温育苗情况下,一般每亩大田用种75公斤左右。如采用高温催芽,只需20公斤种。正确的殡种方法,殡种时头部和背部(薯块在大田生长时向土表的一面)朝上,尾部朝下,倾斜排放,头齐尾不齐。施足苗床底肥底肥以充分腐熟的人畜粪水为主,亩用量1500-2000公斤,于殡种前2-3天施肥,在土壤水分稍干后,欠细整平即可殡种。适当改种用细沙土或细石谷子土薄盖苕种,一般以不超过3厘米为宜。苕厢做成微瓦背形。
苗期管理
播种至齐苗阶段齐苗前一般不浇水,如床土发白,可在晴天中午浇水或泼清粪水。
齐苗至剪苗阶段以催为主,逐渐炼苗。齐苗后让苗床温度保持在25-28。薯苗长到15厘米左右,每个薯块上留4-5个苗,将多余的苗从幼茎的基部扯断,扦插在采苗圃中,繁殖苕苗。间苗时一定不能从幼茎的基部扯断,二要不能摇动种薯伤根。同时清除苗床杂草。苗高达25厘米以上,有6-7节时,进行炼苗,经3天以上炼苗后,即可剪苗栽插。
间苗后的管理间苗的第二天浇一次透水。一般在剪二次苗的第二天追肥,每平方米用尿素25克兑清粪水10-15公斤泼施。
2红苕大田栽培技术
壮苗早栽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根据前作收获期、间套作管理等及时栽插。我市红薯多与玉米套作,在玉米抽雄期栽苕产量最高。红苕的适宜栽插期以小满至芒种节为宜。在小春作物收获后10天栽完苕苗均属于早栽范畴。
分带轮作,起埂(垄)栽苕
一般以1.65-2米开厢的中厢带距为主,零星地块也可采用1.3米左右开厢的7窄厢带距。按照前后茬作物对半种植的原则。起埂方式,一般小埂宽70-80厘米,高26-30厘米,栽单行;大埂宽100-110厘米,高33-40厘米,栽双行。
施足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80%。一般每亩施堆渣肥2000-2500公斤,草木灰50-100公斤,人畜粪20-30担,过磷酸钙25-30公斤。采用条施或窝施。条施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起埂时把基肥施在埂心内,称为包心肥,另一种是起埂后在埂面开沟施入。窝施是做垄后,在垄上打窝施入。
合理密植夏、秋苕一般田块亩植4000株左右;套作红苕亩植3500-4000株左右;坡台瘠薄土亩植4500-5000株为宜。
栽插
浅插苕苗栽插于5-7厘米深的表土层内,入土节数3-5节为好,盖土压实,若土壤干燥应浇一次透水,浇水后用细土盖窝。
田间管理
查苗补苗红苕栽插后3-4天,及时查苗,补苗。
施苗肥一般在插后15天左右,每亩用清粪水15-20担或尿素3-5公斤兑水窝施。若基肥充足,苕苗生长快,则可少施或不施。
中耕除草中耕时间,一般栽插后10-15天进行一次。以后每隔10-15天中耕一次,到封行前一般中耕2-3次。
培土中耕时结合培土,培土不宜过高。
灌水和排水红苕生长前期需水量较少,若遇干旱插后1-2天早晨或傍晚浇一次水。分枝结薯时期,遇旱应及时浇水,促进苕苗早分枝,早结薯,多结薯。雨水多时,应及时清构排水。
(二)茎叶薯块并长期
追施块根膨大肥一般在栽后50-70天施用。以氮钾为主,一般亩施清粪水20-30担或尿素5-7公斤,草木灰75-100公斤或硫酸钾10公斤兑水施用。
灌水和排水旱情严重地区,应做好抗旱工作,雨水过多的地区,要做好排水工作。
翻蔓和提蔓
除在前期为便于施肥、中耕、培土和开沟排水等田间管理,使用翻蔓方法外,一般不宜采用。提蔓必须根据品种、苗情等情况,灵活运用。丛生。短蔓型(茎长在1.5米以下)或地上部分生长较差,不定根少则不提蔓。长蔓型品种(茎长在2.5米以上)或中蔓型茎较长,在土壤肥沃、高温多湿,茎节不定根多的情况夏,应适当提蔓,提蔓时要注意尽量减少茎、叶损伤。
(三)苕块盛长期
根外追肥,一般在收获前的40天左右进行,用5-10%草木灰水或千分之五的磷酸二氢钾,每亩喷施75-100公斤,每隔10天左右一次,共喷2-3次,茎叶长势差的则喷施1-2%尿素液,促进茎叶生长。
排涝红薯生育后期,秋雨较多,应做好排水防涝工作,达到雨后田间不渍水。
防治病虫害红苕的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根腐病、金花虫、卷叶虫和斜纹夜蛾等,应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