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辣椒贮藏保鲜技术

时间 : 11-24 投稿人 : 诗情花意园艺 点击 :

辣椒为人们最喜爱的蔬菜之一,含有丰富的营养,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堪称蔬菜之最。因辣椒生长的季节性较强,上市比较集中,采摘旺季往往出现市场过剩而价格低廉,而旺季过后,供应量明显减少,市场价格又明显提高。因此,如果采取科学的贮藏保鲜措施,就能延长市场供应期,避开价格低廉的市场旺季,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现介绍几种辣椒贮藏保鲜技术。

辣椒贮藏保鲜技术 | 植物科普

控温控湿贮藏法。采用此法,关键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掌握好室内湿度。先是控温,辣椒生长要求的平均温度为25℃,入贮时最低温度为8℃,一般应将室温控制在8—10℃。再是控好贮存库的湿度,如库内空气太干,可在地上洒一些水,使用筐的相对湿度要保持90%左右,每日根据薄席的干湿程度更换外围席子。夏季贮存每5—7天加工一次,秋季贮存,每10—15天加工一次,加工时应将红椒和次椒挑出,陆续供应市场。每次加工要更换包装并消毒席子。用控温控湿法贮存辣椒要着重注意掌握湿度,因为湿度掌握不好,会严重影响质量,并造成腐烂,垫筐的席子不可太湿,否则会造成水烂。

沟藏法。贮藏前在地势干燥的地方挖一条东西延长的沟,沟宽l米,长不限,深1—2米,沟底铺一层沙子或垫一层秸秆。采收的辣椒经短期预贮后,轻轻摆放在沟里,可装筐放到沟里,也可一层辣椒一层细纱贮藏,每层厚度不超过50厘米。沟上盖草帘,贮藏期间严防漏水,每隔15天左右检查倒动一次,挑出烂果。沟藏法可贮2个月。

缸藏法。缸藏前用0.5%—1%的漂白粉溶液将缸洗净擦干。缸底垫上草帘,装入选好的辣椒。大缸装缸高的1/2,小缸装缸高的2/3。装好后缸口用牛皮纸或塑料薄膜封好。贮藏初期隔一周,中期后隔两周翻检一次。

筐藏法。将选好后的辣椒装在经漂白粉消毒过的筐内,筐内衬牛皮纸。辣椒入筐后,用塑料薄膜封严筐口。辣椒入库后,贮藏库每天要放风一次,藏果每隔10天左右挑拣一次,取出红果、烂果。

通过上述措施使贮藏的辣椒始终处在较适宜的贮藏环境下,从而可延长贮藏期。

(丽水农技110供稿)

(来源:《丽水日报》)

相关文章

  • 湖北想栽苹果树 晚熟品种哪个好
    湖北想栽苹果树 晚熟品种哪个好

    2005年11月23日早接到湖北省农民张庆喜打来的电话,张庆喜同志看到当地每年从外地购进大量苹果,想如果自己发展几亩苹果园,效益应该也不差,当地的海拔约为650米,无霜期300天左右,但他们当地种植苹果的人很少,不知发展什么品种好?而且他看中的是晚熟品种,希望咱报专家能给他提个好建议!答:张庆喜同志...

    2740 农作物种植管理 农业种植教程
  • 几种主要草菇品种介绍
    几种主要草菇品种介绍

    草菇的品种很多,依个体大小可分为大型种、中型种和小型种,现将主要几种介绍如下: 1.v23号 个体大,属大型种,包被厚而韧,不易开伞,圆菇(未开伞的菇蕾)率高,最适合烤制干菇,也适合制罐头和鲜食。一般播种后6~11天出菇,子实体发育...

    521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知识
  • 果树安全越夏注意啥
    果树安全越夏注意啥

    一、铲草松土。在炎夏高温季节,应加强果园土壤管理,对园地全面铲草松土,将杂草埋入土中,以避免与果树竞争水分和养分。然后开沟施肥,培土壅蔸,增强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孔隙和含水量,促进果树生长和发育。二、开沟施肥。果树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旱季要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可防止落叶落果,促进果实...

    1050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
  • 玉米增产新技术 秸秆覆盖
    玉米增产新技术 秸秆覆盖

    玉米喜水,农村人称“水罐罐”庄稼。播种期,无墒不能出苗;墒欠则出苗不齐。喇叭口期和孕穗期若遇旱,就会导致减产或绝收。因此,水是玉米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秸杆覆盖,也叫生物覆盖,它是利用物和一切残体覆盖地表,达到蓄水保墒,改土培肥,减少水土流失,进而提高作物单产的一项实用农业技术。通过秸秆覆盖,在地面...

    712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管理
  • 鲜食葡萄新品种--黑香蕉
    鲜食葡萄新品种--黑香蕉

    “黑香蕉”是吉林省集安市北方园艺研究所选育的鲜食葡萄新品种。它抗病力强,耐寒,品质优良,产量高。 特征特性:叶片较大、较厚,深绿色,有光泽。果穗中大、圆柱形,穗形紧凑,平均穗重500克,最大穗重1200克。果粒着生紧密,圆形,大小整齐,平均粒重6.8克,最大粒重12克。果皮黑紫色,着色快而且整齐,...

    2871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知识
  • “大叶黄杨”栽培技术
    “大叶黄杨”栽培技术

    黄杨别名:冬青卫矛、正木。学名:BuxusmicrophyllaSieb.etZucc科属:黄杨科。树种特征:黄杨又称瓜子黄杨、千年矮,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花簇生叶腋或枝端,4~5月开放,花...

    1341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知识
  • 鱼台县2011年稻茬麦秋种技术要点
    鱼台县2011年稻茬麦秋种技术要点

    近年来我县带稻撒播的稻茬麦因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变化,易遭遇干旱、冻害、病虫草害、渍涝等多种灾害。为消除灾害隐患,应把灾害防御技术作为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来抓,推广抗灾、减灾栽培技术,克服稻茬麦带稻撒播带来的弊端,确保明年小麦丰产丰收,提出如下生产技术意见。一、优化品种布局,充分发挥...

    2117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指南
  • 小白菜主要品种介绍
    小白菜主要品种介绍

    1.四月慢   是由上海市郊区引入的白菜品种,济南等地普遍栽培。叶片卵圆形,全缘,叶面平滑,叶色深绿,叶片厚。‘叶柄扁平微凹,肥厚,淡绿色。长成的植株呈短筒形,基部粗,近叶柄处束腰,株高25—30厘米,莲座直径达30厘米。   四月慢比较抗寒,冬性强,春季栽培不易抽薹。阳畦育苗苗...

    2991 种植知识 种植常识
  • 番茄秋延后栽培技术
    番茄秋延后栽培技术

    为了国庆至元旦期间市场能够供应反季节优质番茄,我们进行了番茄的秋延后栽培技术研究,经3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树立了高产高效的典范。现将番茄秋延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经过3年的选择,选出适合我地栽培的秋延后番茄品种,如“合作903&rdquo...

    1106 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怎样种好荷兰小黄瓜
    怎样种好荷兰小黄瓜

    小黄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植物。该类型瓜长度14~18厘米,直径约3厘米,重100克,表皮柔嫩、光滑,色泽均匀、口感脆嫩、瓜味浓郁,经济效益颇高。育苗“荷兰小黄瓜”种子价格贵,育苗时可使用穴盘或营养钵精量播种。种植时对温度要求很高,发芽适温为24℃~26℃,一般4天出苗。出苗后,白天保持23℃~25℃...

    1666 种植技术大全 种植指南
  • 红叶石楠栽培注意松土
    红叶石楠栽培注意松土

    红叶石楠种植后我们的后期管理是非常的重要的。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如遇连续晴天,在移栽后3-4天要浇—次水,以后每隔10天左右浇一次水;如遇连续雨天,要及时排水。约15天后,种苗度过缓苗期即可施肥。在春季每半个月施一次尿素,用量约5公斤/亩,夏季和秋季每半个月施一次复合肥,用量为5公斤/亩,冬季施—次...

    1080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禁忌
  • 真姬菇品种介绍
    真姬菇品种介绍

    真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又名玉蕈,因具有独特的蟹鲜味,还名蟹味菇,假松茸。是适于北温带栽培的优良食药用菌。真姬菇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1972年日本宝酒造株式会社人工栽培真姬菇首先成功,并取得专利权。自1973年开始在长野县投入生产,近30年来这种菇的产量...

    2997 种植常识 种植指南
  • 德抗961(小麦)
    德抗961(小麦)

    德抗961是德州市农科所于1992年用R-045-01(从前苏联引进)作母本,德选1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取其子代花粉处于单核中晚期的幼穗,在含0.4%的NaCl的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单株,然后经过田间、盐池、水培室等耐盐鉴定筛选而成。2001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

    2017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雪松的培育管理
    雪松的培育管理

    雪松性喜湿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在pH值为6.5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良好。在种植雪松时要注意,不管大苗小苗,切忌水泡,水泡一天全部死掉。运输时车辆上要盖帆布篷,避免风吹失水落针,影响成活率。另外,雪松通常在三月种植。具体种植管理技术如下:1、整地作床:在整地前,先施硫酸亚铁50斤,然后...

    2664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知识
  • 柑桔高接换种技术
    柑桔高接换种技术

    一是确定每株的接芽峰:一般情况下每株柑橘树高接10个芽以上,最多不超过15个芽以上;二是高接部位的确定:根据树体大小,树龄长短,选择3―6级枝上进行高接,一般不在主干,主枝上高接;三是确定嫁接方法:为了确保接芽成活率,一般采用单芽或双芽腹接,不用芽接办法,确保高接芽抽生健壮;四是确定最好的嫁接时间:...

    1855 种植常识 种植指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