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低温或高温使用除草剂均易发生药害。例如,气温低时,使用恶草灵,会使水稻秧苗产生轻微药害。高温时使用扑草净,作物对扑草净未能及时降解,容易发生药害。气温过高时,应停止使用2.4-D丁酯、氟乐灵、禾大壮、二甲四氯等易挥发的除草剂,以免挥发飘移到周围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2、水分。大多数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必须有土壤湿润的条件才能发挥良好的药效。但水层控制不当,也易产生药害。例如,禾大壮等除草剂在水田中使用需要有水层才能发挥药效,但在水稻芽期淹水情况下药害严重。
3、土壤条件。一般砂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吸附除草剂量少,因此除草剂用量也少;粘重土壤或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吸附除草剂的能力强,用量应适当增加,有机质含量过高的土壤,一般不使用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土壤酸碱度对除草剂活性有一定影响,一般除草剂当PH值在5.5~7.5时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在酸性或碱性强的土壤,对除草剂影响较大。绿磺隆受土壤酸碱度影响很大,在酸性土壤降解速度快,相反,在碱性土壤降解速度慢,对后茬敏感作物易造成药害。
4、光。如除草醚等是光活化性除草剂,在光的作用下才起杀草作用。西马津、敌草隆、扑草净等光合作用抑制剂,也需在有光的情况下才能抑制杂草光合作用,发挥除草效果。氟乐灵等施于土表易挥发,见光易分解,使用时应及时与表层土混拌。
5、风。风大喷洒除草剂容易发生雾滴飘移,危害周围敏感作物。尤其是易挥发的除草剂如2.4-D丁酯等,使用时应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