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桂审玉2013008号
品种名称:桂单0811
选育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旱粮作物研究所、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桂39321×桂兆18421。桂39321是用7239与CML285杂交建立选系基础群体7239×CML285,从该选系基础群体中选优株连续自交8代育成。桂兆18421是用泰国Kasetsart大学的Prapa Sripichitt教授引进的群体Swan(late)C4,用系谱法从该群体中选优株自交和选择经8代自交育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23天,秋季平均104天。株型平展,第一叶鞘颜色紫红色,叶片淡紫色;第一叶尖端为匙形。抽雄期茎基部浅紫红色,茎“之”字型程度弱,支持根紫红色。总叶片数19~20叶。成株期叶色绿色,果穗着生于倒数第6~7叶,穗上叶较直立。苞叶绿色,包紧度较紧。苞叶上有小叶。雄穗一级分枝9~15条。雄花护颖为绿色,但有极弱的紫红色条纹出现,雄穗小穗间排列中;花药淡紫红色稃片白色,花丝刚吐时为淡红色,吐丝完全时为红色。株高275.8厘米,穗高127.6厘米,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白色,穗长19.2厘米,穗粗4.75厘米,秃顶长0.3厘米,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4.5,平均行粒数39.9粒,单穗粒重155.4克,日产量4.52公斤,百粒重30.3克,出籽率83.8%,空秆率0.8%,倒伏率0.2%,倒折率0.0%,双穗率0.6%,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4级,小斑病1~3级,平均1.4级,纹枯病7.2%,粒腐病1.1%,茎腐病0.0%,锈病1~3级,平均1.5级,青枯病0.0%,丝黑穗病0.0%。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55.6,抗锈病,高抗茎腐病。容重788克/升,粗蛋白11.31%,粗脂肪4.18%,粗淀粉69.03%,赖氨酸0.30%。
产量表现:2011年春秋两季区试平均亩产507.3公斤,比对照正大619增产5.5%,增产点次81.8%。2012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8.6公斤,比对照正大619增产6.0%,增产点次72.7%。
栽培要点:1、春播宜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0℃以上,土壤湿度为60%左右时播种。秋播宜在立秋前后种植。播种后盖土要均匀,厚薄一致,以4~6厘米为宜。2、种植密度:一般3600株/亩。肥水条件好,可种4000株/亩;肥水条件差,可种3300株/亩。3、施肥:①种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复合肥7.5~10.0公斤。②苗肥(3~4叶期):亩施腐熟粪水30~40担或尿素7.5~10.0公斤+复合肥5.0~6.0公斤+钾肥5.0~6.0公斤。③苞肥(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20.0~25.0公斤+复合肥7.0~10.0公斤。追肥时结合中耕培土进行。4、注意抗旱、排涝,防止后期脱肥及虫鼠危害,苞叶变黄后3~5天及时采收。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全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