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认定编号:蒙认饲2005001号
品种名称:科饲一号(科试一号)
申请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由野生多年生大刍草与一年生大刍草杂交中选育的纯系9009为父本与自育栽培玉米选909409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选育而成 。
性状描述:
植株:高度为35 cm~42cm,为丛生型,分蘖力强,收割时一般具有3~5个分蘖,茎粗2~3 cm,气生根发达。叶长70~100cm,叶片数目多,叶色浓绿,叶宽达6~8cm。
雌穗:部分雌花序上着生雄花序。雌穗长8~12 cm,穗轴扁平,穗行数为2行,互生于穗轴两侧,具有硬稃,雌穗数个至数十个簇生于叶腋内。
品质:经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测定,粗蛋白质8.08%,粗纤维29.0%,粗脂肪1.98%,灰份4.25%,无氮浸出物47.5%,可溶性还原糖8.61%。
病虫害发生情况:田间未发现大小斑、黑粉、丝黑穗、茎基腐等常发性病害。
试验情况:
2003年参加内蒙古饲用玉米区域试验,生物产量平均为7133kg/亩,比对照东陵白增产32%。
2004年在饲用玉米区试中生物产量平均亩产为5376.9kg,比对照东陵白增产21.0%。
栽培技术要点:
对土壤适应性广,耐盐碱,土壤PH值在5.5~8.5范围均可种植。其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与玉米相同。内蒙古在5月中上旬播种。播种方式可采用点播或条播。种植密度以2600~3000株/亩为宜。其行株距大致为60 cm×40 cm或70 cm×30 cm。播种量每亩1.5~2.0kg,在南方用于青刈,播量比青贮增加30%,相应密度可增加到4000~4500株/亩。该杂交种前期(拔节前)生长稍慢,拔节后生长迅速,因此重点抓好苗期管理。
适宜地区:内蒙古≥10℃活动积温2700℃以上积温区种植,积温较低的地区可覆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