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来源:荆州市霞光农业科学试验站用“36B-7”作母本,“N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201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6001。
品质产量:2010~2011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毫米,断裂比强度30.7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09.18公斤,比对照鄂杂棉10号F1增产5.01%。其中:2010年皮棉亩产102.98公斤,比鄂杂棉10号F1增产6.86%;2011年皮棉亩产115.37公斤,比鄂杂棉10号F1增产3.40 %。
特征特性:属转Bt基因杂交一代抗虫棉品种。植株塔型、较高,稍松散,生长势较强,整齐度较好。茎杆较粗,有稀茸毛。叶片较大,叶色深绿,苞叶较大。铃卵圆形、中等偏大,铃尖突起明显。区域试验中株高129.4厘米,果枝数18.8个,单株成铃数29.3个,单铃重5.80克,大样衣分42.41%,子指10.9克。生育期127.8天。霜前花率79.7%。抗病虫性鉴定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低抗棉铃虫。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4月上中旬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一般亩栽密度1600~1800株。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辅施微肥,一般亩施纯氮17.5公斤,注意增施钾肥,氮磷钾比例为1:0.5:1。3、合理化控。该品种对缩节胺较敏感,遵循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防止化控过头。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起垄培土防倒伏;及时整枝、打顶、抹赘芽;遇高温干旱及时灌水抗旱;全生育期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棉区种植,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