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6016
品种名称:荃优银泰香占
申请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银泰香占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4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0.4天。株高119.9厘米,穗长25.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2万穗,每穗总粒数182.2粒,结实率83.9%,千粒重27.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3、3.4,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中感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强,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9%,垩白度1.0%,直链淀粉含量18.0%,胶稠度81.0毫米,碱消值6.8级,长宽比3.4,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一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1.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2.3天。株高128.1厘米,穗长27.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2万穗,每穗总粒数189.2粒,结实率84.4%,千粒重25.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8、4.2,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中感白叶枯病,感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较强。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8%,垩白度0.6%,直链淀粉含量15.8%,胶稠度74.5毫米,碱消值6.8级,长宽比3.5,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0.98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0.29%;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640.5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5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5.7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94%;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8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22%。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0.5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减产0.55%;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600.3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0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0.4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72%;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3.13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51%。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保证安全抽穗;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该品种分蘖中等,每亩插足基本苗8万-9万。3.科学施肥,提高群体质量。宜中肥水平,亩用纯氮11-13千克。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拔节前期增施钾肥,增强植株抗逆性。4.合理灌溉,适时防治病虫草害。抽穗期遇低温天气,适时灌水保温;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种植习惯,适期播种。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构建丰产苗架。秧龄根据不同育秧方式合理确定,穴栽1-2粒种子苗,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8万。3.科学施肥,合理灌溉。丰产性好,品质优,宜中肥水平,亩用纯氮11-13千克。多施有机肥,拔节前期增施钾肥,增强植株抗逆性。够苗适时烤田,多次轻烤。4.适时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尤其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 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