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免耕法?
答:免耕法是指从播种到收割完全不翻耕的栽培方式。免耕法因有杂草或前造农作物残留根茬覆盖土壤表层,保护了土壤结构,提高农田耕作土层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利于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所以免耕法又称保护性耕作。
2、何谓水稻免耕抛秧技术?
答:水稻免耕抛秧是指在收获上一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先使用除草剂灭除杂草植株和落粒谷幼苗,摧枯稻桩或绿肥作物后,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将秧苗抛栽到大田中的一项新的水稻耕作栽培技术。
3、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应用概况及前景?
答:1996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栽培研究所开展了水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研究并初获成功。2001年广西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全区各地开展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试验示范,当年应用面积达19128亩,至2002年发展到31.63万亩,2003年早稻接近100万亩,其发展速度相当快,已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农业部把该技术列入2003年全国农技推广的重大技术之一,广西区党委、政府把该技术作为广西农业生产的重点、亮点技术加以推广,预计2003年广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将突破300万亩,居全国领先水平。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具有省工节本、省力高产、简便易行的特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利于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既符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思路,也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向,其前景十分广阔。
4、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经济效益如何?
答:据了解,广西水稻犁耙田成本一般在50~8(元/亩,一亩免耕稻田需要除草剂和喷药成本15~25元,就算产量不增加,每亩免耕抛秧稻还可以节省按人35—55元,也就是说农民相应增加纯收入35~55元,一年两造每亩稻田农民可增收近百元,可见水稻免耕抛秧是农民减负增收的有效措施,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社会效益表现在哪里?
答:免耕不用犁耙田,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解放了劳动力.有利于农民群众身心健康、提高了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另外,免耕有利于争取时间,缓和季节矛盾,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6、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有何生态效益?
答:由于免耕抛秧技术对稻田不作任何翻耕处理,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壤结构而言,保持了团粒结构,特别是腐质植土层,提高了稻田耕作上层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利于土壤透水透气,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害虫天敌,保护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农田生态环境平衡,另外,免耕还大大减少了机耕作业产生的废气排放,节约了能源以及水资源的作用,是一项理想的农田生态环保技术。
7、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无论是双季稻区的早稻田、晚稻田,还是单季稻田,只要是排灌方便的稻田均可作为免耕稻田,对排灌不方便的易旱田和浅瘦漏的砂质浅脚田不适宜作免耕田。低洼田、山坑田、冷浸田、烂溢田等实行免耕栽培,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但在免耕化学除草前必须开好环田沟和十字沟,及时排干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