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自上世纪80年代缺乏对其危害性的认识,盲目引入以来,由于管理不严,福寿螺逃逸,并逐渐扩散蔓延到农田,发生面积迅速扩大,成为水生农作物的有害生物,造成水稻、蔬菜等多种农作物受害。
根据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为害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治标治本相结合的措施,控制福寿螺的发生与为害。策略上:重点突出抓好越冬螺只和第一代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措施上:结合整治水利排灌系统,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减少冬后残螺量;倡导人工捕螺摘卵、养鸭食螺,减轻防治压力;科学用药,把福寿螺控制和消灭在大面积扩散为害之前。
1狠抓冬防,减少残螺量
冬季,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和水沟及低洼积水处,是集中歼灭的有利时机。结合冬修水利,整治沟渠道,把沟渠污泥连同福寿螺搬上堤基沟顶,破坏福寿螺的越冬栖息场所,降低越冬螺的存活率,并对沟渠和低洼积水螺量密度高的地方,用药物防治,降低越冬残螺量。
2人工捕螺摘卵,减轻防治压力
人工捕螺摘卵是减少螺量和控制扩散的有效方法。组织发动群众对沟河和农田的较高密度的地段和田块进行人工捕螺摘卵,集中销毁深埋,减轻防治压力,减轻环境污染。
3养鸭食螺,一举两得
养鸭食螺既可消灭福寿螺,又可发展养殖业,一举两得。据调查,在螺卵盛期放鸭到河沟和农田啄食幼螺,0.5公斤的鸭,每天能啄食35-50螺只。
4科学用药,控制螺害
药剂防治是快捷、有效防控福寿螺的技术。通过试验,密达、贝螺杀是防治福寿螺的有效药剂。一抓冬季沟渠里福寿螺高密度区的防治,二抓早晚水稻插植后1-2天的药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