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西葫芦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时间 : 02-28 投稿人 : 沁芳园艺 点击 :

西葫芦又称美洲南瓜。在我区中西部地区日光温室内可进行早春茬栽培和秋冬茬栽培,是晚秋、冬季和早春的重要蔬菜。由于西葫芦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较强,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近年来在日光温室内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一、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1、温度

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0―30℃,20-25℃下发芽较慢而整齐,低于13℃不能发芽,高于35℃发芽率下降。

幼苗生长适温白天为18―22℃,夜间8―12℃,花芽分化最适温度白天为20℃,夜间10℃。

开花坐果期适温为22―25℃,低于15℃高于35℃授粉授精不良。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0-30℃。夜温13-15℃,可促进光含作用产物运转,在8-10℃下受精的果实可以膨大。

根系生长的最适地温为20-22℃,根毛发生的起始温度为12℃,最低可忍受6-8℃的地温。

2、光照

西葫芦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低于黄瓜。光饱和点为41700勒克斯,光补偿点为1700勒克斯,在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要求较充足的光照。西葫芦属于短日照蔬菜,幼苗期8-12小时短日照下可促进雌花形成。

综合西葫芦对温度光照条件的要求,在日光温室内栽培可比黄瓜提早20-30天定植,试验结果表明,西葫芦在我区可以进行温室越冬栽培,产量较高,经济效益好。

3、水分

西葫芦喜欢湿润而不耐干旱,有“水葫芦旱西瓜”之称。幼苗期较耐旱,土壤相对湿度为50%-60%;果实膨大期需水较多,土壤湿度为60%-80%。土壤湿度在40%以下或在90%以上使光合作用下降。高温干旱易发生病毒病,土壤和空气温度大或忽干忽湿易发生白粉病,空气湿度大,易发生灰霉病。

4、土壤和营养

西葫芦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砂土和砂壤土地温高,有利于缓苗发根,可提早上市。对土壤和酸碱度适应较高,其适应范围PH值为5.5-6.8。比黄瓜需肥多,生产1000公斤果实产品需氮5.47公斤,磷2.22公斤,钾4.09公斤。然而,因西葫芦根系发达,吸肥力强,又比较省肥。对矿物质营养吸收能力是:钾>氮>钙>镁>磷。

二、品种选用

目前,生产上栽培面积较大的有早青一代、黑美丽、绿宝石及黄色果皮的香蕉西葫芦等。

三、茬口安排

早春茬可比黄瓜提早定植20-30天,12月至1月份播种育苗以1月下旬至2月上旬定植为宜,3月中下旬上市,6月上旬拉秧;秋冬茬8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定植,11月上旬采收,可延迟到翌年4月下旬。

四、育苗技术

1、壮苗指标

株高15-16cm,茎粗0、4-0、5cm,具有2-3片真叶,节间短,株形紧凑,根系发达,无病虫为害。为了达到壮苗指标,育苗时应做到:土坨要大(10-12cm)、苗令要短(日历苗令30-35天)、温度要低(育苗期白天18-22℃、夜间8-10℃)。

2、播种

每667平方米需要种子500克。将种子泡在60-62℃温水中10-15分钟,进行消毒,然后浸种8-10小时,沥干后用湿纱布包好,在25-28℃下摧芽48小时。育苗的营养土配合比例为有机质与肥园土各半。充分混合装入塑料杯内,灌水后,每杯播种1粒己发芽的种子,覆土2。0cm厚,为了提高地温,在育苗床可铺设地热线。

3、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白天温度25-30℃,夜间16-20℃,经3-4天可出齐苗;出苗后为了防止幼苗徒长,应降低温度,白天温度20-22℃,夜间10-12℃,既能使幼苗健壮生长,又可促进雌花分化。育苗后期,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白天温度18-20℃,夜间6-8℃。塑料杯育苗,应掌握控温不控水的原则,幼苗显旱应进行灌水,一般育苗期灌水2-3次。为了使幼苗生长整齐,应采用移动倒苗方法,将大苗倒放在温室苗床的南侧,较小的苗放在苗床中部光温较好的位置,倒苗时可适当加大苗钵之间的距离,使秧苗整齐而健壮。

五、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西葫芦根系发达,吸水肥力强,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有机肥3-4吨,磷二胺20公斤,翻地两遍,深20-25cm,在施肥方法可采收集中施和普遍施相结合的方法,将三分之二的有机肥撒开普施,将三分之一的有机肥进行条施或穴施。然后作成垅宽60cm,沟宽40cm,高15cm的高垅,然后覆盖地膜。

2、定植后管理

早春,当10cm的地温稳定在8-10℃以上。气温稳定在3℃以上,白天20℃以上气温维持在5-6个小时左右,约2月初即可定植,行距为1m,株距40cm左右,每667平方米定植2000株。选“冷尾热头”晴天上午进行。定植时开穴灌埯水,用湿土封埯,经2-3天后再灌水一次;幼苗成活后,选择晴天,进行一次沟灌,灌水后地表见干,对垅沟进行一次中耕使土壤疏松。秋冬茬在9月初定植,选择阴天下午进行,定植后为了防止高温死苗,可以覆盖遮阳网防高温避强光,促进缓苗。

在开花坐果期,白天温度20-25℃,夜间在15℃以上;果实膨大期大期白天温度20-23℃,夜间13-15℃。

在水肥管理上,幼苗期至开花坐果之前,以中耕保水,控水控肥为主,防止因土壤水肥过多而出现徒长或“疯秧”。根瓜果实开始膨大时,结合灌水每667平方米追施磷酸二胺15-20公斤,第二、三果实膨大时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公斤。灌水追肥后注意放风排湿,防止灰霉病的发生。

3、保花保果

西葫芦在温室内栽培易出现化瓜,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其方法是“每天上午6-10时,采下雄花去掉花冠,将雄花的雄蕊轻轻的在雌花柱头上涂抹,即可完成人工授粉,每朵雄花可授3-4朵雌花。用20X10-6的2、4-D或60X10-6防落素处理柱头和果柄,可防止化瓜,促进果实膨大。向幼果柱头喷施0、1%速克宁药液,可防止灰霉病为害幼果。

4、植株调整

(1)吊蔓

冬春季节栽培西葫芦,为了通风透光良好。每株用尼龙绳进行吊蔓,使植株直立生长。

(2)整枝摘叶

西葫芦以主蔓结瓜为主,对于侧枝应及早摘除;西葫芦叶片大,叶柄长,易相应遮光,应将病叶、黄叶、残叶和老叶及早摘除,可促进通风透光和防治病害的传染。

(3)更新整枝

生长后期,中下部叶片老化,植株生长势较弱,应将中下部叶片摘除,选择上部1-2个侧枝,打顶后代替主蔓结果。

六、采收

西葫芦以鲜嫩、顺直的幼果为产品,当幼果长至0.5-1.0公斤应采收上市。特别是第一二个果实更应及早采收可防止“坠秧”,保证高产。幼果采收后,用毛边纸包好,装箱上市。

七、病虫防治

1、灰霉病

灰霉病首先在开花期由雌蕊柱头部位浸染子房,使幼果顶部发霉而腐烂,失掉产品价值,除加强放风排湿外,可喷施50%速克宁1500-2000倍液;58%瑞毒霉素1000-1500倍液;也可用百菌清烟雾剂熏烟。

2、白粉病

药剂防治用20%粉锈宁乳剂2000倍液;50%硫胶悬浮剂300-4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福星800倍液。另外,用小苏打500倍液,食盐水300倍液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3、蚜虫和白粉蛋

用40%溴氰菊脂乳剂3000-4000倍液;1、8%爱福丁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

相关文章

  • 25%异菌脲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25%异菌脲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农药类型:其它农药名称:25%异菌脲农药剂型:生产企业:江苏绿洲农化有限公司防治对象:使用方法产品介绍: 本品是一种低毒、治疗性杀菌剂,但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它即可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也可控制菌丝体的生长。 适合防治灰霉、菌核、轴腐、冠腐等病害。适用作物药物残留...

    2137 除草剂有些哪 农药查询
  • 如何在旱区栽培大扁杏树
    如何在旱区栽培大扁杏树

    大扁杏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结果早、寿命长、综合利用价值高等特点。1.选择优质苗木。选择优质苗木是建园成败的关键。优质大扁杏苗是指“二根一干”的一级以上的嫁接苗。一级苗标准苗高为80~90厘米,地上部干径为0.8厘米以上,根系长度为20~25厘米,大于5厘米侧根数不少于5条,且无病害...

    1742 农业种植禁忌 农作物种植知识
  • 理想新1号(辣椒)
    理想新1号(辣椒)

    理想新1号是南京市理想种苗公司与河南开封汴椒发明人联合选育而成的一代杂交辣椒新品种。该品种属中早熟。株高60厘米,株展65厘米,分枝径8-10节,株型紧凑,结果集中。果实粗牛角形,深绿,成熟果鲜红,辣味较浓,果长16.5厘米,果径5.2厘米,肉厚0.4厘米,果重110克。高抗病毒病,耐热,适应秋延后...

    1591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
  • 台湾莲雾在台山试种成功
    台湾莲雾在台山试种成功

    近日,笔者到台山市大江镇江湾农场采访时看到,果农们正在采摘一些成熟的莲雾,这标志着来自台湾的水果莲雾在台山试种成功。据悉,2003年在东莞开厂的台湾商人张世杰投资近1000万元,在大江镇租赁近300亩山地,试种台湾水果黑金刚莲雾,今年全面挂果。江湾农场技术人员说,今年最好的可以卖到60元/公斤,中等...

    2553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大全
  • 桃树夏季“四剪”
    桃树夏季“四剪”

    第一次夏剪主要是抹芽,在叶簇期进行(石家庄在4月底至5月初)。抹双芽,留单芽,抹除剪锯口附近或近幼树主干上发出的无用枝芽。第二次夏剪在新梢迅速生长期(石家庄在5月中下旬)进行。此次修剪非常重要,一是调整主、侧枝的生长势,控制过旺生长。根据需要进行摘心,促发二次、三次枝,形成较中庸的中短果枝。二是对生...

    1336 种植科普 农作物种植
  • 优质绿皮苦瓜品种――英引
    优质绿皮苦瓜品种――英引

    苦瓜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无机成分。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苦瓜果实提取液在预防、治疗艾滋病、癌症等绝症上也有较好功效,试验研究表明绿皮苦瓜营养价值较白皮苦瓜高。"英引苦瓜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从我国南方引进并试种成功的优质绿皮苦瓜。一、品种特征及特性?英引苦瓜植株蔓生,生长...

    1991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指南
  • 摩洛哥香草的种植技术
    摩洛哥香草的种植技术

    被誉为“天然香水瓶”的摩洛哥香草为豆科,胡芦巴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成熟时植株散发出沁人芳香适于大田生产和盆栽,可耐39℃的高温,亦能抗零下10℃的低寒,抗旱但不耐涝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其嫩茎叶可做蔬菜、阴干茎叶为食用调料,能防虫、灭虱和杀菌、研磨成粉和黄姜一起可作蒸糕、烙饼的加香剂、增色剂,种子粉碎后...

    751 农业种植禁忌 农作物种植
  • 生物防治技术的分类
    生物防治技术的分类

    1以虫治虫技术;利用自然界有益昆虫和人工释放的昆虫来控制害虫的危害;有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线虫、原生动物、微孢子虫;捕食性天敌,瓢虫、草蛉、猎春、蜘蛛等,最成功的是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广泛应用。2以菌治虫技术;利用自然界微生物来消灭害虫,有细菌、真菌等,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

    2103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管理
  • 甘栗南瓜
    甘栗南瓜

    甘栗南瓜是近年从日本引进的一种早熟品种,该品种长势旺盛,耐热耐寒,产量高,生长周期短,播种后90天即可上市,果形扁圆,成熟果重1.5-2千克,皮色墨绿,带浅绿色条瓣,肉色金黄,甜度较高,味如板栗,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一、育苗:早春大棚栽培播种期为12月至次年1月,露地栽培为2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

    1574 种植技术大全 种植指南
  • 柿绵蚧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柿绵蚧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柿绵蚧是柿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嫩枝、叶片和果实的汁液,使嫩枝枯死、叶片皱缩畸形、果实提前软化引起早落。近几年来,柿绵蚧在我县柿区普遍发生,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大削弱了树势、严重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为此,于2002-2003年在天长镇核桃园村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调查,并采取了有效的防治...

    450 种植技术大全 种植方法
  • 柿脯综合加工技术
    柿脯综合加工技术

    1、工艺流程选料→清洗→脱涩→旋皮、脱盐→硫处理→糖煮→烘干→包装。2、技术要点(1)选料:选果大、肉厚色红,含糖量高的柿果,于八成熟时采收,去除病虫、伤残果,用清水充分洗干净。(2)脱涩:用4.5%氯化纳和1.5%氧化钙的混合液,浸泡柿子24小时,除去涩味。(3)脱盐:去皮后,用刀切成4块,放入缸...

    2456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尿素五种新用途
    尿素五种新用途

    尿素是一种常用的速效氮肥,除作追肥以外,还有其它多种用途。一、调节花量为了克服苹果地大小年,遇小年时,于花后5-6周(苹果花芽分化的临界期,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叶片含氮量呈下降趋势)叶面喷施0.5%尿素水溶液,连喷2次,可以提高叶片含氮量,加快新梢生长抑制花芽分化,使大年的花量适宜。二、疏花疏果桃树...

    2577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方法
  • 中稻中后期田间管理
    中稻中后期田间管理

    技术内容 目前中籼、中粳水稻生育进程、正值穗分化和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是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最有利时期。科学管理对夺取优质高产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对前期生长量不足的田块,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希望不要忽视这段时间的管理。一、施肥技术:1、穗肥:当前正是拔节和幼穗分化期,对结实率和千...

    2582 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大全
  • 玉米田除草 苗前苗后有别
    玉米田除草 苗前苗后有别

    一、苗前除草玉米播种期如果墒情较差,在玉米播后苗前选用除草剂时,应尽可能选用根、茎、叶均能吸收,且能杀死较大杂草的除草剂,施药时尽可能加大水量,使药剂能喷淋到土表。可以选用玉封宝(异丙草胺+莠去津)、玉农喜(乙草胺+莠去津)复配型除草剂。该类除草剂主要以芽、根、茎、叶吸收,可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

    2152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知识
  • 蓝袖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蓝袖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农药类型:其它农药名称:蓝袖农药剂型:生产企业:明邦化工产品有限公司防治对象:使用方法产品名称: 蓝袖产品类别: 杀菌剂产品规格: 20毫升*300包/件叶面喷施,效果奇强,蓝色风暴,杀菌领袖产品说明: 具有保护和防治作用的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份...

    1989 农药科普 除草剂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