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杏鲍菇的栽培技术(5)

时间 : 05-28 投稿人 : 金郴 点击 :

问:为什麽不能把水喷到菇体上呢?

因为将水喷到菇体上,特别是在气温高时,会导致菇体发黄,出现细菌污染情况。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当子实体生长到筷子头大时,就要开始进行疏蕾工作,使每袋只长2~3朵杏鲍菇,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杏鲍菇的品质和产量。以后等子实体长到食指头大时,可掀去无纺布,而浇水时要注意不能将水直接喷在子实体上,否则子实体变黄,影响品质,严重时还会造成腐烂。此外喷水量应视天气和生长需要灵活掌握。菇房湿度应保持在85~95%,湿度太低,子实体会萎缩并停止生长,原基干裂不分化;湿度太大又会造成菌袋大面积污染,损失极大,这是近几年农民在出菇管理当中常遇到的问题。另外,出菇时菇房要经常通风。

问:为什麽在出菇时这麽强调通风呢?

因为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新鲜空气,通风不良会使子实体难以正常发育,会出现小子实体萎缩停止生长,然后在已萎缩的子实体上再分化出畸形小菇成树枝状,而不能发育成正常子实体。若再碰上高温高湿,则会造成子实体腐烂。因此,菇房必须保持相对通风与透气。关于杏鲍菇在栽培房和棚内的管理就讲到这儿。覆土栽培这种模式的管理:

覆土

覆土是野外大棚出菇的一种重要措施。当菌丝满袋后5~7天后,就可把菌袋排到屋外棚内畦地里覆上土料进行出菇。覆土时应将培养基上部的塑料袋剪去,一筒一筒紧密垒放,并覆上已消毒处理好的土料,其厚度为1~2cm,覆土3~5天后就可喷水出菇。

当第一潮菇采收后,应该把清理后的菌袋搬到野外菇棚内,逐袋摆放在畦床上。畦床宽1.4~1.5米,长度应视场地而定,床面挖10厘米深,菌袋是横卧式摆放,四周用泥围上边,然后用砂壤土覆盖在袋面上,覆土厚度为2厘米,袋子摆放好后再在畦床上罩好薄膜,3天后每天揭膜通风1次,每次1~2小时,然后微量喷水,6~8天后每天结合通风喷水,以保持畦面的湿润,10天后菇蕾即可出现。

问:在覆土出菇后是否还要喷水呢?

覆土出菇后靠地湿足够使子实体生长发育,因此不必喷水。一般覆土现蕾后15天,子实体即可采收,每袋产量可收200~400克,可连续生长2潮菇。

最后还要值得一提的有四个问题:

1、是温度调整问题:一般棚内温度低于8℃时,难以形成菇蕾,所以低温期出菇要尽量调整温度,引光增温;

2、当气温高于18℃时,也可在地窖、地下室、山洞、高温库进行栽培,但要注意防止二氧气化碳浓度过高,引起菇的畸形。

3、杏鲍菇属耐旱品种,但因出菇阶段不适宜往菇体上喷水,生长所需的水份主要来源于培养料,所以配料时适宜的含水量应为65—70%,水份偏低时不易出菇。出菇期子实体分化阶段空气湿度以90%左右为宜,低于85%时菇质更好,因为适宜出口外销。

4、杏鲍菇易发生的是高温期虫害,如跳虫。为防止菇体残留化学药物成份,可选用畦床的周围普撒,石灰粉,来降低湿度或用水盆诱杀跳虫等方法,在出菇期发现虫害,可使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加蜜糖进行诱杀,无菇期可直接全棚喷洒0.4%敌百虫液除治。

问:杏鲍菇应在什么时候进行采收最为合适,在采收过程应当注意什么?

答:当杏鲍菇菌盖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的最佳适期。这时说明杏鲍菇的生长已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时应轻采,在不损伤子实体的前提下,将子实体旋转采下。采收第一茬菇后,应及时清理杏鲍菇的脚根残余物和老菌皮,以后停水养菌5~7天,待菌丝生长恢复后,盖上无纺布喷水催蕾长第二潮菇。一般第1潮菇产量占60%~70%,第二潮菇产量不高,品质也不如第一茬菇。如果第1潮菇长不好,就会影响到第2潮菇。采收后的杏鲍菇要及时剪去菇脚、木霄和残余物,用刀切除带土柄根后再将菇放入筐内或直接分级入泡沫保温箱,或及时加工进库保鲜烘干、盐渍或销售。采收第一批菇后,根据气温条件,适宜时相隔15天左右还可采收第二批菇,管理得当可收3—4茬菇。但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批菇。第一茬菇的生物学效率目前可达40~80%,但随菌株不同而异,整个生产周期约80天左右。

问:对成品杏鲍菇怎样进行保鲜与加工?它的出口标准又如何呢?

因为它的菌柄长、结实、菌盖不易开伞,所以保鲜时间比一般的菇类时间较长,如在4℃的冰箱中保存,可敝开放置10天都不会变质;当气温10℃时,可放置5~6天,15~20℃时也可保存2~3天也不会变质

如对杏鲍菇加工,还将其制成罐头和烤成干品,口感仍保持脆、嫩的特色,效果也比一般菇类好。

杏鲍菇的采收标准要求是菌盖未开展、菇柄粗大。加工是将整朵菇进行盐渍;或制成清水罐;或切成薄片;或脱水烘干后出口,或鲜品直销市场。

杏鲍菇出口标准较高:它的菌盖厚必须为6公分以上、菇面宽度为3—5公分,菌柄长10公分以上,粗为2—3公分以上,3—4朵的重约在100克重以上。

(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