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农田灌溉新技术----膜上灌

时间 : 07-03 投稿人 : 城恩 点击 :

  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过去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流水,水沿放苗孔、专门打在膜上的渗水孔或膜缝渗下而浸润土壤的方法来满足作物需水,达到节水、增产的一种灌水技术。  

  膜上灌的优点:膜上灌可以将田面水通过放苗孔或专用渗水孔,只灌作物,属局部灌溉,减少了沟灌的田面蒸发和局部深层渗漏。据试验,膜上灌比沟灌节水25~30%,水的利用率可达80%以上。在水资源匮乏的沟灌区改膜上灌,节水可达40~50%。如果膜上灌这种田面节水技术与管道输水(水的利用率97%)配合灌溉,水综合利用率可达近90%。同时膜上灌与沟灌相比均匀度有很大提高,可以给作物提供较适宜的水分状态,有利于作物吸收且土壤不板结。

  膜上灌的适用范围:膜上灌是利用作物栽培覆盖的地膜作为防渗材料,因而凡是实行地膜覆盖的作物,都可以推广使用,特别是高寒、干旱、早春缺水、气温低、蒸发量大、坡度大、土壤板结、保水保肥性差的时段和地方,更适宜推广膜上灌技术。几年来,山西省闻喜县在栽培冬蒜和早春棉花等作物上使用膜上灌技术,效益十分显著。

膜上灌的做法与形式:膜上灌的做法和形式很多,在此推荐3种形式。

  膜孔沟灌。此形式是将土地整成沟垄相间的地块,在沟底和沟坡甚至一部分垄背上铺塑料膜,作物种在沟坡或垄背上,沟的规格依作物而异,蔬菜一般沟深30~40厘米,沟距80~120厘米,西瓜、甜瓜沟深40~50厘米,上口宽80~100厘米,沟距350~400厘米。水流通过沟中地膜上打的专门渗水孔或沟坡上的作物放苗孔渗入土中,再通过毛细管作用浸润作物根部。渗水孔的多少和大小可根据土壤和作物灌水量而定,沙性土壤孔径大、孔距小,粘性土壤则相反。

  膜畦膜孔灌。此形式是每隔40厘米,起20厘米宽、20厘米高的埂,将70厘米宽的农膜置于沟内呈梯形,两侧膜翘起5厘米埋入土埂内,畦深40厘米,作物需水靠放苗孔和增打专门渗水孔供水。入膜流量为1~2升/秒。与沟灌相比,增加了灌水的均匀度,节水效果明显。

  膜缝沟灌。此形式是将地膜铺在沟坡上,沟底两膜相会处留有2~4厘米的缝隙,水流通过缝隙渗入土中。

相关文章

  • 旱育秧池利用新模式——丝瓜、旱育秧、萝卜
    旱育秧池利用新模式——丝瓜、旱育秧、萝卜

    近几年,姜堰市太宇乡农民搜索出水稻旱育秧池利用新模式棗丝瓜、旱育秧、萝卜,每亩秧池可产丝瓜4100公斤,萝卜3500公斤。此模式在生产大量蔬菜的同时,还可留下相当多的、易腐熟的蔬菜鲜茎叶,对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用很大,水稻落谷前只需简单翻一下地,即可直接播种,较好地解决了水稻旱育秧池培育与...

    2217 农业种植教程 种植方法
  • 早春拱棚马铃薯栽培技术
    早春拱棚马铃薯栽培技术

    早春利用拱棚栽培马铃薯,可比露地提早一个月上市,薯块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均优于露地栽培,亩产值3000元以上,效益可观。目前,我县苑庄镇周村带动周边栽培面积已具一定规模,该村成为鲁西南较大的马铃薯(种)交易市场。为保证蔬菜基地生产的马铃薯地、高产、无污染、达到无公害农产晶的标准要求,制定了栽培技术操作规...

    1096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管理
  • 种子包装八忌
    种子包装八忌

    忌种子含水量过高种子含水量过高,在包装袋中呼吸作用强,养分消耗大,且易发热霉变,降低种子的质量。忌种子不精选含杂质多,影响外观,浸种催芽时影响发芽率。忌批量包装不留样实行大麻袋包装,出现质量问题可根据发票号码查找同一麻袋用户,保证种子质量。因此,包装前留样可作为该批次种子质量问题的佐证。忌包装袋不透...

    507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管理
  • 干旱条件下如何防治玉米缺素症
    干旱条件下如何防治玉米缺素症

    玉米对氮、磷、钾、锌的需求量较大,一旦缺乏会表现缺素症,轻者生长迟缓;重者大幅度降低产量,并增加空秕粒,影响品质。如遇长期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施入的肥料难以吸收利用,症状会明显加重。因此,必须采取补救措施。玉米缺氮表现为:颜色褪淡,植株瘦弱的内心磷则表现为:茎杆基部紫色,甚至叶鞘、叶背面呈紫色,生长...

    2214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苯霜灵
    苯霜灵

    链霉素:制剂单剂如:15%~20%可湿性粉剂,0.1%~8.5%粉剂。昆i剂如15%链霉素+1.5%土霉素。作用机理与特点链霉素对许多革兰氏染色阴性或阳性细菌有效,可有效地防治植物的细菌性病害。应用适宜作物苹果、梨、烟草、蔬莱等。防治对象用于防治苹果、梨火疫病,烟草野火病、蓝霉病,白菜软腐病,番茄细...

    2986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禁忌
  • 茄子剪叶有技巧
    茄子剪叶有技巧

    看品种剪叶 对分枝能力强、枝叶繁茂的品种可多剪,对分枝能力差、枝叶稀少的品种应少剪叶或者不剪叶。看长势剪叶密度过大、生长繁茂、枝叶荫蔽严重的植株可多剪,以保持叶片稀疏均匀,便于通风透光;栽培较稀、生长正常、通风透光良好的植株可少剪或者不剪。看叶片剪叶在进行茄子剪叶时要做到:只剪下部、蔸边叶,保留中上...

    1066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大全
  • 火龙果的栽后管理技术要点
    火龙果的栽后管理技术要点

    火龙果栽后的管理对苗木成活率及生长影响很大,直接影响早结丰产,栽后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肥水管理火龙果定植后,3~5天浇水1次,待成活后,视需要调整浇水次数,火龙果茎虽表皮较厚,抗旱能力较强,但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如定期灌溉,生长极为迅速。肥料可采用促进枝叶抽生的液体肥料,每周施2~3次,促进其...

    2068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指南
  • 花生粒重饱袋子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花生粒重饱袋子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农药类型:其它农药名称:花生粒重饱袋子农药剂型:生产企业:河南省强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防治对象:使用方法 花生粒重饱袋子适用作物药物残留...

    2017 除草剂配方 农药科普
  • 苦瓜新品种翠玉的选育
    苦瓜新品种翠玉的选育

    翠玉苦瓜是在调查福建省苦瓜消费者的习惯和主栽品种南屿苦瓜存在缺点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品种。南屿苦瓜是福州的地方品种,果实纺锤形,淡绿色.有尖瘤。属中晚熟高产品种,深受福建省消费者的欢迎,但由于是常规品种,品种退化严重,商品瓜整齐性差,雌花率低。针对这些缺点,本中心瓜类课题组选出了果实、皮色、瘤状与南...

    1963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
  • 如何防治大豆豆天蛾
    如何防治大豆豆天蛾

    危害症状豆天蛾以幼虫取食叶片,低龄幼虫吃成网孔状和缺刻状,三龄以后幼虫可以把豆叶全部吃光,使植株不能结荚,对于产量影响极大。发生规律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产卵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发生危害盛期,9月上旬以浅黄色老熟幼虫入土越冬。生活习性成虫: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傍晚开始活动...

    1287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知识
  • 辣椒播种时间技巧
    辣椒播种时间技巧

    辣椒适宜的播种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方式等具体情况决定。一般低温季节播种的苗龄要求35~50天,高温季节播种的苗龄要求25~40天。定植期减去苗龄可以推算出播种期。要掌握好播种期,如果播种太早,苗易老化,造成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失调,往往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在广东,辣椒一年四季都可种植,但最适生长...

    1709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管理
  • 莴苣的深加工技术
    莴苣的深加工技术

    发布日期:4-17  莴苣,又名莴笋,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味苦,性凉,具有清热、利尿、通乳等保健功效。将莴苣进行深加工,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莴苣饮料的加工 1.选料:选叶大而肥厚的鲜莴苣,摘去黄叶、枯叶、病虫叶,去老根。 2.预处理:将莴苣茎叶分离,清洗消毒,削去茎皮。茎切成1~2厘米厚的...

    998 农业种植禁忌 农作物种植知识
  • 观赏辣椒栽培技术
    观赏辣椒栽培技术

    一、植物学特性 观赏辣椒根系发达,茎直立,茎部木质化,分枝能力强,分枝习性为双叉状分枝,也有三叉的。一般小果类型的植株高大,分枝多,大果类型的则相反。单叶互生,全缘,卵圆形,叶片大小、色泽与青果的大小色泽有相关性。花小,有白色、绿白色、浅紫色和紫色。按果实的颜色分,有红、黄、紫、橙、黑、白、绿色等类...

    2785 种植科普 农作物种植管理
  • 空心菜优质高产的栽培管理技术
    空心菜优质高产的栽培管理技术

    空心菜学名蕹菜,又称竹叶菜、藤菜、通菜,属旋花科1年生或多年生蔓生植物。空心菜以幼嫩的茎叶供食用。空心菜采收期长,是夏季生长的叶菜,能弥补辽宁夏季少叶菜多果菜的市场结构。空心菜从叶腋抽生嫩梢的分枝能力很强,可多次采摘,不受高温、暴雨的限制。一、植物学特性与栽培特征。空心菜,须根系浅,再生能力强,茎节...

    2441 种植科普 农作物种植管理
  • 如何延长西瓜保鲜时间
    如何延长西瓜保鲜时间

    清甜爽口的西瓜是人们消暑的佳品。有些瓜农询问如何使西瓜保鲜时间延长?有关专家认为,掌握采摘时间、贮藏温度等小窍门,对西瓜保鲜大有裨益。适期采收。一般晚熟品种开花40天左右,果实附近几节卷须枯萎,果柄茸毛脱落,果皮光滑发亮,用手弹瓜发出浊音,瓜已十分成熟,宜于即食。用于贮藏的瓜应适当提前,宜在八九成熟...

    2064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大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