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2009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时间 : 01-06 投稿人 : 伟海 点击 :

去年秋播期间,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较好,小麦播期集中,出苗整齐,冬前苗情较好。但目前小麦生产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旱情持续发展。去年11月份以来,北方麦区降水偏少,华北和黄淮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减少7~9成,加之大风天气多,土壤失墒快,旱情持续发展。二是冻害频繁发生。去年12月初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前后出现多次大范围降温过程,降温幅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旱冻交加,部分地区麦苗发黄,严重地块出现死苗现象。三是病虫早发重发。去年秋播种期间,气温偏高,墒情较足,小麦条锈病发生显著早于常年,发生面积大,扩展快,是近几年最重的年份。

目前,立春已过,雨水将至,西南麦区小麦已拔节,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即将拔节,黄淮海麦区小麦由南向北陆续返青,北部冬麦区和西北冬麦区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小麦生产进入了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冬小麦在返青期开始长出春季分蘖;拔节期分蘖两极分化,大蘖成穗,小蘖死亡,这一时期是促弱苗转壮苗、控旺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今年春季麦田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突出抗旱保墒,强化防冻防灾,抓好病虫防控,促弱苗长根增蘖,稳壮苗稳长保蘖,调节群体协调发展,力争夺取小麦丰收。

  一、黄淮海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受旱麦田的管理

对于受旱严重,分蘖节处于干土层中,次生根长不出来或很短,出现点片黄苗的麦田,早春土地解冻后要立即浇水保苗,同时适量施用氮素化肥,最好施用磷酸二铵,氮磷配施,能有效地促进次生根喷出,春季分蘖增生,提高分蘖成穗率。应注意,不要大水漫灌,不要地面积水,防止夜间结冰冻伤麦苗;浇水后表土墒情适宜时,要精细锄地,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二)水浇地一、二、三类苗和旺苗的管理要点

黄淮海麦区播种基础好,没有黄苗、死苗现象及浇过冬水的麦田,可参照以下技术进行春季麦田管理。

1.各类麦田返青期镇压划锄。对于坷垃多的麦田,镇压可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水分蒸发,避免根系受旱;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镇压可提墒、保墒、抗旱;对旺长麦田,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镇压要结合划锄进行,先压后锄。返青期划锄能保墒、提温、消灭杂草,锄地时要锄细、锄匀,不压麦苗。

2.三类麦田的管理。一般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管理以促为主。一般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中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时开始,施用春季追施氮素化肥总量的50%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同时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第二次在拔节后期,将剩余的50%氮素化肥待追施,提高穗粒数。

3.二类麦田的管理。一般亩总茎数45万~60万。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5万~5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

4.一类麦田的管理。一般亩总茎数60万~80万,属于壮苗麦田。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亩茎数65万~80万的一类麦田,实施氮肥后移,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获得更高产量。三是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万~65万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

5.旺长麦田的管理。一般年前亩茎数80万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拔节期后,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易倒伏,应控促结合。一是起身期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三是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般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防止旺苗转弱苗。

  (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的管理

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春季要镇压与划锄结合,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顶凌耙耱也有同样的效果,可破除麦田板结,弥合裂缝,形成细碎的表土层,防风抽,冻伤、死苗,减少麦田水分蒸发。旺苗田春季土壤解冻后应深中耕断根,控制狂长;弱苗田宜浅划锄,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弱苗转壮。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配施磷酸二铵。

(三)加强对病虫草害防治

要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各类麦田均应在小麦返青后进行化学防除杂草,农业技术部门要认真指导农民使用除草剂的浓度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二、长江中下游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是及早因苗施好返青肥,促进晚播弱苗转壮。对于播种偏晚,秸秆还田量大、基种肥施用量不足,已经脱肥发黄的黄、瘦、小、弱苗的麦田,要求早春返青期亩施10~15公斤的三元复合肥,促进麦苗发根、长蘖、增穗。对于套播麦田,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和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促进弱苗转壮,春季麦苗早发,提高分蘖成穗率。对于群体总茎蘖数较足、叶色正常的麦田不宜施用返青肥,以确保中期稳健生长。

二是施好拔节肥,促进壮秆大穗。拔节肥具有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壮秆大穗的作用。江淮麦区稻茬麦田的春季管理重点是施好拔节肥,一般要求在植株群体叶色褪淡,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亩施尿素10~15公斤,磷钾肥亦在此时补足用量,以防止早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对群体过大,叶片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以防止倒伏。对群体过小穗数不足的麦田,可提早施用拔节肥。

三是沟系配套,排水降渍。渍害是影响南方小麦丰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要在早春搞好沟系配套。对未开沟的套播麦田要趁墒开挖田内三沟;对已开沟,配套不完善的要及时疏通,经冬季冻融交替,田埂塌落的,要及时挖沟筑埂,做到沟渠相通,确保排水畅通,防御渍害。

四是春季冻害防御及补救。3月中、下旬到4月上、中旬,北方常有寒潮南下,此时如气温下降到零下3℃以下,持续6~7小时,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遭受到春霜冻害,发生越迟冻害越重。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亩可追施尿素4~5公斤,超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10个百分点,亩需增加尿素2~3公斤,上限值也不宜超过15公斤,争取高节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

五是化学除草,防病治虫。返青期是田间杂草高发期,要及时化学除草、控制杂草。预报今年春季病虫害危害会有所上升,因此要加强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的测报和防治。

  三、西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旱地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一是镇压划锄,顶凌耙耱。镇压与划锄结合,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顶凌耙耱也有同样的效果,可破除麦田板结,弥合裂缝,形成细碎的表土层,防风抽,冻伤、死苗,减少麦田水分蒸发。西北麦区无论水地、旱地麦田,都要进行早春耙耱。旺苗田春季土壤解冻后应深中耕断根,控制狂长;弱苗田宜浅划锄,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弱苗转壮。

二是早春趁墒追肥。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配施磷酸二铵。

  (二)水浇地麦田管理技术

1.各类麦田返青期镇压划锄。对于坷垃多的麦田,镇压可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根系受旱;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镇压可提墒、保墒、抗旱;对旺长麦田,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镇压要结合划锄进行,先压后锄。返青期划锄能保墒、提温、消灭杂草,锄地时要锄细、锄匀,不压麦苗。

2.三类麦田的管理。一般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管理以促为主。一般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中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时开始,施用春季追施氮素化肥总量的50%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同时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第二次在待拔节后期,将剩余的50%氮素化肥追施,提高穗粒数。

3.二类麦田的管理。一般亩总茎数45万~60万。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5万~5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万~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

4.一类麦田的管理。一般亩总茎数60万~80万,属于壮苗麦田。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亩茎数65万~80万的一类麦田,实施氮肥后移,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获得更高产量。三是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万~65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

5.旺长麦田的管理。一般年前亩茎数80万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拔节期以后,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易倒伏,应控促结合。一是起身期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三是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防止旺苗转弱苗。

  (三)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注意在返青期化学除草。甘肃省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与防治,继续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早发现,早防治。

四、西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平原麦区弱苗与壮苗的管理

对平原区播种质量较好、但脱肥严重的麦田,在拔节期灌水、追肥、喷施矮壮素等。群体较小、营养不足、脱肥严重的麦田,尽快灌水追肥,促进大分蘖生长和提高分蘖成穗率。要先灌水,待排干后再撒施尿素,不宜先撒肥后灌水,以免养分流失。具体追肥量视苗情和前期用肥情况而定,每亩5~10公斤。群体较大的旺长田或植株偏高的品种,要控高防倒。可在拔节初期喷施矮壮素或矮丰等生长延缓剂,以降低株高。

  (二)丘陵旱地小麦春管技术

丘陵麦区以旱地小麦为主,旱地迟播、瘦弱麦田,应充分利用小水(粪)窖、塘堰等设施补水、追肥,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四川盆地土壤普遍缺磷,可选用磷铵,能同时补充氮素和磷素,亩用磷酸二铵20~25公斤,兑清粪水追施最好。

(三)及时防治条锈病、赤霉病和蚜虫

当前,小麦条锈病要及时防治中心病团和重病田块,以防扩散蔓延。2月至3月中下旬,对发病田块进行喷药防治,控制病害,以防止大流行。4月份,小麦进入扬花灌浆阶段,应对病情较重的田块进行喷药防治,确保植株和叶片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于赤霉病,小麦抽穗扬花阶段春雨较多,易感染赤霉病危害,应在扬花期做好防治工作。要重视丘陵旱地小麦的白粉病防治。对于蚜虫,应加强监测并及时发布区域性发生发展动态,加大技术指导和统防统治力度。

(四)加强稻茬麦田排湿

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湿害的敏感时期。若土壤过湿,根系活力下降,吸肥功能减弱,严重田块分蘖大量死亡,成穗率降低。因此,要在春雨来临之前,开好边沟、围沟、排水沟,强化清沟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渍水。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农业部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

相关文章

  • 介绍两个黄瓜良种
    介绍两个黄瓜良种

    吉杂迷你黄瓜 该品种以主蔓结瓜为主,全株雌性,结瓜多。果长14~16厘米,果腔小、粉少,果型整齐一致,果皮深绿色、有光泽,品质好,商品性状优良。从播种到采收50天左右,收获期长,产量高,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6200公斤。对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有一定的抗性,适宜春、秋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生育期...

    2539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方法
  • 花生种子提纯复壮小技巧
    花生种子提纯复壮小技巧

    (1)单株选择。花生收获时,选择具有原品种特征特性、丰产性好的典型优良单株,单株数量一般每种植1000亩选1 000株左右为宜。当选单株要及时挂牌编号,充分晒干,分株挂藏或分袋保存。播种前再根据荚果饱满度、结果多少、种子形状和种皮色泽等典型性进行1次复选。(2)株行圃。选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旱涝保...

    2790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知识
  • 黑木耳地栽新技术
    黑木耳地栽新技术

    2007年秋季食用菌技术系列之三黑木耳,是传统的食、药兼用菌,既具有高蛋白及微量元素等营养价值,又有清爽可口、脆嫩宜人的口感,并且因为其具有清肺益气、滋阴壮体、补血活血等疗效作用,被纺织、矿山、理发、环卫以及一线教师等高尘作业人员作为必需食品,其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经历了一段市场低潮之后,2006...

    2320 种植技术 种植科普
  • 鱼皮花生米的制作
    鱼皮花生米的制作

    一、原料:花生米19.5公斤,面粉26.2公斤,砂糖6公斤,饴糖1.35公斤,糖精7克,酱油2.3公斤,精盐13克,油2.5公斤,酵母50克,纯碱适量。二、制法:⑴将砂糖、食盐放入熬糖锅中加水溶化,再加入饴糖熬成糖浆。⑵将少量面粉和酵母用30℃左右的温开水化开搅拌成浆,倒入缸或不锈钢容器中,再将晾冷...

    1922 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南瓜贮藏与加工
    南瓜贮藏与加工

    贮藏南瓜应选取老熟瓜。老熟南瓜的果皮硬,呈现固有的色泽,果面蜡粉较多的得于保存。采收时保留一段果梗。贮藏的瓜不能遭霜打,在生长期间应在瓜下垫砖或吊空,并防止日光曝晒。   贮藏的适宜温度在10℃,空气相对湿度70—75%,可以贮藏在空屋内或湿度较低的窖内,地面铺细砂、麦秆或稻草,堆放南瓜时要留出通道...

    737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指南
  • 牧草购种提示
    牧草购种提示

    牧草种子质量的优劣一般可从几方面判断,即真、纯、净、饱、壮、健和强。这些可以通过感官进行鉴定。牧草种子销售标签上一般会注明种子所属牧草种类、品种名称、产地、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净含量、生产日期、生产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通过标签内容也可,以初步判断种子质量可靠性。另外购买...

    2784 种植知识 种植科普
  • 早熟辣椒优良品种 丰椒一号/蔬菜种植技术
    早熟辣椒优良品种 丰椒一号/蔬菜种植技术

    一、特征特性:“丰椒一号”辣椒为早熟品种。株高58厘米,展开度55~60厘米,始花节位8~10节。果实粗牛角形,果面光滑、深绿色,味微辣,老练果白色素净,果长13~16厘米,果实横径4~4.5厘米,果肉厚0.35厘米,均匀单果重65克,最大单果重100克。高抗病毒病及其他病害...

    1611 种植技术大全 种植指南
  • 沙糖桔保果管理技术
    沙糖桔保果管理技术

    造成沙糖桔落花落果的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1)树体营养不足,这是引起落果的主要原因。? 2)早春低温冻害,造成花器官发育不良,畸形花多,授粉受精能力降低。如花期遇时间过长的低温阴雨,昆虫活动能力弱,雄性花粉活力不够,雌性柱头黏液被雨水淋失,或花期遇到36℃以上的高温,空气干燥,柱头迅速干枯,花期过短,...

    2985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指南
  • 香蕉催熟的温、湿度条件及技术
    香蕉催熟的温、湿度条件及技术

    为获得鲜艳黄色的商品香蕉,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催熟技术掌握好催熟剂的使用浓度及催熟时的温、湿度条件,方可获得满意的催熟效果。一、采收的成熟度用于本地催熟销售的果实,饱满度以上为好;若远途运销,则以80-85%的饱满度为宜,若长期保鲜,饱满度可低一些,但不应小于70%,否则果实风味不佳。二、催熟的温、湿度...

    2012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
  • 水稻旱作栽培技术
    水稻旱作栽培技术

    水稻旱作是采用生育期较短、抗旱性和抗病性较强、米质较优的水稻或水陆稻杂交选育的品种,在旱田直接播种,生育期间不建水层的种植方式。一、地块选择及整地1.适宜水稻旱作的地块选择土层较肥沃,中性土壤,有水源保证,山根地、涝洼地,地下水位较高,靠近水田地块及有水浇条件的地块。2.整地要求秋天整地,特别是涝洼...

    1577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

    、烂秧的原因 烂种:烂种是盲谷播种后,不发芽就腐烂。烂种原因是由于种子成熟不良或在收获、贮藏、种子处理、浸种催芽过程中,措施失当,使种子的发芽力和发芽势降低,乃至丧失发芽力而造成的。烂芽:烂芽是芽谷播种后,深水淹灌,缺氧;秧板过烂,芽谷陷入泥中(或秧板过硬,芽谷不易扎根);有毒物质侵害芽谷,种根发黑...

    468 种植技术大全 种植指南
  • 丝瓜疏雄去须技术要点
    丝瓜疏雄去须技术要点

    丝瓜合理疏雄、除须,能减少土壤和植株体内养分不必要的消耗,使其集中供给果实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试验证明,在其它栽培管理相同的情况下,疏雄除须的丝瓜与未疏雄除须的丝瓜相比,单株座瓜率增加17.9%、单瓜重增加15.9%、单产增加36.8%左右。现将疏雄除须的做法介绍如下:一、疏雄丝瓜为异...

    2800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知识
  • 棉花种子处理的方法
    棉花种子处理的方法

    棉花种子处理是预防苗期病害,防止出现高脚苗,实现棉花“一播全苗”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现有种子加工技术只能实现硫酸脱绒及精选处理,而包衣技术跟不上,农民自己进行种子处理时常由于操作技术不当(如药剂种类及用量)而发生药害,影响出苗或达不到种子处理预期效果,因而掌握种子处理技术显得...

    2633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
  • 人工干制红枣有哪些技术要点?
    人工干制红枣有哪些技术要点?

    预热阶段:温度逐渐上升至50~55℃。当烘盘送至烘房内装妥后,关闭通风设备及门窗,拉开烟囱底部闸板,以利于加大火力,提高烘房内的温度。一般需4h~6 h完成预热。品种不同,预热时间有所差异,大果品种和组织致密及皮厚的品种需要预热的时间长。赞皇大枣预热时间以6~8h为宜,婆枣预热时间为6h。 蒸发阶段...

    1650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教程
  • 浙贝母播种技术
    浙贝母播种技术

    当前正是浙贝母播种季节。为提高浙贝母播种质量,打好浙贝母优质高产基础,现将浙贝母播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地整地: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微酸性或近中性的沙质壤土为宜,如土壤酸性过重,应施适量石灰进行土壤改良后方可种植。过粘的重粘土、过砂的强砂性土壤、瘠薄和涝洼土壤均不宜种植,育种田尤其应注意...

    2726 种植科普 农作物种植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