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青期由于移栽后的气候条件不同,这时灌水深度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温度低时,一般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以提高水温和泥温,以利成活。返青期气温较高,日照强,叶面蒸腾大,水层较深,有利于返青。为了防止高温伤害秧苗,可采用流水套灌方法,也可采用白天灌深水而晚上排水的方法。
这些新方法有降低水温和泥温,促进返青的效果。
分蘖期为了促进分蘖早生快发,根系发达,稻株健壮,这时应以浅水灌溉。因为浅灌可以提高水温和泥温,增大昼夜温差变幅,增加土壤氧气和有效养分,并使稻株基部光照充足,为水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因此,返青以后至有效分蘖期间,一般均以采用浅灌勤灌为宜,只保留2-3厘米水层。
分蘖后期,为了抑制无效分蘖,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深灌,降低水温和泥温,削弱稻株基部光照强度,以抑制后期分蘖。注意,深灌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7-10天为宜,否则会使根系发育不良,稻株生长软弱,引起后期倒伏,而且也易诱发病虫害。另一种方法是,排水晒田,使耕层土壤水分减少,控制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抑制后期分蘖的发生。
在地力肥沃和施用大量有机肥料的田,或地下水位高而排水不良的田,或禾苗叶色深,长势旺有可能贪青倒伏的田,晒田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晒田对于防止病害也有一定的作用。
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是晒田的适宜时期,也是控制无效分蘖的最佳办法。在多肥密植的情况下,单季晚稻常采用“中间重,两头轻”的三次晒田法。即,分期末期轻晒,拔节后至稻穗分化前重晒,抽穗前3-5天轻晒。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的田应是早晒、重晒;反之应迟晒、轻晒或露田。土壤渗漏能力弱、田底厚、土质肥的田,应早晒、重晒;低洼田、冷浸田、禾苗根系发黑的,即使禾苗长势不旺,苗数不够也应及早排水露田或轻度晒田。预计后期雨水多,就要抢晴天提早晒田。还可以根据土壤紧实度和水分含量等不同,分重晒、轻晒和露田。重晒的标准,一般是晒至田边开大裂,中间开“鸡爪裂”,人立不陷足,叶色明显落黄;轻晒则指晒至田边开小裂,田中稍硬皮,人立有脚印;露田则只排干田面水,土表出现“蚂蚁粪”,土壤呈湿润状况,水分供应一般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