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小麦全蚀病的症状特点,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时间 : 09-04 投稿人 : 广领 点击 :

小麦全蚀病的症状特点,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问答 | 小麦全蚀病的症状特点,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植物资料网解答: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有的时候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由禾顶囊壳禾谷变种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主要为害小麦地下部分根部和茎基部1-2节处。小麦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天线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

症状: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根病,病菌仅侵染小麦根部和茎基部。病株根和地下茎变黑腐烂,抽穗后茎基部变黑腐烂加重,形成典型黑脚症状。叶鞘易剥落,内生灰黑色菌丝层,后期产生点状突起(子囊壳)。由于基部受害,地上部老叶变黄,分蘖减少,枯死或形成白穗,穗不实或籽粒秕瘦。成片白穗和黑脚是全蚀病特有的症状。

症状: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黄叶多、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和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症状最明显,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

主要为害小麦地下部分根部和茎基部1-2节处。小麦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天线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

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茎基部,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病株地上部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分布,严重时全田植株枯死。

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有的时候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

幼苗期,轻病株在返青前症状不明显,仅分蘖少,底叶发黄,拔出时可见种子根、地下茎呈灰黑色;重病株可死亡,常出现成片死亡。返青后,病株发育迟缓,生长矮小稀疏,根部受害由下而上逐渐扩展。灌浆成熟期症状最为严重。根部受害扩展至茎基部和叶鞘,同时根系开始腐烂,此时田间湿度大时,茎基部表面、叶鞘内侧生一层厚厚的黑色菌丝层,就象粘贴了一层黑膏药。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由真菌感染检疫性病害,其发生危害重、传播速度快,一般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7年以上,受环境、品种等因素影响,发病程度与范围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可使小麦减产20%~35%,重病田减产近半甚至绝收,是小麦毁灭性病害。

病株变矮、褪色,生长参差不齐,叶色、穗色深浅不一。潮湿时,出现基腐性的黑脚,最后植株旱枯,形成白穗。剥开基部叶鞘,可见叶鞘内表皮和茎秆表面密生黑色菌丝体和菌丝结。小麦近成熟时,若土壤潮湿,病株叶鞘内表皮可生有黑色颗粒状突起的子囊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