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滴水是怎么回事?
回答:
偶尔一次可能是虫子尿液,如果经常有的话,可能是植物的生命力旺盛,蒸腾作用的速度没有树叶排水的速度快,来不及蒸发的水分下落了,形成滴露。这是植物吐水。
植物失水的两种方式是蒸腾和吐水。植物靠此调解自身渗透压和体温。这是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
在温度不是很高的时候,气孔是打开的,水分通过气孔蒸腾;当正午太阳直射或气温过高的时候,为避免水分过度散失,气孔将会关闭,来不及蒸腾的水汽会在叶面的角质层内凝结并从叶片顶端流出,就形成了吐水的效果。
更多·回答
1、如果是清晨可能是露水。昼夜温差,导致水蒸气凝固,产生的露水,附着在绿叶上,最后滴下来。
2、有的种类的树吸收太多的水,蒸腾作用不能消耗这么多水,那么就会有水从叶子排出,如滴水观音。
3、从树上滴落的水也可能是蚜虫的排泄物,鸟是不会排尿的,它的尿会随着粪便一起排出,所以很可能是蚜虫的排泄物,如果是蚜虫排泄物的话,是甜的哟。
更多·回答
水滴一般在早晨较多,通常称为“吐水”现象。水分有根须吸收,再传给根,茎,从叶面渗出,一旦空气湿度较大,水分来不及蒸发,从而形成滴水现象。出现这种现象需要有充足的土壤和水分。
蒸腾作用指的是水分从叶子表面以水蒸汽状态到大气中的过程,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理过程。蒸腾作用不但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植物本身的控制,这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有所不同。
露珠的形成过程属于液化现象,在夜晚时期,一般气温会比较低,地表物体的温度比空气温度要低,热空气遇到冷表面放出热量从而液化成水珠。霜的形成过程也是属于这种现象。
更多·回答
1、是清晨的露水,出太阳温度升高后,部分蒸发,部分受热,脱离叶片枝干滴下。
2、夏天气候炎热,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比较强烈,以降低植物自身的温度,减少太阳对它的灼伤。当太阳落下后,温度降低,蒸腾继续,水汽遇冷凝结成水珠,从树上滴下。
3、桃树、松树等,有树脂溢出,形似水滴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