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黄瓜灰霉病症状及治疗,黄瓜灰霉病的发病规律有哪些?

时间 : 05-16 投稿人 : 多多园艺 点击 :

黄瓜灰霉病症状及治疗,黄瓜灰霉病的发病规律有哪些?

问答 | 黄瓜灰霉病症状及治疗,黄瓜灰霉病的发病规律有哪些?

植物资料网解答:

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菌发育适温18-23℃,最高30-32℃,最低4℃,适宜90%以上的高湿条件。当连阴天多,气温不高,棚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放风不及时发病重。当棚温高于31℃,孢子萌发速度趋缓,产孢量下降,病情就不扩展。黄瓜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

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于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靠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黄瓜结瓜期是病菌侵染和发病的高峰期。高湿(相对湿度94%以上)、较低温度(18~23℃)、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时容易发病,气温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足90%时,停止蔓延。因此,此病多在冬季低温寡照的温室内发生。

该病由真菌灰葡萄孢菌浸染所致,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来年春季,病菌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于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靠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黄瓜结瓜期是病菌侵染和发病的高峰期,高湿(相对湿度94%以上)、较低温度(18~23℃)、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时容易发病,气温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足90%时停止蔓延,因此此病多在冬季低温寡照的温室内发生。灰霉病在高湿低温条件下容易发病,尤其花期一定要加强田间管理。

多雨、光照不足、低温高湿,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施用过多(由于病菌萌发芽管需要有水滴,故瓜类有生物水或露水时感病率最高)、棚室通风换气不足、平均温度在15℃左右、长势衰落、抗病能力差的田块发病重。

年内以春季发生重,秋季有少量发生。年度间早春多雨、光照不足、低温高湿,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施用过多(由于病菌萌发芽管需要有水滴,故瓜类有生物水或露水时感病率最高)、棚室通风换气不足、平均温度在15℃左右、长势衰落、抗病能力差的田块发病重。

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于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靠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黄瓜结瓜期是病菌侵染和发病的高峰期。高湿(相对湿度94%以上)、较低温度(18~23℃)、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时容易发病,气温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足90%时,停止蔓延。

该病由真菌灰葡萄孢菌浸染所致,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来年春季,病菌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于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靠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黄瓜结瓜期是病菌侵染和发病的高峰期,高湿(相对湿度94%以上)、较低温度(18~23℃)、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时容易发病,气温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足90%时停止蔓延,因此此病多在冬季低温寡照的温室内发生。

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反溅农事操作及病健部间的接触等,传播蔓延至寄主植物上,从伤口、薄壁组织侵入,残花是最适合的侵入部位,引起初次侵染,并在受害的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

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病菌耐低温度,7—20℃大量产生孢子,苗期棚内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易发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黄瓜灰霉病在棚室黄瓜栽培中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从10月底在北方棚室开始陆续发生,接下来从北向南全国性地进入发病阶段,11月逐渐加重;12月和翌年1月、2月的深冬季节是大暴发的时间;待翌年6月,随着温度的升高,全中国80%的地区黄瓜灰霉病消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