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绢病是如何发生的?该如何防治?
花生白绢病,作为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其发生和流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侵染所引起的,该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世代为罗耳阿太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花生白绢病在高温多雨季节容易发生,特别是在气温30—38℃、湿度较大的条件下,菌核易萌发并快速形成新的菌核。
土壤环境:酸性至中性的土壤和沙质土壤中易发病,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特别是在连续干旱后遇雨可促进菌核萌发。
耕作制度:连作地由于土壤中病菌积累多也易发病,而在粘土地、排水不良、肥力不足、苗木生长纤弱或密度过大的苗圃发病也较重。
传播方式:
病菌在田间主要靠流水或昆虫传播蔓延,根茎部受日灼伤的苗木也易感病。
花生白绢病的防治
针对花生白绢病的发生特点,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具有白绢病抗性的花生品种进行种植,是防治该病害的基础。
合理轮作与深耕:
实行花生与其他作物的轮作,能够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病害的积累。同时,深耕土壤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理病株和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来源。
保持田间排水良好,避免积水,以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
合理施肥,增强花生植株的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防治。使用时需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和喷施,注意用药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对花生植株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花生白绢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品种选择、轮作深耕、田间管理到药剂防治等方面进行全面防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白绢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花生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