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有哪些危害表现?该如何防治?
玉米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发生在玉米的病害,其主要危害表现及防治方法如下:
主要症状:
叶鞘基部及叶片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或云纹状的灰白色大斑。
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病斑会扩大并导致叶鞘F·B、叶片枯死。
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茎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
影响产量: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可达30-40%。
发生时期与条件:
主要发生在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浆期,苗期和生长后期很少发生。
25-30℃气温、90%的湿度是引发玉米纹枯病的重要气候条件。
炎热夏季的长雨期通常是玉米纹枯病的高发期。
农业防治:
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
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程度。
不偏施氮肥,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
清理病株并进行翻耕,铲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菌源,减少次年初次侵染源。
在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及时剥去基部感病叶鞘和叶片,集中烧毁,防止继续扩大蔓延。
药剂防治:
使用药剂重点防治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可选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0-1500倍液,每亩用量为50-22.5毫升,对水22.5-30公斤喷雾。
也可使用40%菌核净1000倍液喷雾,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总结来说,玉米纹枯病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需要采取综合的农业和药剂防治措施来有效控制其发生和蔓延。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选择抗病品种、改善田间管理、及时摘除病叶、合理使用药剂等措施,以达到理想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