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是世界出名的观赏植物之一,在中国已有长久种植历史,远在1630年王象晋作《群芳谱》、1688年陈淏子作《秘传花镜》、1708年汪灏作《广群芳谱》均已有蔷薇、月季花、玫瑰花、木香花的记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蔷薇花养殖对策和小心事项吧!
蔷薇花繁育措施
蔷薇花种子可供育苗,但生产上多用当年嫩枝扦插育苗,容易成活。名贵品系较难扦插,可用压条或嫁接法繁育,无性繁育的幼芽,当年即可开花。用作盆花的苗,应选择优异品系中较老的枝条,用压条法育苗,还要小心修剪主芽,进行人工矮化。用作切花的苗,应选择能产生采花母枝、花大色艳的品系育苗。蔷薇亦可采用组培、水培、嫁接、分株等办法繁育。
蔷薇花养殖措施
1、土壤:蔷薇花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耐干旱,耐瘠薄,种植以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且排水通畅的土壤中成长最为适宜,也可在粘重土壤上正常成长。无论是地栽还是盆栽,蔷薇花的培养土都应以充分腐熟的砂质土壤为最佳。
2、光照:蔷薇花是喜光花卉,比较喜欢充沛的日光,也耐半阴,较耐寒,适应能力极强,除了冬天严寒越冬外,南方各地均宜栽培。蔷薇花成长时期应当保证有丰富的日光,才可以枝繁叶茂,多开花。
3、浇水:蔷薇花喜湿润,怕湿忌涝。从蔷薇花萌芽到开花之前,可恰当多浇个别水,以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为最佳,等到蔷薇花开花过后,就应该减少浇水量,浇水时土要见干见湿,遇雨季则要小心排水防涝,以免积水烂根。
4、施肥:蔷薇花比较喜肥,也耐贫瘠,三月可施用1次到2次以氮为主的液肥,促进蔷薇花枝叶繁茂,四蒲月份能够施用2次到3次以磷钾为主的肥料,以促进蔷薇花可以多孕蕾多开花,待花后再施一次复壮肥,然后即可停止施肥。蔷薇花于每年冬天需盖土施肥1次。
5、修剪:修剪整形是大多数数花卉养殖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自然蔷薇花也不例外,尤其是培育作盆花,更应该小心修剪整形。一般成株的蔷薇花于每年春天萌动前修剪一次,量要适中,保证蔷薇枝条疏密适中,外形美观即可。每年冬天应时常修剪蔷薇花的老枝及密生枝条,坚持透光及通风良好,可减少病虫害。
蔷薇花小心事项
1、蔷薇花炭疽病
【症状】病斑出现在叶缘,半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褐色至浅褐色,后期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在病落叶上越冬。温暖、潮湿条件下,孢子萌发感染叶子。株丛过密、湿气滞留时间长,易发病。炭疽病多零星出现,能够在防治和治疗黑斑病及叶斑病时得到兼治。
【防治和治疗】秋末冬初准时清园,收集病落叶集中烧毁。增加养护,恰当修剪,疏除过密枝条,使通风透光良好。必要时喷施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78%科博(波。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施保功或施百克(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蔷薇斑白粉病
【症状】叶子、叶柄、嫩梢及花蕾均可发病。成叶上生不规则白粉状霉斑,发病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变褐,致全叶干枯脱落。嫩叶感病,生褪绿蔓延,逐渐扩展,边缘不显著,嫩叶正背两面出现白色粉斑,后覆满全叶,叶子变成淡灰色或紫红色。新叶皱缩畸形。叶柄、新梢感病后节间缩短,茎变细,有些病梢产生干枯,病部也覆满白粉。花蕾感病,花苞、花梗上覆满白粉,花萼、花瓣、花梗畸形,重者萎缩枯死,失去观赏价值。白粉病菌在病芽上越冬。栽植过密、施氮过量、通风不良、日光不足,易发病。
【防治和治疗】选用抗白粉病的品系。冬天修剪时,小心剪去病枝、病芽。发病期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升抗病力。小心通风透光,雨后准时排水,避免湿气滞留,可减少发病。发病初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如对上述杀菌剂发生抗药性,可改喷12.5%腈菌唑乳油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早春萌芽前喷波美2-3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杀死越冬病菌。
3、蔷薇花金龟子
【特点】蔷薇花金龟子重要危害根、叶、花蕾等位置,严重影响花产量和质量。
【防治和治疗】灯光诱杀、杨柳诱杀、振荡捕杀等。危害严重时,可喷施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成效都较好,但绝不能在花期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