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草白粉病在我国各地均有产生,是百日草重要病害之一。受害严重的植株叶子枯黄,开花即枯萎。严重影响植株的观赏。
症状:该病重要为害叶子,以成叶上发病为主。发病初期,染病叶子表面发生零星的白色粉状。随着病害的扩展,叶面布满灰白色的粉状物,秋天在白粉中散生小黑点,为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病后期,发病叶片枯黄,皱缩枯死。
病原:病原为单囊白粉菌属的真菌(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隶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及闭囊壳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来年温度适合时,出现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孢子借风雨传播,开始侵害。该病一般5~10月均可产生。特别是温度高、湿度大的8~9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和治疗:①减少侵害来源:准时拔除病株并销毁。②选择通风、排水良好的地段栽培。栽培不要过密。③药剂防治和治疗:发病初期,喷施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同时还应小心附近其他植物上的白粉病,避免交叉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