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杜鹃茎基腐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出现,尤以苗期为重。病害出现初期,茎
基部皮层形成褐色水浸状病斑,后逐渐呈湿腐状,并向上发展至枝干一些,向内扩展可深及木质部,进而破损输导组织,引起植株萎蔫,顶芽不发,病株根系变褐,发育不良,须根少且短。最后叶子脱落,个别枝条或整个植株呈黑色光杆状枯死。
二、发病诱因影响杜鹃茎基腐病形成和扩展的 因素许多,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复应用基质在苗圃中,种植用的基质时而未经消毒就被反复应用,引起基质中滋生了大量的病原菌,为植株发病供给了菌源。
(2)机械伤口病菌可经过根部伤口侵入植株,移栽时酿成根部大量机械伤口,为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3)土壤pH值杜鹃喜欢偏酸的环境,成长适宜的pH值为4.5至5.5。当pH值为6.5至7.5时,即体现成长不良。
在pH值高于7.5的碱性条件下,少则数月,多则一年,植株即死亡。偏碱性环境中的植株成长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易诱发病害。
(4)湿度高湿是引起植株发病的主要要素。浇水过频、过多酿成湿度加强,有利于植株发病。浇水方式不妥(大水冲浇)有助于水的飞溅作用和水流传播。
(5)青苔有时,发病植株茎部表面会有一层厚实的青苔,不仅消耗了寄主的养分,而且使茎部维持较高的湿度,也是病害的诱发要素之一。
三、防治和治疗办法
(1)浇水浇水是杜鹃种植管理中最频繁的农事运动之一。宜用雨水、河水、湖水和塘水等软水浇灌,深井水和自来水不能直接用来浇灌。深井水含有钙离子和镁离子,中等偏碱性,利用前应做恰当处理。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氯离子,可用器具贮存一段时间后再利用。浇水应适量勤浇,只要维持基质湿润即可。最好采用细孔莲蓬头浇水,这样可减少病菌的飞溅传播。
(2)药剂消毒对于新基质来说,每吨可用0.5kg浸种灵100至400倍液消毒,有较好的杀菌和杀线虫成效。而对于反复应用的基质来说,则应采取加压蒸汽消毒。其它,应用苗菌灵200~300倍液浇灌苗床,还可显著控制病害的出现和青苔的成长。
(3)调节基质pH值调节基质pH值呈弱酸性,有利于植株成长,增强抗病力。值得堤防的是,用浸种灵处理过的基质和苗床的pH值略有升高。
(4)减少植株伤口数量移栽时,宜轻拔轻插,尽量减少根部的伤口,以下降发病概率。
(5)生物防治和治疗经试验发现,木霉对疫霉和腐霉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可应用木霉生物防治和治疗剂来抑制病害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