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梅花植株的益虫有十多种,最多见的有梅毛虫、蚜虫、介壳虫。
(1)梅毛虫。梅毛虫头部蓝灰色,有两个黑斑,背上有黄白色背线,身材两侧各有2条黄色纹,身上有许多黄白色长毛,一样平常有5厘米长。此虫的幼虫常在小枝上吐丝,作为灰白色天幕状巢,食害梅花新芽、嫩叶,长年夜后疏散在全株,蚕食叶子,严重时树叶可被全部吃光。防治和治疗时可在该虫幼龄时喷洒1000倍杀螟松灭除。
(2)蚜虫。蚜虫主要损害嫩茎及嫩叶,成丛麋集,吸食植物营养物质,受益位置常泛起黏液,使叶子变色。紧锁反卷、繁茂,严重时可产生所有植株殒命。防治和治疗时可喷40%的氧化乐果的1000倍水溶液,也可用80%敌敌畏加2000倍水的溶液喷杀,喷洒2~3次便可祛除。
(3)介虫。介虫又称壳虫或球坚蚧,成虫体近球形。初时介壳质软,黄褐色,后时变黑褐色,体表有许多黄白色、黑褐色相间的横纹。常在早春开端活动,吸取植株汁液。受益病株叶子发黄繁茂、零落。同时,介壳虫渗出的糖液,还能引发其他病害,影响植株扩展和孕蕾着花。防治和治疗时可接纳人工刮除和药物喷治并用:药物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剂加1500倍水制成溶液喷洒,也可用60%的可湿性乐果粉剂加1200倍水制成的溶液喷洒。